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传记_在线阅读,人性的光辉:林肯传_全文阅读

第三部人性的光辉适当地说几句(1)
    适当地说几句(1)
    他所说的几句恰当的话,被认为是文学上的典范,是备受苦难的心灵的表露。
    到了1863年的春天,李将军为胜利冲昏了头脑,决定向北方发起进攻。他打算占领宾夕法尼亚富裕的生产地区,为他那些缺衣少粮的士兵取得食物和衣服,也许还有可能占领华盛顿,这样一来,法国和英帝国就会承认南方联盟。
    这是一项十分冒险的计划。可是,南军深信一个南方人能够对付三个北佬。所以,当军官们讲到了宾州他们就可以每天吃两顿牛肉的时候,士兵们恨不得立即动身。
    就在出发之前,李将军收到一封家里的来信。原来,他的一个女儿被老师发现偷看小说,将军为此感到忧虑,他给女儿回信,要求她多看柏拉图等所著的古典作品,还有普鲁塔克的《传记集》这样的书。在这之后,按照自己的习惯,他开始读圣经,然后祈祷。
    很快,他就带领75000士兵出发了。这只饥饿的军队渡龚多马克河北上,北方联邦一片惊慌。农民赶着马匹进入康伯兰山谷躲避,黑人更是吓得四处奔逃,他们害怕再被拉去做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
    就在南军的大炮在哈利斯堡前隆隆打响的时候,李将军得知联邦军正在切断他的后路。于是他转回头,和联邦军在一个名叫盖兹堡的小村庄相遇,就是在这个小地方,两军打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战役。
    联邦军在战斗开始的两天就伤亡了两万人。相持到第三天,李将军把希望寄予乔治·匹克特将军率领的增援部队,希望能够在一次猛烈的攻击中歼灭敌军。这是他的一个新思路,因为他的手下一直是躲在墙后面或者在树林里射击。现在,他计划发动猛攻。这一想法使他的助手朗斯翠将军感到十分惊讶。
    他叫道:“将军,在我们的战线和北佬的阵地之间都是陡坡,而对方有大炮,有围墙掩护。我们的士兵很难冲过这片一英里宽的平地,完全没有遮掩,处在他们的锻弹筒和榴镀弹攻击之下。我认为这样的据点是不可能占领的,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15000名战士进行这样的攻击。”
    可是,李将军一定要进攻,他说:“过去的军队可没有我们这样好的战士。只要指挥有方,他们什么地方都肯去,什么据点都能够攻下来。”
    这是李将军一生中所犯下的最委惨的错误。
    北军沿着神学院的山脊排开了150门大炮。今天到盖兹堡参观,还可以看到它们原封不动地留在那儿,正是由这些大炮形成滴水不漏的火力网,当时可以说是所向无敌。
    朗斯翠这一回对形势的判断胜过李将军。他相信攻击只会造成无谓的牺牲。因此,他不肯发布进攻的命令,只得由另一位军官代他下令。于是,乔
    治·匹克特将军率领他的军队进行了一次最委惨的攻击。
    这位将军还是林肯的一位老朋友。他之所以能进西点军校,还是林肯的功劳。
    匹克特的队伍跑步前进,穿馆地、果园、玉米田,横越小溪。对方的炮弹在行列间爆炸,轰出一个个可怕的坑洞,但是他们继续勇猛地往前冲。
    可是,联邦的步兵突然间从石墙后面站起来,向这些毫无防卫力的队伍射击。整个山顶顿时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屠场,火光染红了整座山。只过了几分钟后,匹克特手下的旅长就都倒下了,只有一位得以幸免,5000名士兵中有五分之四倒在山坡上。
    在康伯带兵的地方死了一千,
    在贾奈流血之地倒下了一千,
    在熊熊的烈焰和令人窒息的烟雾中,
    幸存的人闯过一架架炮台,
    紧跟阿米斯台冲过防线。
    阿米斯台往前跑,率军做最后一次冲击,他终于跳过石墙,佩剑顶端挥舞一顶军帽,大喊:“士兵们,砍啦,给他们来几刀!”
