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高级搜索|查看新帖
冀北这地方有一种说法,叫做富不过四代。有人家祖上把日子过好了,越过越红火,可到了四代以后就不行了。为什么呢?一代知道创业艰难,二代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三代享受荣华富贵就开始走下坡路,四代不学好光吃老本就彻底把家败完了。 关于富不过四代的说法,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冀北杨树沟村老米家,四代单传,到了米有望这辈儿,他老婆先养的4个都是姑娘,米有望着急,没人给米家传宗接代,让老婆接着生。米有望45岁那年,到底生了个儿子,他高兴得不得了,走路时把胸脯挺得老高老高。 日月如梭,转眼间几 ...
一?摇决战 早先,关东的大苇塘有个叫阮老五的猎手,与女儿英子和一只大黄狗相依为命。这只大黄狗可不是一般的狗,是阮老五从深山里捡来的。当时,大黄狗头破血流,奄奄一息,阮老五一看就知道,是熊瞎子拍的。阮老五将大黄狗背回了家上药调治,没想到,大黄狗竟然活过来了。大黄狗为家里可没少出力,每次出猎,只要带上它,总会满载而归。自然而然,大黄狗就成了他们家的一分子。 让阮老五感到欣然的是,大黄狗特通灵性,英子还小,大黄狗就守在英子身边。英子和大黄狗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 英子长到十七岁,出落得如花 ...
江南有个水湾镇,镇上有位书生叫陆家明。他饱读诗书,一心想进京赶考,可他的父亲却对此一直不大情愿。 陆家明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天上午去镇外的一条小路上,一边来回走动一边读书。 这天,陆家明又来到那条小路上,他走完一趟,捧着书本往回走时,忽然看见一只银锭放在路中间。陆家明不禁感到奇怪:这只银锭怎会丢在这条小路上?又是何人丢失的呢? 陆家明连忙喊了起来:“谁丢了银子?” 喊了几声,只见一个人跑了过来:“银子是我丢的!”陆家明一看,那人是他的邻居肖大,立即把那只银锭揣进了怀里。 陆家明 ...
清光绪年间,邳北刘家庄有个刘员外,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名叫彩凤,年方十七。这彩凤生得蛾眉杏眼,粉面桃腮,针黹女红无所不精,刘员外夫妻俩把女儿当作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一样宠着。 彩凤年纪也不小了,方圆百里的媒人几乎把刘员外家的门槛都踩平了。彩凤呢,任谁说得天花乱坠,就是不点头。 两年过去了,彩凤还是待字闺中。这可急坏了刘员外,夫妻俩一合计,不管彩凤乐不乐意,订个日子,让那些愿意招婿的人都到家中来,他们先挑选,选好再跟女儿说,来个先斩后奏。 挑来选去,夫妻俩选中了两个人,一个是武官的儿子 ...
雪狐岭因为过去经常有雪狐出没而得名。雪狐,是狐狸家族中最高贵的,雪狐皮是百兽皮中的极品。东北地区的火狐虽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奇动物,但它和雪狐相比,就大为逊色了。老话说得好:火狐可得,雪狐难求。 雪狐岭村就坐落在雪狐岭脚下。据说,雪狐岭村只有一个人见过雪狐,这个人就是刘虎的爹。刘虎的爹是方圆近百里有名的捕猎高手,他最出名的一次狩猎成果是用一杆火铳打死了一只老熊瞎子。刘虎的爹曾跟村里人说,那个冬天雪很深也很冷,大清早,他去雪狐岭遛套子。他经常用细铁丝在树木丛中系一些小套子,专门套那些野兔 ...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是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游山玩水的机会,到江南察看虚实。 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名叫诋毁的和尚,这和尚不好好诵经打坐,却喜欢议论天下大事,想讲便讲,想骂便骂,毫无顾忌。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接近他。 乾隆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皱起了疙瘩,心想:这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字,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到要听听这和尚到底“诋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打扮成一个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 ...
