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对面,是一家护镖局。
    这天,掌柜张丛见一位老者进出几趟镖局后,便落脚在庙檐下,甚是奇怪。张丛便斟了碗茶,用纸包了几个糕饼,送了过去。
    一番交谈后,张丛得知老者叫裘远春,是掌管裘族宗祠的长老。族谱失窃,被贼人几经转手,流失千里之外,幸好在岭南的鬼市,被裘远春高价觅得。
    一路行至此地,裘远春早已身心疲惫。见这儿有镖局,便想托付镖局把族谱送回裘家寨,却因盘缠用尽,无法支付银两。
    裘远春曾信誓旦旦,要镖局货到付银,可镖局见是一本族谱,到付银两,想必也取不了多少,便拒接这笔生意。
     ...

从前,有个叫周志明的书生,饱读诗书,满腹文才,志向远大,立志报国。一年春节后,到京城去赶考,住在汴梁城的兴隆客店里,日夜温习功课,迎接秋考。他与一个叫张贵生的南方商人同住一个房间,平日里二人互相照顾,天长日久,成了情同手足的朋友。
    后来这商人生了重病,周志明帮他请来郎中诊治,郎中开出药方,周志明为其抓药煎药,精心侍候。服药多日,可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日益加重。郎中见此情景,说他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还是及早给他准备后事吧。商人知道自己的病已无药可救了,就对周志明说:“我知道我的病是看不好 ...

齐高帝虽然是禁军将领,但他酷爱书法,戎马倥偬中勤学苦练,到登位称帝时,居然能写得一手好字。一些奸佞小人投其所好,极力吹捧,并不惜重金要买皇上的墨宝。这使皇上更加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字真是天下第一了。
    谁知有一天,高帝外出游玩,听到几个文士在谈论书法,都称王羲之的四世族孙王僧虔的书法当今天下第一。高帝回到殿里,立即降旨一道,传王僧虔进宫与他比赛书法。
    圣旨到了王府,急坏了王夫人。她与丈夫道:“与陛下比赛,赢了,就会大祸临头,我看你还是找个借口不去了吧。”王僧虔回答:“圣旨如山倒,怎么能违 ...

万历年间的一天,广宁一个叫孙林的药材商在大街上闲逛,一个看相的一看到他,就说他当晚三更必死,孙林不以为然,还跟看相的大吵了一架。晚上,孙林将白天遇到的事跟妻子金枝说了,金枝说看相的是在胡说,就炒了几个小菜,夫妻对饮起来。孙林吃着喝着,不禁迷迷糊糊睡去。这时,金枝唤过女儿冰儿,问她可曾听过相面先生说孙林今晚三更必死之事,冰儿说听孙林说起过。
    快到三更时,金枝叫醒冰儿,说一定要在三更时加倍小心。刚说完,孙林掩面从屋内跑出,打开大门就跑了出去。金枝和冰儿忙追过去,只听“扑通”一声,孙林已跳进三 ...

乾隆年间永平府林榆县有个才子叫袁泽吉,经纶满腹又写得一手好字,而且聪明机智,但几次赴考终是榜上无名。渐渐地,袁泽吉看清了官场的腐败与科场的黑暗,有才不如有财,因而恨透了那些贪官污吏。
    袁泽吉有个远房亲戚在京城一个王爷府当差,这年的腊月回家探望老母,和亲友们闲谈时,他偶然提及乾隆皇帝要在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到长白山祭祖,正月二月间要先派一位钦差大臣前往关东一带巡察,安排皇上一路上驻驿事宜。袁泽吉听了这个消息后,心里突然就冒出来一个鬼点子——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何不趁此机会假扮钦差先行一步?一 ...

乾隆第六次下江南,皇家船队来到了扬州府南的湾头镇地界。由于时近黄昏,夜航不便,船队便就地在运河河面上停泊。
    乾隆平时喜欢玩骨牌。当晚用过晚膳后,乾隆回到船舱,拿出骨牌,准备把玩一下。谁知一数,却发现骨牌少了一张黑三点!乾隆心中不由一凛,命人叫来了苏总管。
    苏总管得知骨牌失踪后,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趴在地板上找了起来。可他把舱内找了个遍,也没见到丢失的那张骨牌。他急忙又命人将全船仔仔细细搜了一遍,还是没找到。无奈之下,他只得哆嗦着跪在乾隆面前请罪。
    乾隆不悦地说:“骨牌失窃不是小 ...

