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高级搜索|查看新帖
一、入土为安 民国初,有个地方叫牡丹镇。这牡丹镇临江而建,水陆通达,相当繁荣。 有一年,镇上水灾,薄堤被大水冲毁,内涝了半个月后,镇上又突发瘟疫。 灾祸连绵,镇上尸横遍野,哭声震天。人命关天,县里迫于压力,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西洋舶来药品,好不容易才把瘟疫给控制住。 瘟疫是控制住了,但已被瘟疫折磨致死的人却不能复生。那会儿,牡丹镇的老百姓操办身后事,都讲究“入土为安”,这也是当地千百年来的殡葬传统。当镇长领着镇保安团一行人,挎着长枪劝说百姓将亲人的尸身火化时,却遭到了老百姓的强烈反 ...
嘉靖年间,新城县城东的李家庄有个李员外,家有几百亩良田,还在县城开着两家中药铺,可谓富甲一方。前些日子,他又给儿子聘下了一房媳妇,两家即将给儿女定亲,喜气盈盈。但李员外却噩梦不断,常常从噩梦中惊醒,回想着梦中的可怖情形,就再也睡不着了,眼睛一直瞪到天亮。几天下来,他就给熬得面黄肌瘦,像是得了重病。怕是家里惹到了鬼魅,他就想请个道士来捉鬼。 新城县里,最有法力的就是三清观的张道士。 李员外就派人把张道士请到家里来。 张道士岁数并不太大,也就四十来岁的样子,穿着道袍,戴着道帽,目光如电 ...
一、闹市捡大漏 王掌柜在琉璃街开了一间小小的古玩铺。清政府垮台后,那些遗老遗少们没了生活来源,常常把家里的一些东西拿来变卖。 这天,王掌柜刚收进一件康熙官窑的将军罐,正乐着呢,忽听门外传来小孙子的哭声。小孙子可是王掌柜的心头肉,他赶紧丢下手里的东西赶出去看。 只见小孙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跑过来,拽着王掌柜的袖子说弹珠没了。原来,小孙子跟街上的一群小孩玩弹珠游戏,结果他手里的十几颗弹珠都被一个叫虎头的孩子给赢走了。那时候玻璃弹珠还是个紧俏玩意儿,小孙子输光了心疼,就跑到爷爷这里来告状了 ...
明成祖年间的一天,各路官员进京朝拜。担当着反腐任务的东厂特务如临大敌,派出巡视官员在城门口对官员所带物品进行检查。很快,广东布政使徐奇的车驾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的车上居然有很多藤席。他不是商人,带这么多藤席干什么? 卢世明命人将每床藤席都打开来仔细检查后,发现就是普通藤席。他正色问道:“徐大人,您这些席子真要送朋友?送给哪些人?”徐奇恭敬地说:“卢大人,的确是要送给我的朋友们,请看,名单都在这里。” 卢世明看后发现,名单上的人都是朝中要员。当时,凡是进京朝拜的官员,都会给皇帝带一份礼。 ...
一天,康熙与大臣陈廷敬谈论天下大事,忽然问:“陈爱卿每日午宴用些什么?” 陈连忙奏道:“臣每日派人到前门外五牌楼东边买炸豆腐一碗,窝头两个。” 康熙又问:“用钱多少?” 陈答:“两个小钱。” 康熙非常高兴,立即传旨:“即日起,朕每天午膳只用炸豆腐一碗,窩头两个。” 康熙连吃三天炸豆腐、窝头,心想一定节省了不少银两,遂传御膳房刘总管算账。 刘总管说:“这三天午膳,每天用白银一千两,三天共用白银三千两。” 康熙吓了一跳,吃惊地问:“什么?为什么这么贵?陈廷敬每次才用两个小钱 ...
卞永生,苏州吴县人,自幼苦读诗书,能写一手好文。民国五年,上海大明报的熟人委托卞永生写当时非常流行的西行手札,于是他邀请好友费清鸣一同前往。 这日中午,他们到了潼关以西,去考察周王陵墓。结束后,赶车的老王讨好地说:“老爷,您二位跑了一上午,也该喝口水,吃口饭了。再往北走一点,有几家熟识的饭庄……” 听到这里,卞永生才忽然觉得自己嗓子已经干得冒烟,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快去快回,天黑前要赶回客栈。” 谁知这骡车越走越远,越走越偏,最后停在了一个阴沉古旧的堡子门口。老王带着他俩走进一 ...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许多村民吃糠咽菜还是吃不饱肚子,谁要是能够吃上一口荤腥或者花生黄豆什么的,那简直赛过活神仙了。感谢老鼠,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竟然有幸都吃上了。 那年我6岁,瘦得皮包着骨头,肚子大大的,隔着薄薄的一层皮,里面肠子的颜色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都患上了严重的浮肿病,我也病倒了。医生说,如果再不加强营养,我这个幼小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终结。全家人都吓哭了,然而,莫说“营养”,就是一顿玉米面粥都喝不上啊!这可如何是好?!我的生命悬于一线。 这天,赶巧姥爷来了。姥爷大大 ...
