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知名杂志社进行环保征文,由于奖金丰厚,应征稿件堆积如山。其中不乏名家巨匠,也多的是真知灼见。出人意料的是,特等奖却颁给了一个普通中学生。
  那只是一篇寻常的文章,怎么会是最优秀的?面对众人的质问与怀疑,评委会的负责人取出那份薄薄的稿件,答道:“他的文章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是惟一把文章打印在稿纸正反两面的人。如果能节约四千张纸,便可以少砍一棵树。只有他真正做到了环保!”
  的确,在“做到”面前,任何华丽的语句都会黯然失色。

以下这段话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
  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
  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
  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
  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
  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 ...

一次上班迟到被经理逮到了,我辩解说,道路整修,堵车。经理说知道堵车为什么不早点走。我说,早晨起来要洗刷吃饭,怎么可能走得早。经理说那为什么不早点起床。我说,晚上在公司加班到那么晚怎么可能早起床。经理说,那为什么不提高工作效率,还非要加班浪费公司的电费。我有点恼怒,说不就迟到了五分钟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经理的嗓门更大,说这不是迟到几分钟的事,是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争论的结果是我丢掉了当月的奖金。
  我气愤地收拾东西要辞职,那位曾目睹争吵全过程的清洁工过来劝我,说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认个错就行了, ...

从前,有兄弟两个,分别住在相邻的两个农场。有一天,他们不知为了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继而打起架来。在那之前,他们一直是一起耕作,互相借用机械设备,并且在需要的时候互相帮助,交换农产品,就是偶尔发生些小争吵,也是很快就被化解了。像这次这样严重的冲突在他们之间还是40年来发生的第一次。而他们之间的那种长期的协作关系自然也就瓦解了。
  其实,这件事的起因并不大,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误会,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逐渐发展成一个很大的矛盾,最后达到双方都口出恶言,甚至拳脚相向的地步。然后,接连几个星期,兄弟俩 ...

父亲难得来一次城里,我陪着他去公园游玩。公园很美,芳草如茵,鸟语花香。可惜的是,有人把垃圾随手扔在草坪上,一片狼藉。我指着垃圾,摇头叹息:“这些人素质真是太差,让漂亮的公园大煞风景。”说完,我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发觉父亲并没有跟上来。赶紧回头去找,看见父亲正弯着腰,仔细地把垃圾一点一点地捡到一只塑料袋里。直到捡完了,他的脸上才露出淡然的微笑。看见我回来找他,父亲认真地对我说:“不要总是哀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有时候,我们只需举手之劳,就能改变许多。”我听了面红耳赤。
  是啊,有多少 ...

曾经听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讲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细心的法国妈妈,带着她六岁的女儿去农场游玩,正巧有一头猪妈妈在生产猪宝宝。六岁的小女孩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十分激动,就一个劲儿地问这问那……
  
  这时,妈妈赶紧把她带到了一边,蹲下来轻声说:“亲爱的,你现在情绪比较激动,我们应该先走开一会儿,才是对的。”
  
  “为什么呢?我第一次看到猪妈妈生宝宝呀!”孩子不解。
  
  妈妈告诉女儿说:“因为猪妈妈现在需要安静,我们应该尊重她和保护她。”
  
  六岁的小女孩心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比划了一个“嘘”的动作 ...

马局长很聪明,所谓的聪明只是他个人的感觉。在其他人看来,他那些小动作不是聪明,而是狡猾。比如他拿着公款去行贿,他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他安排表妹到局办公室当秘书,说这叫举贤任能不避亲等等。
  这天是周末,按照惯例,单位的人又聚在一块喝酒。
  马局长喜欢吃鱼,在点菜的时候自然少不了点这道菜。大伙儿也都附和着说吃鱼好,鱼肉营养价值高,软化血管滋阴壮阳等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鱼端上来了。服务小姐认识马局长,在往餐桌上放菜时总把鱼头对准了他。马局长就一脸满足,因为把鱼头对准他,这是一份特殊的尊敬。不 ...

《纽约时报》在醒目处刊登了一则广告,大意是说某海滨城市有一幢豪华别墅公开出售,靠海、向阳、有花园草地,只售一美元。后面还留有联系电话及别墅详细地址等等。
  广告连续刊登了一个月,无人问津。又刊登了一个月,还是无人问津。有一天,一个退休老人读报,又看到了这条广告。于是想:这城市离自己家不远,一美元的别墅是啥样,去看看稀奇。于是就动身去了那座海滨的城市。
  老人按地址找到了这幢别墅,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真是一幢豪华气派的别墅。他按了一下门铃,一个老太太开门让他进去了。他怀疑地看着自己眼前的一切, ...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该死的战争!”他暗暗地咒骂。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 ...

有个青年总是愤世嫉俗,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遭遇了许多误解和挫折,由于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渐渐地养成了以戒备和仇恨的心态看待他人的习惯。在压抑郁闷的环境中,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排斥他,因此度日如年,几乎要崩溃。
  有一天为了散心,他登上了一卒景色宜人的天山。坐在山上,他无心欣赏幽雅的风景,想想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内心的仇恨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忍不住大声对着空荡幽深的山谷喊:“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我恨你们!”话一出口,山谷里传来同样的回音:“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我恨你们!”他越听越不是滋味,又提高了喊叫的声音。 ...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 ...

我一直告诉自己,家境艰难更要自强。几年来,上街卖报、擦皮鞋、做广告员、做记者,到高校搞宣传、再到学校研究所做调研,到基层当警卫,为了求学求知,一路走来,我只求上进,从不怨天尤人。
  
  我出生于西部农村,家境贫寒。1999年,我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陕西省艺术学校,但终因凑不齐学费,没能完成学业。忍痛告别朝夕相处的同窗、师友,我提早走向了社会。
  
  辍学后,我开始找工作,磨破了双脚总算找到一个给广告公司发传单的工作。可万万没有想到,快发工资时,那家公司竟神秘消失了……我第一次感到了在偌大的西安城里,一个还未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4-29 16:10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51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