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_在线阅读

第27节:养成这一切美德的习惯
    第27节:养成这一切美德的习惯
    为了反省起见,我开始执行这一计划。除了偶然的间断以外,我一直继续执行了一个时期。出乎我意料以外地我发现我的过失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但我愉快地看到我的过失在逐渐减少。因为我把表格上的代表老的过失的记号擦掉,以便在一个新的循环开始后我可以记入新的记号,我的小册子变成千疮百孔了。为了避免不时地需要重新制造小册子的麻烦,我把表格和箴言放在一本用一种光泽极亮的厚纸制成的纪念册里,横直线是用红墨水画的,可以经久耐用,在这些格子里我用黑铅笔记载我的过失。这种铅笔记号可以很容易地用一块湿海绵擦掉。过了一个时候,在一年中我仅仅完毕一个循环,以后几年中只完毕了一个循环,直到后来我完全放弃了这一计划,因为我在外旅行或因公出国时,常常有许多事务阻挠我执行计划,但是我身边总是带着这本小册子的。
    关于“生活秩序”的这一项给了我最多的麻烦。我发现虽然对于一个,比方说,像印刷所职工这样的人,他的工作固定,他可以安排他的时间,他或许可以做到每事有一定时间的地步,一个老板必须出外应酬,在任何时间接待因事来访的客人,那他就不可能严格遵守这一点了。关于杂物、文件等等的安放必须有一定地方这一秩序问题,我发现也是十分难做到的。早年的时候我不习惯于这样做,因为我的记忆力非常好,所以我也不觉得因这种缺乏秩序乱放东西所引起的不便。因此这一条却花了我不少的心血和努力,我因为这些过失而感到那么烦恼,我在这方面改进得那么慢,而且又是那样地常常故态复萌,我几乎要放弃这种企图,使我自己满足于在这方面缺陷不全的品德了。这正像一个人向我的邻居铁匠买了一把斧头,他要求铁匠把整把斧头磨得像斧口一样亮。铁匠同意替他磨亮假如他愿意摇转磨刀的轮子的话,他摇了,铁匠把斧头广阔的一面紧紧地重重地贴在磨刀轮的石上,这样使得摇轮子很吃力。那人不时地从轮子的地方跑过来看看究竟工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后他不想再磨了,宁可接受原来的斧头了。“不,”铁匠说,“继续摇吧,继续摇吧。慢慢地我们就会把它磨亮的。现在只是有了斑点罢了。”“是的,”那人说,“但是我想我最喜欢一把有斑点的斧头”。我相信许多人都是这样,他们因为没有像我使用的那些方法,在其他道德和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方面发现要获得好习惯打破坏习惯是艰难的,所以就不再努力了,最后断定“一把有斑点的斧头是最好的了”。因为某些冒充理智的东西不时地在暗示我说,像我这样极度吹毛求疵地苛求于我自己或许竟是一种道德上的蠢事,假如有人知道了,我将成为笑柄。又说一个完善的品德会引起别人的忌妒和敌视,那倒反而麻烦了。又说一个仁慈的人会允许自己有一些过失,替他的朋友们留一点面子。
    说实在话,我发现我在秩序这方面的习惯是难以矫正的。现在我老了,我的记忆变坏了,我非常清楚地感到缺少这种习惯的不便。但是整个说来,虽然我从来没有达到我原先雄心勃勃地想要达到的完善境界,而且差得很远,我靠着这方面的努力却使我比做这种尝试前要好得多快乐得多了。这正像临摹帖本的人,他们的目的是要获得完美的书法,虽然他们永远也达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像帖本那样卓越的书法,但是在临摹帖本时他们的书法却改善了,字也写得不但整洁易读,而且相当不错了。
    我的后裔应当晓得他们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变的幸运,直到他七十九岁写本文时为止,全靠这一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我的晚年会遇见什么挫折,那是在未定之天。但是假如碰到什么不幸,对往日快乐当更足以使他听天由命了。他把他长期的健康和他那迄今还强健的结实体格归功于节制;他早年境遇的安适和他的财产的获得和一切使他成为一个有用公民和使他在学术界得到一些声誉的知识,这一切当归功于勤勉和俭朴。国家对他的信任和国家给他的光荣的职位当归功于诚恳和公正。他的和气和他谈话时的愉快爽直当归功于全部这些品德的总影响,即使他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由于他谈话时的愉快爽直,即使在晚年他还颇受人们的欢迎,甚至年轻的友人们也喜欢与他交往。因此,我希望我子孙中会有人步我的后尘,获得良好的效果。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我这一计划并不是完全没有宗教,但是其中却没有任何教派的特殊教条的迹象。