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高级搜索|查看新帖
大雪弥漫,寒风彻骨。舒州城外的十里长亭,方义山还在劝秦海:“贤弟,回家吧,回家再慢慢挣。”秦海除了摇头,就只有一句话:“寻不回银子,我即便死,也要死在舒州!” 方义山和秦海从老家奔波千里来到舒州,本打算贩一批茶叶回去赚一笔,不料在进山的路上将银子给弄丢了。近半个月来,两人几乎翻遍了那座山上的每一块石头也没找回银子。现在,二人连吃饭的钱都快没了,方义山决定回家,也买好了船票,打算再劝一次秦海,无奈秦海铁了心不走。 皖河里,半个月才开一趟的船就要起锚。方义山起身从袖口里掏出几颗碎银,递给秦 ...
相传明朝崇祯年间,在金堂的大山脚下有一个叫老牛坡的小村寨,虽然当时地处边远,却坐落在川东通往成都府的一条盐茶古道上。那时因各地战乱不休,这条当时重要的物流通道更是盗匪出没,通行不畅。由于当地不产盐,那时川西的食盐都是靠“盐帮”翻山越岭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山里人家把盐看得比油都金贵。 民间流传着一首打趣的民谣:“有盐千里来相会,无盐对面手难牵;食盐修得同船渡,海盐修得共枕眠。”虽然这民谣有些夸张,但这山里上门相亲,是少不得提上一小罐盐作见面礼,不然恐怕连门都进不去。 却说这村寨的南边住着一 ...
明朝嘉靖年间,季廖任新城知县。这一年,新城遭遇旱灾,收成锐减,很多人家断了吃食,但朝廷的赈灾粮款却迟迟不下来,可把季廖给急坏了。 季廖几次召集粮店的老板们,想跟他们赊些粮食,以赈济灾民,但这些老板们为富不仁,竟一两粮食都不肯给他。他又不能强令他们开仓放粮,真要把他急死了。 这天晚上,季廖正在冥思苦想救灾之策,忽然从窗外刮进一阵风,那烛光摇曳了一下,就灭了。屋里顿时一片漆黑,只有清冷的月光透过窗纸洒进来。他急忙掏出火折,打出火星,却见蜡烛已经烧尽,只剩几滴蜡油沉在烛台上。他灵机一动,不禁 ...
明末清初,豫西南的阳县以盛产朝天椒闻名全国,而以朝天椒为主料,加入花椒、良姜、肉蔻等调料而制成的阳县辣酱更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那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多以面食为主,很少吃到荤菜,因此百姓们多喜欢以阳县辣酱拌面或拌饭。 话说阳县有两大辣酱作坊很出名,老板分别是马中文和孙海发。两人既是竞争的对手,也是生意上的伙伴,关系非同一般,经常在一起饮酒、聊天、下棋、谈生意。可是有一天,两人正开怀畅饮时,突然来了一群衙役,衙役们二话没说,就将马中文带走了。 到了县衙才弄清楚,原来有人把马中文给告了 ...
明朝嘉靖年间,泾县杨柳村里有一位木匠叫何近山,他有一位要好的同行叫高家柱。高家柱也住在杨柳村,他性格豪爽,但却非常喜欢赌博。 这年三月,何近山与高家柱来到两百多里外的清流镇为镇上的陆大户做木匠活。陆大户是远近闻名的富户,给的工钱不低,因此,何、高两人在陆家干活那是越干越高兴。 陆大户与何、高二人约定,每天做工四个时辰,若哪天干活不足四个时辰,则以实际做工的时间计算工钱。因为活儿是修缮房屋、家具,很零碎,所以经常干一两个时辰便把当天可做的活儿做完了。每逢这时,陆家的账房先生董鸣便会在账本 ...
很久以前,有个叫广夫的武士,为了能成为武林高手,他四处拜师学艺,终于在十八岁那年练就了绝世武功。 广夫学成后,去了当时最大的国家和国,每到一处,他就向当地的第一高手挑战,结果局局完胜。 一个月后,广夫突然现身在和国王宫前,他让守卫向和王递交了一封战书,他要跟和国最厉害的人比武。如果输了,任凭处置;如果赢了,他要跟和王订立剑下之盟。 和王看罢战书,沉吟良久后答应了。到了比赛的日子,他派一个名叫青铃的年轻武士迎战广夫。广夫看青铃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起先还以为是和王故意羞辱他,哪知两局比 ...
