诗词歌赋——七律·登庐山

1959年7月1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
    [庐山]在江西省北部,屹立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
    [跃上葱茏四百旋]葱茏,草木青翠茂盛,这里指山顶。庐山登山公路,建成于一九五三年,全长三十五公里,盘旋近四百转。
    [九派]见《菩萨蛮·黄鹤楼》[九派]注。《十三经注疏》本《尚书·禹贡》“九江”注:“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明李攀龙《怀明卿》:“豫章(今南昌)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作者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一封信上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三吴]古代指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某些地区,具体说法不一。这里泛指长江下游。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同一封信上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指陶潜(三六五——四二七),一名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他曾经做过彭泽县令,故称陶令。据《南史·陶潜传》记载,他曾经登过庐山。他辞官后归耕之地,离庐山也不远。
    [桃花源]陶潜曾作《桃花源记》,文中说秦时有些人逃到一个偏僻宁静的“桃花源”(长满桃花的水源)地方避乱,从此与世隔绝,过着和平的劳动生活。直到晋朝才有一个武陵(湖南常德)的渔人因迷路偶然找到这个美丽幸福的奇境。
    =============================
    195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于6月29日清晨登上庐山,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毛泽东神驰目极,手心相应,又为庐山留下了一首豪放之歌。原诗前有小序云:“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后接受周小舟的建议,将《序》删去。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上一个                 下一个
                    收藏收藏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6-3 02:16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0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