我故意避免这些教条,因为我深信我的方法是有用而极优秀的,对于信仰各种教派的人都可能有用,并且我早晚打算把它发表,因此我不愿意它包含任何足以引起任何教派的人反对的东西。我曾打算替每一条美德写一些说明,指出获得这种品德的好处和与它相反的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的危害性。我原打算称这本书为《道德的艺术》没有一样东西能像道德一样地使人发财致富[富兰克林原注]。,因为它会指出养成这些美德的方法和方式,这就使它与那些仅仅劝人为善的书籍有所区别。这种空洞的理论不教诲人,也不指出方法,但是正像那个使徒的口头慈善家一样,不向赤身裸名人轶事体的和饥饿的人指出怎样或何处他们可以找到衣服或食物,而只是劝告他们吃饱穿暖(《新约·雅各书》第二章,十五、十六两节)。

举报

第28节:关于“生活秩序”
    第28节:关于“生活秩序”
    但是碰巧我撰写和发表这些说明的打算从未实现。的确,我常常记下一些短短有关的感想、论断等的笔记,以备日后应用,有一部分我还保存到现在哩!但是由于我早年对私人事业和日后对国家大事必须加以密切的注意,使我不得不把它耽搁了。因为既然我认为它跟一个巨大的广泛的计划有关,而这个计划又需要一个人的全部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力去执行,一连串非预料所及的职务使我无法实现这一计划,因此这些说明也就迄今尚未脱稿。
    在这部作品中,我本想解释和应用这样一个原则,就是:假如光考虑到人性的话,那么不道德行为之所以有害,并不是因为它们是被禁止的,而它们之所以被禁止正是由于它们有害。因此,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即使他希望在今生得到快乐的话,也是于他有益的,从这种情况看来(因为世界上经常有一些富商、贵族和亲王需要诚实的仆人去管理他们的事务,而这种诚实人又很罕见),我本想努力使年轻人相信,世界上没有其他品质能像诚实廉洁一样地可能使一个穷小子发财。
    我的品德项目起初只包括十二条,但是一个教友会的朋友很亲切地告诉我说,人们一般都认为我很自大,我的自大又常在谈话中显露出来,我在讨论任何问题时总不满足于证明我是正确的,而且还傲慢自大,有点盛气凌人。关于这一点他举了几个实例使我信服。我决心尽可能地在克服其他缺点的同时,努力克服这种坏习惯或愚行,所以我在单子上加了谦虚一项,并使这词具有广泛的涵义。
    我不敢夸口在养成谦虚习惯方面,在实际上我有多大的成就,但在外表上我却有了不少进展。我经常禁止我自己说出一切直接与别人的意见相左的和一切过分自信的话,我甚至按照我们“密社”的老规矩不许我自己使用英语中一切表明肯定见解的单词或辞句,例如“一定地”、“无疑地”等等。相反的,我采用了“我想象”、“我料想”,或是“我猜想一件事情是如此如此”,或是“现在在我看来好像是……”。当别人表示一个我认为是错误的意见时,我并不粗暴地驳斥他的主张,立刻指出他提案中某些荒谬悖理的地方,我放弃了这样驳斥时所给我的快慰。在回答时我开始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他的看法是正确的,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在我看来或是好像有些不同,云云。不久我发现了这种改变方式方法的好处,我跟别人的谈话比以前融洽了。由于我谦逊地提出了我自己的见解,这些意见反而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更少引起人们的反驳。当我发现我错了的时候,我也不至于过分地懊丧;当我是对的时候,我也更能说服别人放弃他们的错误,接受我的意见。
    这种做法,起初我觉得很别扭,后来终于变得那么容易,对我那么自然,我想可能在过去五十年中没有人曾经听我说过一句武断的话。在我早年,当我提议建立新的制度或是修改旧的制度时,我的意见之所以被人重视,我后来成为议员,我之所以在议会中有那么大的影响,我想这主要当归功于这种种谦逊的习惯(撇开我的诚实廉洁品德不讲的话);因为我不善辞令,从来不是一个能说善辩的人,讲话疙里疙瘩,常有语病,但是尽管如此,我的主张一般仍然得到人们的支持。
    其实,在我们天生的各种感情中,恐怕没有一样比骄傲更难以驯服的了。尽管你把它改头换面,跟它拼命,把它打入十八层地狱,把它镇压下去,尽管你尽量地把它压制克服,你还是消灭不了它,它还会不时地钻出头来显露原形。可能就在这本自传里你会常常遇见它;因为即使我能想象我已经完全克服了骄傲这一缺点,可能我又会因我的谦虚而感到自豪了。
    以上一七八四年写于巴夕。
    一七八八年八月,现在我在家里,快要动笔了,但是我的许多笔记在战争中遗失了,因此我不能像我期望的那样从笔记中找到材料。但是我终究找到了下面这一部分。
