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碧血剑》小说在线阅读,《碧血剑》读后感

《碧血剑》书评——金庸三板斧:倾城之罪+小妖精+受虐狂
    就像以后的《天龙八部》里真正的一条大主线是那个神秘的逍遥派一样,金庸早期的《碧血剑》里真正的大主角是从没露面过的金蛇郎君夏雪宜。我记得早年看过一香港草台班子拍此片,里面夏雪宜由一姿色中下,满脸皱纹的中年阿叔饰演,更雷的是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刘海还挑染了一缕黄毛。
    当年没看书,心中夏雪宜的形象就很不幸被定义成了这么一个准怪伯伯相。后来看书,知道夏雪宜乃一风华绝代的美少年,美少年啊美少年,极负心,也极深情。心里一声长叹:又是一倾城之罪挖。
    金庸很擅长描写倾城之罪,女人们为他们扯头发抓脸,卖名人轶事肾上吊喝农药。(夏雪宜还只是他刻画这类人物的牛刀小试,后来的段正淳乃是登峰造极。)夏雪宜靠着好皮囊+感情上的极端化反表现,让何红药恨了他一生,也让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仪爱了他一生。其实这两个女人爱上的,都是这尤物的一面:何红药只看到他在树下白衣胜雪,微微一笑,如早知道这家伙极下得狠手,怕还是要思量下,再考虑付出吧?最起码那么多年的漫长忍耐里,不会心存侥幸指望对方爱着自己。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仪更是,若她一早就知道这个对她深情款款的美少年是怎么对待另一个女人的,怕也是一个寒战,私奔的脚得收收吧?倾城之罪的魔力就在于,你只需要看到那一面,就全身无骨,其余诸多,统统作废。更要命的是,你总觉得他会爱上自己。最后一般都死得很惨——至少在金庸的书里。
    小妖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是金庸极擅长描写的另一类人物。基本上,他们都是女人。基本上,她们都绝色无双。基本上,她们都非常,非常讨厌,脾气也不小。怎么拧巴怎么来,惹出麻烦还能无辜地挤眼泪,男人们(大部分情况下是宅心仁厚的男主角)对这些骄傲的公主毫无办法,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青青真是讨厌的不行了,我再女权,也觉得这种女人真该被扇几巴掌出气。当然她和赵敏,阿紫比起来段数还差得远,现在他们仨基本就是我心中的金庸书里的烦死人女三杰。其实仔细想想,万人迷黄蓉也是蛮讨厌的。
    最后一类就是受虐狂了,他们是上面两类人物的伴生品,你可以认为他们就是上面两类人的肋骨和夏娃。没错,他们就是爱上倾城之罪的女人,和爱上小妖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的男人。从他们遇见这些家伙起,生活就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疲于奔命的怪圈,经常还要搭上性命,而他们乐此不疲,男人喜欢呵呵傻笑着奔,女人喜欢咬牙切齿地奔,但是就是不放弃。“享受伤害性的亲密关系”,还有比这更典型的SM例子了么?
    以前经常开玩笑说,琼瑶阿姨的三叉戟是:一个哭星(一般是女),一个闹星(男女都有),一个吼星(景涛尔康一出,谁与争峰),三个凑齐,就能搞出名人轶事台典型琼瑶戏。现在想想,金庸的三板斧也完全不输她,至少《神雕》《倚天》《天龙八部》加上这本都是忠实照着这三板斧的模子给弄出来的。金大爷,琼奶奶,你们不愧是双雄。

举报

《碧血剑》读后感——人间极品袁崇焕
    这个名字是我突然想到的。然而,以袁大将军的蛮、痴、纵文,也不辜负这等好姓名。
    近日囫囵吞枣看了金庸的两部小说《鹿鼎记》和《碧血剑》。算来《碧血剑》是金庸的第二部小说,《鹿鼎记》殿后。有人说《鹿鼎记》不好看,果然。但《鹿鼎记》和《碧血剑》加起来,也不及后面那篇薄薄的《袁崇焕评传》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彩万分之一。
    《碧血剑》终究笔法稚嫩,脱不开武打小说的窠臼,情节陈腐,人物性格毫无光彩。那个袁承志可厌极了,这种可厌一开始还不觉得,等你看完全书,合上书页,脑海里再过电名人轶事影一番,却全然想不起他有何英雄壮举,还不如一个韦小宝来得生动有趣。袁承志是个失败的男主角,因为他基本上是一个叙述的工具,而金庸花笔墨写他,后文里也写得清清楚楚,原因一是为了袁崇焕,一是为了金蛇郎君,这两人才是《碧血剑》真正的男主角。此种手段倒像极曹禺写《雷雨》是为了天上的那个雷,写《原野》也是旷野上的那股陰蛮之风。金庸到底是新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一离开武打书的语言套路,写起像模像样的白话文《袁崇焕评传》,就是一股子老底子新文化的气息了,非常诚挚,颇带情感,语文工整。
    《袁崇焕评传》写得气势壮人,不像《碧血剑》那般情节窝囊又没有巧妙的铺张,对人物的性格、心理揣摩得搔到痒处,如分析崇祯因母亲是小农出身,所以才天性这般敛财、嗜财、吝财。评传又不像《鹿鼎记》那般长得讨厌,纵观小说之胜,非胜在情节,而在人物。然而《鹿鼎记》恰恰情节七拐八拐,好像打乒乓一样随时在补漏洞、拆漏洞,但人物性格乏善可陈,都是一般的世情小说套路。《鹿鼎记》高明点在于对为官之道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辟演绎,对小流名人轶事氓韦小宝玩转乾坤的娓娓道来,让我想起一个游戏名字:《北京浮生记》。
    袁崇焕操着广东口音,却在北国之外抗击后金。料到自己会死于反间计,仍然挺命关外,正像他自己所言:是天下第一等亡命之徒耳。这又是怎样的崇高。我等后人绝无袁将军之舍生精神,而将军又是一等有趣之人,不然就算不上人间极名人轶事品。他抗金,他从军,只为有趣二字。觉得趣字且奋斗不懈,丢了性命亦不相干,顽劣的官员怕死的士兵到他手中居然换了模样,变做战死沙场的功臣名将。懂兵又懂政治,自己倒并不十分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于武艺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于打仗,只是求实二字,崇焕和于谦果真明代两大英雄。换作好莱坞,不知又要拍出多少类似《勇敢的心》这样的佳片。
    还有那个祖大寿,也是明末一等好汉,打不过就降,只是诈降,降了又打,打不过再降,这种抛弃名利的做法才是真正的丈夫所为,不为一般名节所困,英雄耳。只要坚持自己做的是对的,就虽千万人吾往矣。袁崇焕的骨头想必很硬很硬吧。