宋保元年间,竟陵知县万义成刚刚查勘了一桩公案,打道回府。行到竟陵以北的古甑堤边,忽然一阵旋风过后,面前出现个绝色女子,约十七八岁年纪,生得花容月貌、秀色可餐。她走到万义成跟前,大叫一声:“老爷,冤枉啊……”便跪在地上,泣不成声了。
    万义成忙问道:“姑娘,有何冤情快快讲来,本县定替你作主!”
    万义成连问了几声,不想那女子却半天不语。最后,那女子被问急了,只得抬起头来。万义成定睛一看,却见那女子七孔流血,口含青草,面目恐怖狰狞。万义成一下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他忙命停轿,下去一看,只见离路 ...

清康熙年间,城郊一户姓崔的人家发生命案,来报案的是死者崔同仁的胞弟崔同顺。
    少时,知县李康一行人由崔同顺带路来到崔家。此时,崔家已是哭声一片,见到知县大人到来,公子崔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让李康为其父伸冤。
    李康将崔林搀起,命他带路去案发现场。崔林带领李康来到后院的一间书房中,死者崔同仁尸体还未移动。崔林道:“大人,我父亲就死在这书斋之中,凶手太残忍了!”并用手指了指父亲的额头。
    李康一眼就看到崔同仁的额头上钉着一根竹签,已没入太阳穴大半。李康探手轻轻地把竹签拔下,只见竹签上有一 ...

一、命运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不已。西北边陲也不得安生,这里有两股军阀对峙:驻守玉门的熊督军和关外以骑兵称雄的马大帅。
    这天,玉门城内,一个年轻人在街头表演杖头木偶戏。他用一根命杆支撑木偶头颈,两根手杆操纵两手,使得四个真人大小的木偶嘴会动,眼会眨,一套《三国》戏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掌声虽多,扔钱的人却没几个。这年月几乎天天打仗,老百姓饭都吃不饱,哪会有闲钱给他?
    年轻人正要去收那几个铜板,却被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拦住了:“先生技艺精湛,去我茶馆演出如何?鄙人姓周,就叫我周老板吧。”年轻 ...

宋朝大观年间。
    京城名医耿愚家的后花园。
    这天夜间子时未到,乌天黑地的,四下虫吟,树影参差,花香浓馥,更深露滴中只见萤飞烟碧,隐隐约约中有一个黑影,蹑手蹑脚地偷开了后花园的木门,摸着黑走向墙角的工具间。这人既不掌蜡烛、举火把,更没提盏灯笼。正如事前约定的,工具间门倒真的没锁,当然住在其间的花匠老汪早回家探望他娘的病去了。但见这人一步跨进房门,双手前伸,打太极拳似的缓缓舞动胳膊,以免撞上了花锄花盆。但见床上人影晃动,此人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抱住了,噘起嘴巴唾液鼻涕地乱亲,口里不清不楚地“心 ...

明朝崇祯年间,武清县来了一个游医。这个游医自称“偏方圣手”,每天扛着一面小旗在街上游走,上写“百病全治,方到病除”几个字,走累了就找个背阴地方一坐,嘴里念念有词:“四方云游,普济众生,有钱给钱,无钱传名。”念一遍喝口酒,好不悠闲。
    那天,游医正在树下歇凉,一个中年妇女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大夫,你快到我家去看看吧,我儿子上房掏麻雀,不小心让蜈蚣钻到肚里去了,现在肚子疼得难受,你快救救我儿子吧!”游医一听,赶紧跟着中年妇女回了家。
    到家一看,孩子正在地上打滚,哭得气都喘不上来了。游医看看 ...

大宋末年,由于内忧外患不断,权势纷争不休,刑场成了时常有热闹可看的地方。
    刽子手蒋五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因祖传“吹风凉”刀法,在蒋五手里,人死真的成了风吹帽,稍有点儿背景的都点蒋五行刑。
    蒋五也因此享足了富贵,也有了自己的深宅大院,为了把祖传的绝活继承下去,很早就在两个儿子中筛选。
    蒋五有两个儿子,老大叫蒋百了,老二叫蒋百定,老大憨直,老二灵秀。想想刑场不是官场,技术精湛便可,蒋五最后把目标定在蒋百了身上。所以,蒋百了8岁就随父亲到刑场观斩,十几岁就视死如儿戏了。可老二蒋百定却忌血如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4-30 21:10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53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