    既然我提到我曾经想出了一个巨大而广泛的计划,那么我想我应当在这里叙述一下那个计划产生的经过和它的目标。下面这个偶然被保存下来的小小文件说明了它是怎样在我头脑中发生的。那文件就是:
    一七三一年五月十九日我在图书馆读历史时的感想。
    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推进和影响世界大事、战争、革命等等。
    这些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的见解代表着他们当前的利益或是它们认为是它们当前的利益。
    这些不同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的不同见解却引起了极大的混乱。
    当一个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在执行一个大计划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内每一个成员的心目中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个人利益。
    在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达到了它的大的目标以后,每一个成员就一心一意地要求得到他自己的利益了。这些个人的利益错综复杂,相互矛盾,把一个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分成许多派别,结果引起了更大的混乱。
    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政界中人的行动很少是光从国家利益这一目的出发的。尽管他们的行为是于他们国家真正有益的,但是人们仍然只是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分不开这一角度出发的,而并不是出于尽忠报国的至诚。
    在政界中为人类的利益服务的人那更是凤毛麟角了。
    在我看来目前很有必要把各国有德行而又善良的人组织成一个正规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定名为“联合道德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员要服从妥善、合适而又明智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章。这些善良而明智的人,若与普通人遵守普通法律相比,当更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章了。
    目前我认为假如一个有资望的人能够正确地试办这样一个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他必然能蒙上帝的喜悦,一定会成功的。
    本·富兰克林

举报

第29节:因我的谦虚而感到自豪
    第29节:因我的谦虚而感到自豪
    我打算在今后当我有必要的空闲时,来从事这一工作。但在筹划这一计划时,我不时地把我想到有关的思想记在纸上。这些笔记大部分都遗失了,但是我找到一个原拟作为教条草案要旨的文件,其中包含当时我认为是各种教派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髓,它摒弃了一切足以引起任何教派信徒反对的东西。原文如下:
    天地间有一个创造万物的主宰。
    上帝运用天道统治全世界。
    人应当用崇拜、祈祷和感恩来敬拜上帝。
    但是上帝最喜悦的服役是对人行善。
    灵魂不灭。
    不论是在今世或来世,上帝必赏善罚恶。
    当时我对这一教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有下面的一些主张:在初期它应当只在年轻的单身汉中间开始传布,每一个入教的信徒不但要宣布接受这些教条,而且应当按照前述方式对于那些美德经过十三个星期的考查与实践。这一教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的存在应当暂时保密,直到信徒增加到相当人数时为止,以防止坏人申请入教,但是信徒们应当在友人中物色智力颖悟、性情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和的青年,逐步地审慎地告诉他们关于这一教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的计划。信徒们应当保证在各人的利益、事业和上进中相互劝告、协助和支持。这一教派将定名为“自名人轶事由和富裕人会”。所谓自名人轶事由,系指由于普遍地养成了实践美德的习惯以后人们能脱离罪恶的统治而言,特别是指在养成了勤俭美德之后人们可以避免负债,负债使人有遭受拘禁和成为债主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的危险。
