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位厨师叫王近仁。他来到中南海以后,头一回给毛泽东做饭时,自然有些紧张。更令他紧张的是遇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食谱上开列的主食是“八宝饭”。可王近仁走进厨房一看,什锦果脯、红枣、花生米、莲子、糯米、白糖等“八宝饭”的原料,竟然一“宝”也没有!
    王近仁又紧张,又为难,急忙跑出厨房,向卫士长李银桥汇报。跟随毛泽东多年的李银桥一听就笑了,对他说:“王师傅,主席要吃的八宝饭,可不是你在饭店里做的那种。你只要把大米、小米、玉米(米查)、绿豆、红豆、黄豆、蚕豆、四季豆 ...

“叫化子鸡(菜谱)”,也叫“叫化童鸡”,是依据一个传说而得名的。古时,一个乞丐(俗称“叫化子”)在饥寒虚弱中昏倒,难友讨来一只小母鸡,给他滋补。在苦于无炊具烹制的情况下,他急中生智,用黄泥将鸡裹起来,在篝火中煨烤。鸡熟之后,异香扑鼻,鸡肉酥嫩。后来,这道泥里煨烤出来的鸡,成了一道名菜。正因为这道名菜与“叫化子”有关,人们便特意在菜名里加入“叫化子”或“叫化”。
    “叫化子鸡”起源于浙江杭州。毛泽东多次去杭州,每次都吃这道名菜。他在高兴的时候,曾幽默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来一只‘叫化子’。”工作 ...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从井岗山突围,转战赣南闽西。一路上餐风露宿、疲惫不堪达到兴国县时,兴国党的负责人陈奇涵、胡灿等凑钱请他打个牙祭,吃兴国县的蒸笼粉鱼。
    蒸笼粉鱼是兴国县的客家家常传菜,用竹编圆笼盛鱼,包含“合家团园、吉庆有余”的寓义。做法简单,先将鲜鱼肉切成薄片,拌好油盐料酒,芋片先入锅蒸熟,再铺上鱼片,浇上一层生姜、辣椒、芝麻擂成的糊汁,盖好蒸透,和竹透一起上桌。笼盖一揭,热气腾腾,香、辣、鲜味扑鼻而来,令人口舌生津,食欲大开。
    毛泽东见桌上摆上个圆竹笼,周围四个碟子小菜,颇为新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是屈原写在《离骚》里的诗句,曾被毛泽东巧妙地引用在进餐时,他本人非常喜欢将菊花加入到日常的菜肴中。
    那是1949年的一个晚上,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王鹤滨被叫到中南海紫云轩,要他陪毛泽东吃饭。王鹤滨走进餐厅一看,餐桌中间放着一个火锅,火锅旁的蔬菜当中,有一碟白菊花瓣,格外引人注目。可令他想不到的是,这菊花何以开在餐桌上?菊花瓣也能吃吗?
    正在这时,毛泽东走了进来,看到王鹤滨用疑问的目光盯着碟里的菊花瓣,不无幽默地对他说:“王医生,吃吃看,我们不赏花了,来吃花吧 ...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在浏阳白沙、东门一带,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吓得敌人急忙调兵增援。为了避开敌军主力反扑,毛泽东于1927年9月15日,果断地回师铜鼓边陲重镇——排埠。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老百姓常受那些穿“老虎皮”倒背枪的“粮子”(当地老表对国民党军队的称呼)欺压,又恨又怕。听说“兵又来了”,都一齐跑进山里躲起来,只有万寿宫的守庙老人利山,因年老、体弱、多病才留在家里。可是,这次来的兵,不仅未烧、杀、抢、掠,连群众的一针一线也不拿,对比之下,真是有天壤之别。接着他又看到队伍 ...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第一次开始和谈期间,毛泽东亲到重庆参加谈判,胡乔木是随员之一,胡乔木的同乡、同学乔冠华也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
    老友相见甚欢,但乔冠华也是“笔杆子”,发表文章署笔名“乔木”,而胡乔木当时用名“乔木”——两个“乔木”聚在同一幢楼里,同在一家报纸《新华日报》上发文章,叫人分不清是哪一个“乔木”!
    而且也曾闹过小小的笑话:正在白区工作的胡乔木妹妹方铭,看到香港报纸刊登“乔木”文章,于是以为哥哥在香港,写了信去,落到乔冠华手中。
    眼下,“北乔”南下,跟“南乔”相聚于重庆,这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5-5 20:2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3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