    战士们跟着他跳过石墙,用剑和敌人拼刺刀,用滑膛槍打裂对手的脑壳,终于把南军的战旗插在了最高点上。
    可是,这面旗帜仅仅飘动了一会儿。这是南军在整场战役的**。匹克特率领的这次进攻虽然英勇顽强,却是南军失败的开端。
    李将军已经清楚,他失败了,他无法攻入北方。
    当匹克特带着他的残兵奔回的时候,李将军亲自去迎接,给他们鼓励,他以不**份的口吻自责:“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误,是我打输了这一战。”
    到7月4日夜里,南军开始撤退。当时大雨淋漓,他退到波多马克河的时候,已经无法渡河。
    李将军陷入困境,前有洪水滔滔的河流,后有乘胜进攻的追兵。他眼看就要束手就擒了。林肯十分兴奋,他相信联邦军会在南军的侧翼和后翼发动猛攻,这样一来就能够完全击败李将军,结束这场可怕的战争。如果是格兰特在指挥的话,结果肯定是这
    样。
    可惜当时的指挥官不是格兰特,而是自负又博学的梅德。虽然林肯每天催促梅德发动进攻,可是一星期过去了,梅德还是犹豫不决,他给自己找出种种借口,抗命召开战争会议。总之,在这段时间里,他什么都没有做。当大水退去之后,李将军逃走了。
    林肯万分气愤。
    他叫嚷起来:“我的天啦,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南军就在我们的包围之中,只要一伸手我们就能够逮住他们。可是,无论我怎么说,就是不能叫军队行动。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何指挥官都能击溃李氏。就是我在战场也可以打败他。”
    林肯极端失望,他给梅德写了一封信,内容是这样:
    亲爱的将军,我不了解你是否知道让李将军逃脱是多大的不幸。他已经在我们掌握之中,如果我们及时地进攻,本来有可能结束这场战争。但是,现在战争将继续下去。想想吧,上个星期不能好好攻击李军,那么,到了河流南面,你只有当时三分之二的兵力,还能办到吗?现在,我如果对你抱太大的指望未免失当,我也不敢有这样的指望。你失去了最好的机会,我为此极为痛心。

举报

第三部人性的光辉适当地说几句(2)
    适当地说几句(2)
    林肯写完信,茫然望着窗外,在心中思考:“要是我站在梅德的位置,也有和他一样的脾气,耳朵里塞满了胆怯的军官提出的忠告;要是我在半夜醒来就看到遍地的鲜血,可能我也会把李将军放走的。”
    因此,这封信并没有寄出,梅德从来不知道。到林肯死后,人们才在他的文件堆中发现它。
    盖兹堡的战场上留下了6000具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还有27000名伤兵。当地的学校、教堂和谷仓都改成医院,到处是痛苦的呻吟声。每小时都有几十名伤员死亡,战争发生在七月初,天气炎热,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迅速腐烂。埋葬队日夜工作,以至于没有时间挖深坑,所以只好就地掩埋,常常只在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上面盖一点泥土。可是大雨过后,有些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就被冲了出来,露在外面。于是,当局又从这些临时坟墓里翻出联邦士兵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另行埋葬。到了第二年的秋天,公墓委员会决定举办一个纪念仪式,并且邀请美国当时最为著名的演说家爱德
    华·艾佛瑞特前来演讲。
    同时,委员会还向总统、内阁成员、军事指挥梅德将军、参众两院的议员、几位德高望重的人士以及外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使节发出正式邀请,希望他们能够前来参加仪式。可是,只有很少的人接受了邀请,很多人甚至不承认他们收到邀请函。
    林肯决定亲自参加纪念仪式,这完全出乎委员会的预料,他们以为邀请函根本就不会给林肯看,就会被秘书丢进废纸篓。因此就没有亲笔给总统写请帖,只给他寄去了一张印刷的卡片。
    因此,当委员会得到回信,说总统要出席仪式时非常吃惊,可以说有些尴尬。怎么办?也请他讲话吗?可是他太忙了,没有时间准备讲稿;更有人这样说:“算了吧,他就是有时间,可有这个能力吗?”他们对此很怀疑。
