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虫

    大双、小双是一对双胞胎,还考上了同一所大学的新闻系。毕业后,两人回家乡找工作,可县融媒体中心只招聘一名记者,经过笔试和面试,大双胜出了。
    小双不愿做跟专业无关的工作,就干起了自媒体。他挺争气,愿意吃苦去挖好点子,经营到现在,他做的每条视频播放量可达二三十万,挣个千儿八百不成问题,有时收入比哥哥还高。
    脱贫奔康后,小双又动起了脑子,于是来到去年调查过的鸡笼山,想看看贫困户是不是都易地搬迁了,要是有一户例外,报道出来,该多吸引眼球啊!
    小双往山顶爬去,只见一路上的土坯房都被扒了,种上了树,只剩山顶的一栋木房子没拆,似乎还有人住着。小双大喜,他记得这栋房子的主人是阎老二,一个七十多岁的独身老头。阎老二年轻时是当地的殡葬工,要是哪家有人去世了,就找他带人抬走埋葬。平时大家都不爱跟阎老二来往,觉得他晦气,好像他真是阎王爷的弟弟似的。
    阎老二还没搬出深山,镇上怎么敢说全民脱贫奔康了呢?这可是爆炸性的点子,要是捅出去,一些人的官帽都得掉!
    小双兴奋地拿出手机,打开了直播,正要开口时,忽然闻到了一股臭味。
    难道阎老二死了?小双来到房子前,发现门没锁,便推了一下,门“吱呀”一声开了。这栋房子一共三间,中间为厅堂,右边是卧室,左边做厨房。厅堂里,靠墙搭着一张木板床,挂着一顶苎麻蚊帐。小双上前撩开蚊帐,发现床上无人;又到厨房看了看,锅里还有半锅饭,微微冒着热气,可见有人活动。小双那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下来。
    这时一阵风刮来,小双又闻到那股时断时续的臭味,于是来到卧室,伸头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只是地上爬着一些指头大小的黑甲虫,硬翅上有四个黄斑。他蹲下去细瞧,却不认识这些虫。
    因屋里太臭,小双又走了出来,来到院坝里吃了些干粮,准备在这儿等阎老二。没过多久,山道上响起了脚步声,正是阎老二!他一手握着长柄砍刀,一手拿着一只化肥袋,径直进了屋。
    小双打招呼:“阎大爷!”阎老二却不理不睬。小双凑上去,发现化肥袋里装着许多死鸟。
    见阎老二不紧不慢地把死鸟倒在卧室里,小双问道:“您这是干吗呢?”阎老二还是不答,到厨房里洗了手,不知从哪儿摸出一碗咸菜,盛饭吃了起来。
    小双打开了直播:“观众朋友们,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鸡笼山顶。因山上地广人稀,所以在脱贫攻坚中搞的是易地搬迁。可有一户却没搬,就是年过古稀的阎大爷!现在阎大爷正在厨房吃午饭,我们去看看他吃的是什么。”
    马上有网友发评论说:“既然有人没搬,那这个村是怎么脱贫的?弄虚作假吗?”
    小双故意不理会评论,而是把手机凑近阎老二的饭碗:“阎大爷吃的是早上煮好的白米饭,菜是……黑魆魆的,看不清是什么。”
    “没见过吃饭吗?”阎老二仿佛这时才注意到小双在干吗,愤怒地扭着身子,不让再拍。
    小双只好出门,拍周边的环境,还解说道:“贫困户大多脾气古怪。拿阎大爷来说,他刚才提了半袋死鸟回来,扔到卧室的地上,弄得臭气熏天,不知道想干什么。”说着,他来到卧室,忍着臭气拍摄。这一拍,他才惊奇地发现,许多死鸟不见了,唯有一只较大的死山鸡,正一边颤动着一边往土里陷!
    小双拿了一根带钩的木棒将死山鸡勾起一点,这才发现山鸡身下有不少四斑黑甲虫。山鸡一出来,黑甲虫又爬过来在它身下挖土,直到山鸡再次一点一点陷到土里去。
    网友中有人见多识广,发评论说:“这是埋葬虫。”
    埋葬虫?这名字一听就不吉利……小双来到厨房,大声问道:“阎大爷,您为啥要养埋葬虫?”
    阎老二嘟囔道:“埋葬虫,埋葬虫,埋尸体呗。”说完,他把碗一放,疲惫地躺到躺椅上,睡着了。
    小双震惊了,难道说这位老殡葬工是担心自己死后没人埋,才提前养起了埋葬虫?可是这些小小的虫子,要花多久才能把人类偌大的遗体埋葬呢?想到这儿,小双觉得真相有些悲惨。
    后来,小双把此事报道出来,马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为了辟谣,县里令融媒体中心速派记者调查真相,于是大双和村支书来到了鸡笼山。
    大双從村支书处了解得知,阎老二是五保户,村里免费给他修了房子,他也早已搬下山,脱了贫。但他耳朵不好,与人交流困难,加上闲不住,所以经常到鸡笼山当义务护林员,有时就住在山上,用他的话来说:“国家帮我脱了贫,我总要为公家做点儿事情啊!”
    那他为什么要养埋葬虫呢?
    原来,山上的住户搬空后,生态好转,小动物增多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动物死亡后留下的尸体也多了起来,难免影响环境。于是,阎老二将旧房的卧室腾出来,养埋葬虫。埋葬虫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它们闻到死物的气味,就会把死物包围住,挖土使其越陷越深,直至最终被埋到土里。
    大双把新闻真相发布后,舆论渐渐平息了下来。这时候,小双给他打来电话:“其实,我当初那样报道,一是为了提起观众的兴趣,二是为后续报道留下余地,三是‘埋葬’你的懒惰——办公室里没新闻,记者只有到外面跑,才会发现新闻。”
    小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双当电视记者时,比较勤奋,但自从搞起新媒体后,就比较懒散了,常向通讯员要文稿和图片,之后改几句,发在网站上了事。
    大双若有所思地说:“谢谢你的忠告。但是小双,你也应该反思,要是把文字和金钱相关联,只求一味猎奇,最终又会怎么样呢?”
上一个                 下一个
                    收藏收藏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6-16 23:52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8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