    关于这一计划我现在所能记忆的仅仅就是这一点了,我记得我曾经把一部分的计划告诉过两个年轻人,他们相当热烈地赞成这样做。但是由于我当时境遇困难,必须孜孜兀兀地从事业务操作,因此当时我不得不把这计划的进一步执行留待后日,以后由于千头万绪的公私事务羁身,使我一再延期,直到后来我已没有足够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力和活动力来从事于这样的一种事业了,虽然迄今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如果能够把许多好公民组织起来,可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同时我也没有被这件事外表上的艰巨吓倒,因为我一向以为一个有相当才能的人可以造成巨大的变革,可以在人世间成就伟大的事业,假如他首先拟订一个良好的计划,摒绝一切足以分散他注意力的娱乐和其他工作,把执行计划作为他唯一的对象和工作。
    在一七三二年我第一次用了理查·桑德斯的名字出版了我的历书。我继续出版了约有二十五年之久,通常称为《可怜的理查的历书》。我设法使它既有趣又有用,因此它风行一时,使我从中获利不少,每年销名人轶事售量几达一万册之巨。我看到大多数人都读这本书,在宾夕法尼亚州几乎每几家中都有一本,我就认为这是在普通人民中间进行教育的一种适当工具。这些人几乎就只买这本书。因此我把成语箴言印在历书中重要的日子之间的空白中。这些成语箴言主要教人把勤俭作为发财致富因而获得美德的手段,因为要一个穷人经久不变地诚实廉洁是比较困难的,在这里引用一句成语来说吧,因为“一只空袋子是不容易站得笔直的”。
    这些成语箴言包含着来自许多国家各个时代的智慧,我把它们收集在一起写成一篇连续的文章,作为一个聪明的老头子对拍卖场上的人所发表的一篇演说,我把它放在一七五七年历书的卷首。把这些分散的格言这样地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就使它们能够产生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受到普遍的赞扬,所有美洲的报纸都转载它,在英国人们用巨幅纸张翻印,预备贴在家里。它有两个法文译本。传教士和地主们大量订购,免费赠送给贫苦的教友和佃农。在宾夕法尼亚,因为它反对把钱财浪费在外国奢侈品上,在它问世以后的几年中,市场上的货币不断地增多了,有人认为它对财富的增加是起着一定的作用的。
    我的报纸我认为也是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我常在报上转载《旁观者》或其他有关伦理道德的文章的摘要。有时候我也发表一些我自己的短文,它们原先是为了在“密社”中讨论而撰写的。我的文章中有一篇是用苏格拉底的对话体写成的,旨在证明一个坏人,不管他的资质和才能如何,不能真正称为一个明达的人。另一篇论自制克己,指出在培养某种品德时,要直到该种美德已经成为习惯,而且不受与它相反的性癖的干扰时才算牢固。这些文章大约可以在一七三五年初的报上找到。
    在编辑我的报纸的过程中,我小心地避免登载一切诽谤性的和带有人身攻击意味的文章,这种诽谤和污蔑近年来成为我国莫大的耻辱。当人们要求我刊登这一类的东西时,作者一般总是替自己辩解说,我们有出版自名人轶事由,报纸有如公共马车,任何人愿意出钱都可以在上面占一个位置。我的回答是:假如他愿意,我可以替他单独印行,由他自己去散发,他需要多少份我都可以办到。但是我不愿承担替他散播毁谤的责任;既然我跟我的订户订了合同承担义务向他们提名人轶事供一些有益或是有趣的东西,那我就不能在他们的报纸上刊登与他们无关的私人口角。假如我这样做,那显然是对他们不公道的。目前在我国的报纸发行人中间有许多人,为了满足个别人士发泄怨恨的要求,毫不犹豫无事生非地污蔑毁谤我们中间一些品德最优秀的人,挑拨是非,甚至引起决斗。此外,有些报纸甚至轻举妄动到刊登文章,对邻国政名人轶事府或者甚至我们最好的盟国的措施进行下流粗鄙的污蔑,这种举动可能会引起最严重的后果的。我提起这些事情,是为了告诫年轻的报纸发行人,劝告他们不要沾染这种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污辱他们的报纸而使他们的职业蒙受耻辱。他们应当坚决地拒绝这种要求,因为他们可以从我的例子中看出:这种方针,从整体来看,是不会与他们的利益相违背的。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13 04:04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