    可不是嘛,林肯虽然能够在伊利诺斯州发表一些政治演说,可是对于公墓纪念仪式的演讲能行吗?那可不合他的文风。不过也不能够拒绝他的善意。于是他们给林肯这样的答复,说在艾佛瑞特先生演说之后,希望总统说“几句合适的话”。在他们的回信中就是这样写的:“几句合适的话”。
    这样的邀请函简直是对人的一种侮辱,可是总统接受了。这是为什么呢?其中牵涉到一件有趣的事情。那还是前年秋天,当时林肯去了安蒂坦成场,一天下午,他和一位从伊利诺斯来的朋友华德·拉蒙一同驾车出去,总统叫拉蒙唱一首他心爱的歌曲,曲名叫“小哀歌”。拉蒙后来回忆说:“不论是在伊利诺斯巡回办案还是在白宫,只要我和林肯单独相处,当我唱这首小曲子的时候,他曾经多次流泪。”
    歌词是这样的:
    我在村庄流浪,汤姆,
    我坐在学校的操场上,
    那棵曾经为你我遮荫的树下,
    可是没有朋友来问候我,汤姆,没有人知道,
    二十年前,陪我们在这片绿地玩耍的是谁。
    在小线,在榆树上,我刻过你的名字——
    在下面,还刻上你情人的芳名,汤姆,你也这样对待我呀。
    树皮不只哪个狠心的坏蛋剥掉了,它已经死去,如同二十年前刻过的芳名,她也早以夭亡。
    我的眼睛早就没有泪流,汤姆,可是眼泪又浮上了眼眶。
    我想起对她的深情,那早以断绝的情缘,
    我带些鲜花,到那个旧坟去探望,
    把鲜花撒在我心上人的坟上。
    当拉蒙唱这首歌的时候,也许林肯正在思念他深爱过的女子安妮·鲁勒吉,想到她长眠在伊利诺斯草原冷清的荒冢,想到他辛酸的过去,他流出了眼泪。为了解除林肯的忧伤,拉蒙又唱起了一首欢快幽默的黑人歌曲。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可指责的;然而它却被林肯的政敌紧紧抓住,添油加醋,把它说成对烈士的大不敬,是整个国家的耻辱。关于这件丑闻的各种不同的说法,在纽约《世界报》连续登载了三个月。林肯遭到这样的指控:“在埋葬死者”的战场上说说笑笑,唱滑稽的小曲。
    事实上,他并没有说笑话,也没有唱歌,而且这件事情发生离战场好几英里远的地方,当时死者早就安葬完毕。可是,这并不是政敌们所想要的,他们所想看到的是流血。于是,林肯遭到全国人民的抨击。
    林肯伤心极了,这样的攻击使他很难忍受,但是他又觉得不便为自己辩护,这样做只会抬高对方,他只好默默地忍受。因此,当他收到盖兹堡公墓献祭仪式的邀请函时,非常高兴。这是他所渴望得到的好机会,他将借此封住政敌的嘴巴,同时向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可是这封邀请函来得太晚了些,他只有两周的时间准备演说辞。他想尽一切办法,挤出空闲时间来思考——利用往返于白宫和史丹顿办公室之间、更衣、刮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子、吃午餐等等。他还曾经在战争部的沙发上躺着等待最新的电报的时候,对讲稿进行斟酌。他的初稿写在一张浅蓝的大页纸上,塞在他的帽子里随时带着。在演说前的一个礼拜天,他还说:“我已经修改过两三次,不过还没有定稿,我还要改一下才能放心。”
    在祭礼的前一天,林肯才赶到盖兹堡。这个只有1300人的小镇,现在挤进了3万人。夜晚来临,一轮明月高挂在晴朗的天空。只有极少数人找到了睡觉的床铺,成千上万人只能在街道上徘徊,等待天明。人行道住得无法通过,在泥街的中央,有几百人手挽着手边走边唱“啊,约翰·布朗,你的身躯在墓中腐朽”的歌曲。
    整个晚上,林肯都在修改演讲稿。到11点的时候,他走进西华的屋子,大声读给他听,请他提出批评。第二天,一吃完早餐,林肯又开始斟酌起来,直到房间的门上响起敲门声,才想起应该去公墓了。

举报

第三部人性的光辉适当地说几句(3)
    适当地说几句(3)
    开始游行的时候,他直直地坐着,可是没有多久,他的头就垂在胸口上了,身子歪到前面,两只长手臂软绵绵地垂下来——他又进入了出神思考的状态之中,他的讲稿还要“再改一下”。
    演说家爱德华·艾佛瑞特作为特邀嘉宾,这次犯了两项严重的错误,而且是十分不应该的错误,第一,他竟迟到了整整一个小时;第二,他居然讲了两个钟头。
    林肯在事前读了艾佛瑞特的演讲稿,因此,看到他快要讲完的时候,开始紧张起来,因为他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充分。他在椅子上不安地扭来扭去,把手稿从大礼服的口袋里抽出来,戴上眼镜,迅速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了一遍。