大洪山顶上有一个伏虎观,年久失修,掌门道长让众位弟子下山化缘,筹钱重修道观。 有个叫妙机的小道士,独自到武圣宫一带化缘,不幸感染风寒,病倒在一户人家门口。这家主人名叫武正保,是个孤儿,发现倒在门前的妙机,急忙把他扶进屋里。武正保用手一摸妙机的额头,烧得像铁匠炉一样滚烫,吓得他急忙去找郎中。 郎中给妙机把了脉,开了几服药,说这个病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慢慢调养。武正保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主,哪里有钱抓药?无奈只得把祖传的玉麒麟拿到镇上当铺典当了,抓药煎熬,服侍病人。 好在妙机是 ...
金堂县土桥镇有一个村叫湖包村,传说以前这里并不叫湖包村。湖包村地处川西偏僻之地,那时人烟稀少,荒野里还常有野兽出没,人们管它叫虎豹村。那为什么后来又叫湖包村呢?这得追溯到很久以前一个关于善与孝的美丽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虎豹村里有一对夫妻,丈夫叫张奎,妻子叫刘娥。夫妻俩本是勤快人,他们在虎豹村男耕女织,恩恩爱爱,日子倒也过得自在。遗憾的是,他俩婚后十年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话说有一天黄昏,张奎挑了担柴火正往家里赶,走到一座桥上时,突遇大雨。他急忙跑到桥下躲雨,忽见桥下躺着一个衣衫褴 ...
家住清溪河边的张小山租着龚员外的五亩多地养家糊口。这年秋天,妻子感染风寒,咳喘不已,不仅帮不了张小山干活,还花了不少钱看病。可妻子的病痛一直没有缓解,张小山无奈之下借了龚员外五两银子。 可连年干旱收成差,张小山用了两年时间也没还清利滚利的债务。于是当初借的五两变成了二十多两。龚员外来到张小山家,限定他年底还清。张小山清楚,自己一贫如洗,拿什么来还债?于是他跪求龚员外放宽还款期限。龚员外环视了张小山破陋的房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龚员外说:“看在你多年租种我的地的分上,我就暂且放你一马,只 ...
清朝年间,余姚财主宋子琦的家中突然闹起了鬼。 半年前,他的幼子,年方十八的宋家驹无疾而终,宋子琦悲痛欲绝,大病了一场,终日恍恍惚惚的。此后,他发觉府内频频出现异状,有时,家里的物件会莫名失踪,过了几日又回归原处,庭院里总是传来诡异的哭声。最令他心惊胆战的是,接连几个月他都无法睡个安稳觉,经常遭遇“鬼压床”。 宋子琦认定是恶鬼作祟,便请来法师捉鬼。可是,和尚、道士来了好几拨,收效甚微。宋子琦为此苦恼不已。 一天傍晚,宋子琦的义子宋家麒领着一个法师和他的两个弟子走进房中。宋子琦早年辛苦 ...
清朝嘉庆年间,江南泾县琴河镇上有个生意人名叫林家立,他为人刻薄,街坊们都不愿意与他来往,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生意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林家立做梦都想做大生意,赚大把的银子。这年三月,他与住在泾县县城里的周老板谈成了一桩大生意。周老板年近六十,在县城里开了十多家店铺,其中一家店铺是县城里最大的山货铺。 林家立与周老板商定,由林家立去三百多里外的青阳县收购一批山货,运到泾县县城卖给周老板。青阳县地处大山深处,盛产山货。林家立估算了一下,他此次前去青阳县收购山货需要一千两银子,而他手头只有五百两 ...
这是明朝年间的事儿。 也许,秋香命里早就注定了她要以特殊的方式去找到她的归宿和爱情。所以,快十八岁了,还没有人给她物色到中意的婆家。 秋香姓贾,住在华山脚下的白王村。她的父亲贾员外是个能人,她家在村里算是第一富人家。贾员外有一儿一女,儿子还不到十岁,秋香是家里的长女。秋香继承了她娘的优点,人长得俊俏水灵,又心灵手巧,性格内敛。 秋香的娘在她六岁那年因病去世了。后来,父亲又娶了妻,过了两三年给秋香生了个弟弟硕果。贾员外在城里经营茶庄,一年中有七八个月都在外面跑生意,家里一般都是秋香与 ...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3 08:40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51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