浙江钱塘江南的宁绍地区,特别是嵊州农村,随处都有“陈张庙”。庙不大,香火却盛。端坐其中享受烟火的,非神非佛,而是两个黑白分明的长胡子老爷爷。听当地人说,那白脸亲切的,是陈老太公,黑漆发亮的则是张老相公。 消失的伞船 传说这陈张两位都是嵊州人氏,那时候叫嵊县,他二位都会治病,懂经营,小时候结伴在天台山学过道,都有一套超自然的法术。两人争强好胜,更是一对欢喜冤家。 话说有一年八月十八,两人相约到海宁观潮。他们施展法术,渡过宽阔的钱塘江,在观潮楼寻了个好座位。看看时候还早,两人点了松果和 ...
大清年间,倭寇侵边。小孤山大寨主吴老七的女儿玉红还没有丈夫。其实山寨里数百口人,理应有年轻帅气的人,可父女俩都想找一个远离江湖的人过一辈子。吴老七想出一个笨点子,他选了四位武艺高强办事稳妥的兄弟,到山下打听,拣好的为女儿抢一个回来。 这天四人下山,见官路上来了一位年轻人,身高七尺左右,五官端正,腰悬一口剑,四人眼睛一亮,冲了上去,就将其拉住说:“小兄弟,得罪了,我家寨主有请。”那人一听,急说自己有事,四人说:“寨主找你也是好事啊。”那人见四人那个阵势,只好老老实实地跟他们一起上山。来到山 ...
清朝乾隆年间,在宜兴众多紫砂壶大师中,童子禾是个另类。童子禾做的紫砂壶分春、夏、秋、冬四个系列,壶体上分别刻着兰、荷、菊、梅四种花卉,取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之意。这四个系列紫砂壶,不但外观不同,沏出来的茶水味道也不同:春兰壶沏出来的茶水,有一股兰花的清香;夏荷壶沏出来的茶水,则充满了荷花的芬芳;同样,用秋菊壶沏茶,在品茗的同时,还能闻到菊花的幽香;用冬梅壶沏茶,则仿佛置身梅花丛中,空气中都洋溢着淡雅的梅花香气。 童子禾制壶的方法也没有特别的地方,只不过在泥料中分别加入了兰花、荷花、菊花 ...
一、索命冤魂 清朝乾隆年间,杭州有个秀才叫徐正阳,为人生性善良。这年秋天,徐正阳前往京城赶考,由于赶了几天路程,等到了京城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徐正阳没地方落脚,只得找了一间离贡院较近的客栈住了下来。 傍晚,徐正阳吃过晚饭,感觉有些口渴,就出来找掌柜讨茶喝。这时,碰到一个身材肥胖的书生来住店。掌柜告诉书生,因进京赶考的人较多,客房已经满员,现在只剩下一间柴房,问书生要不要将就一晚?书生听了这话,脸色一顿。过了会儿,他低声询问掌柜能不能帮他换个房间?掌柜摇了摇头,说:“别的客人已经入住了, ...
1。神仙相助 明朝时,河北有个姓杜的大户,平时乐善好施、颇有公德。父辈过世后,独子杜承生接手家业,因不善经营,不过三年就家道中落了,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又雪上加霜,一场大火烧掉了仓库,杜承生落魄得有上顿没下顿,老婆秋娥受不了穷跑回了娘家。 这天,杜承生四处找差事却无着落,他饿得前胸贴后背,经过郊外一座废旧的城隍庙时,一头栽倒在地。恍惚中,有个男人说:“可惜啊可惜。” 这男人救醒杜承生将他带回自己的院宅,他五十来岁,仙风道骨的,自称刘居士,杜承生看他衣着谈吐不俗、房屋院落很宽敞,心想:如 ...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2 05:38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53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