    接着,他就手拿讲稿上前,发表了这篇小演说,时间只有两分钟。
    在那个11月间柔和的下午,听众是否知道他们正在听的是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演说呢?不知道,那天的大部分听众只是出于好奇而来,他们可从来没有机会听美国总统说话,这些人伸长脖子盯着林肯看,他们惊讶地发现林肯身材居然有这么高,可声音却是尖细细的,还带一点南方腔,他们忘记了他是肯塔基人,那一州的口音就是这么一种南方腔。他们以为才听到他的介绍辞,正式演说就要开始,不料他却坐了下来。
    怎么回事!他把演说辞忘了吗?还是他就想说这么一点?大家既感到吃惊,又感到失望,居然没有人鼓掌。
    林肯在印第安那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一个生锈的犁耕田,这犁一沾泥土就弄得一塌糊涂,民众常用一个措辞“擦不亮”来形容这种情况。林肯在其一生中也经常使用这个辞来形容一件事的失败。当时,林肯对名人轶事华德·拉蒙说:
    “这次演说失败了,拉蒙。擦不亮,你看大家多么失望。”
    确实是这样,人人都感到失望,坐在林肯身旁的爱德华·艾佛瑞特和西华部长也有这种感觉。他们都认为林肯败得很惨,为他感到难过。
    林肯万分苦恼,开始发生剧烈的头疼。在回华盛顿的路上,他只能躺在火车的特别室里以冷水浇头。
    林肯到死都以为他在盖兹堡的演说是一个惨痛失败。如果单看现场的反应,他确实失败了。
    林肯为人极为谦虚,他相信世人“将不会留意、也不会长久记得”他那时所说的话,却永远不会忘记烈士们的无私奉献。要是他能够复名人轶事活,得知他最为人称道的正是盖兹堡那篇“擦不亮”的演说,不知他将会惊奇到什么程度。当他发现自己在那里说的几句“适当的话”已经成为不朽嘉言,在南北战争早已被人遗忘之后,还被尊为文学的珍贵财富,一定惊讶不已。
    林肯在盖兹堡发表的演说,并不仅仅是一篇演说,这是一个备受苦难折磨的心灵升华为伟人的神圣表现;这是一篇从心灵里流露出来的诗篇;它具有圣经般的深邃和壮丽。
    在87年之前,
    我们的先辈在这块土地上建了一个新国家,
    它是从自名人轶事由中孕育,
    基于“全民生而平等”的信念之上。
    今天,我们正进行一场伟大的战争,
    以此考验我们的国家,以及任何一个,
    凭据这一信念而诞生的国家,
    是否能够长久地存在于这个世界。
    现在,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战场上相聚,
    奉献上战场的一片土地,
    给那些以生命和鲜眩护国家的人,
    以之作为他们永久安息之所。
    烈士们享有这片土地,
    是万分必要的,是万分适宜的。
    但是,就更广的意义而言,
    我们并不能供奉——我们并不能给英雄献祭出什么,
    我们也并不能使这块土地神圣。
    曾经在此艰苦奋战的勇士们和烈士们,
    已经使这片土地圣洁无比,
    我们微弱的力量怎么可以与之相比呢。
    世人将不会留意,
    也不会长久地记得我们今天所说的话,
    但是,烈士们的事迹将永世长存。
    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理应继承,
    英雄们尚未完成的事业。
    我们应该奋不顾身地投入,
    目前有待争取的伟大斗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完成,
    这些光荣的逝者所献身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
    烈士们没有徒然牺牲他们的生命。
    这个国家将在上帝的指引下获得新生,
    而民名人轶事主、自名人轶事由、符合人道的政府,
    才会长久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13 04:00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5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