举报

《碧血剑》读后感——世间庸常男子
    倘若要评选一个金庸小说最尴尬男主角,袁承志当之无愧。这种尴尬并不是因为角色,而是因为作者。在后记里,金庸曾坦言:“《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两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连作者都不肯承认的男主角,其尴尬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大概是袁承志这个人物实在太平庸,平庸到了没法挑起一部传奇故事大梁的程度。和现实题材不一样,武侠是拿来造梦的,梦中人却偏偏是个凡夫俗子,让人情何以堪?金庸对自己笔下这个人物的忽视,或许正为此节。
    另两人则不同。袁崇焕,不论后世史家如何褒贬,历史上此人已是传奇;金蛇郎君,乖张的个性,特异的爱情,坎坷的身世……无一不令人印象深刻。处在这两个异常鲜明的人物形象之间,规矩人袁承志便黯然失色了。金庸给了他绝世武功,但没有给他明确的政治主张,坚定的人生态度。他想替父报仇,却先后放过了皇太极、崇祯帝;他想抗击清兵,却在遭受打击后远走他乡。甚至连他的名字:承志二字,都彰显着一个并非独立的人格形象。所以,尽管他当过武林盟主,又身为袁氏后人,最终仍不过是世间庸常男子,无力改变什么,也无意改变什么,和随波逐流的我们毫无两样。
    回过头来看,未必不是袁承志的幸运。他所做出的抉择,譬如舍阿九而取青青,弃中原而行海外,均在意料之中,换句话说,一个“正常人”在正常状态下做出的正常决择。他并没有袁崇焕那种“痴心人、泼胆汉”的勇毅强项,也没有金蛇郎君那种万千珍宝不及一日聚首的深情傲骨,也因此,没有象他们那样经受命运最残酷的考验。那些是英雄的代价,袁承志只做凡人,不做英雄,便无需付出。
    这一点在感情上反映的尤为明显,夏青青这个女主角也是平庸的。论容貌,她比不上阿九的绝世姿容;论个性,又没有宛儿的大气体贴;论痴情,则相较其母逊色多矣,连起初不知她是女子而一往情深的何铁手,那段情感也比她对袁承志来得动人。倒不是说袁夏之情淡薄,而是太过平庸,就像身边随处可见的小情侣,一点误会,一点甜蜜,一些小性子……写在书中,反而不出色了。不同的是阿九,书中有关她的篇幅很少,然“青衿心上意,彩笔画中人”一章,实在浪漫得可以,也是碧血剑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段落之一。但看袁承志的态度,二人同衾之际以剑相隔,固然君子,却也是俗人,不免扫兴,大煞风景。
    明末清初,正当家国巨变之际。碧血剑选了一个好背景,最终却没能写出好故事——在金庸十四部里,这或许是我最不喜欢的一本,与袁承志这种平庸个性不无关系。然而也有让人动容的章节,关于李岩。初相遇的磊落风采,再见时的肝胆相照,一直到最后的从容自尽。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长巷中瞽者悲歌,至今记忆犹新。
    ——李岩叫道:“大家坐下,我自有主张,万岁爷待我不薄,‘造反’二字,万万不可提起。来,喝酒!”众将素知他足智多谋,见他如此镇定,料想必有奇策应变,于是逐一坐下。李岩斟了一杯酒,笑道:“人生数十年,宛如春名人轶事梦一场。”将酒一干而尽,左手拍桌,忽然大声唱起歌来:“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管教大小都……”那正是他当年所作的歌谣,流传天下,大助李自成取得民心归顺。只听他唱到那“都”字时,突然无声,身子缓缓俯在桌上,再也不动了。
    这是书中有关李岩之死的段落。不知金庸有没有看过显克微支的《你往何处去》,这段和风雅裁判官彼特罗纽斯之死颇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彼特罗纽斯是一早就看穿了这个虚伪人世的无为者,而李岩却终于成为了救世理想的殉道者。当其最后饮酒作歌之时,是否想起了挣一个太平天下的夙愿?倾一生之力去追求的理想,终不免化为春名人轶事梦一场,这是勇者的绝望:永夜之伤,深于死亡,也甚于死亡。
    袁承志不是勇者,也不是智者。他没有运筹帷幄,洞明世事的智慧,更没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于是最终选择了和青青一起远避海外这条路。在这个故事里,痴心人、泼胆汉都没有好下场,至情者不为人所知,至性者不为世所容。那些高贵的灵魂、坚定的信念、缠名人轶事绵的风名人轶事流、不屈的骄傲……如幻影空花,被滔天浊浪一一席卷而去,瞬间无踪迹;反倒是世间庸常男子,和世间平凡女子,得到了传说中的无价之宝:平凡且庸常的幸福。
    ——这是,悲剧啊。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13 10:45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3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