一 清光绪十二年,混混儿扈成受了三年牢狱之苦,被释放回到了家乡兴济镇。兴济镇在当时也是一繁华重镇,扈成是一孤儿,吃百家饭长大,但他在成人后并无感恩之心,在兴济镇胡作非为,后因奸淫一寡孀,锒铛入狱。 入狱后的扈成正巧与一纸匠共囚一室,老人是著名的冀东凤凰纸扎传人,精于巫术、符咒、兆验、占卜,且能招魂、拘魂、礼魂、送魂。有人怀疑他借助纸扎暗用巫术,被打入大牢。牢狱里,扈成借助麦秸跟纸匠学会了许多地道的纸扎手艺,出狱后他在兴济镇上开了一家小小的纸作坊,喜庆用的花灯、醒狮、舞龙、风筝;祭鬼神用 ...
从前余杭有个张员外,很喜欢结交朋友,同朋友在一起喝酒吃饭,一定抢先付账,十分大方。这样几年下来,祖传的一点田地房产被吃得精光,一家四口只得住进柴房里。 到了年关,张员外的妻子见人家办年货办得起劲,自己家里连一文钱也没有,只得拿出陪嫁来的一副金耳环,叫丈夫当掉,买点东西过年。张员外挑了一副担子,到了街上,当掉了金耳环,想去买点年货。刚走出当铺大门,听见对面饭店门口一个人在喊:“哟,那不是张员外吗?好久不见了,来来来,喝两盅。”张员外一看不认识,但心里想,人家招呼我,一定认识我。就同他一道进 ...
1、春笋佳肴 明朝万历年间,东昌府的知府冯文龙听讼清明,决事果敢,很受百姓爱戴。这天,住在东昌府城郊的崔秀才带家人前来报案,说夫人前天晚上丢失了。冯文龙一听,心中颇为不解,赶快让崔秀才细细讲来。 从崔秀才一行人的嘴里,冯文龙得知,前天晚上崔秀才和夫人争吵了两句,然后崔夫人便收拾包裹走出了家门。刚开始崔秀才还以为是夫人和自己生气,回娘家了。没想到,第二天他去岳丈家,对方却说夫人根本没回来。事不宜迟,两边的人赶紧发动亲朋好友寻找起来。可是找遍了所有能去的地方,却没有半点音信。这不,实在 ...
许少君是个书生,家住太湖北岸。他从小失去双亲,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他的伯父伯母经常接济他,希望他日后能有出头之日。后来伯父年岁大了,对他接济也少了,他便垦出一片荒地种些蔬菜自给自足。 许少君常常去湖边的鹰嘴岩上背诵诗书。这天,许少君感觉肚子有些饿,正欲回屋做饭,只听几声吆喝,一个中年打鱼人向他喊道:“小哥,读书人伤脑筋费精神,买一条鱼回去补补身子吧。我今天运气好,捕到了一条红鳞鲤鱼,便宜卖给你吧,我还是头一次捕到这么好的鱼呢!” 许少君本不打算买鱼,可听这中年男 ...
唐朝至德年间,长安城外莲花台有个叫叶生轩的人,能嘴里含墨,在墙上、纸上、屏风上一口喷出花鸟鱼虫、亭台楼阁来,而且形神皆备,栩栩如生。 叶生轩孤身一人,只靠“含墨喷画”的绝活儿糊口。那时,画师作画收费很高,而叶生轩喷一幅画只收一文,买卖也就特别红火。 这年春天,叶生轩给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喷屏风画,许多人都站在一旁围观。叶生轩站在屏风前,含一口淡墨,运足丹田气,猛地向屏风前一喷,一团灰雾便罩在屏风前。待灰雾散尽,屏风上已经出现了层次分明的湖光山影。叶生轩又漱漱口,含了一口水粉,一团粉雾喷出, ...
事情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这天,邳县县令郭正清正在后衙梳洗,忽听“嘭嘭嘭”,衙外鸣冤鼓连响了三声。郭县令早饭也顾不上吃了,连忙穿上官服升堂。 “啪!”郭县令一拍惊堂木:“来人,带击鼓人上堂!” 谁知衙役出去了一会儿,回来禀告说:“老爷,没见到击鼓人。” 这就怪了,明明听到有人击鼓,怎会没人呢? 话没落音,“嘭嘭嘭”又是三声鼓响,衙役连忙跑出去。瞅了半天,哪有什么击鼓人,原来是只“山喳子”落在鼓架上,用嘴在啄鼓。 “去、去、去!你这扁毛东西还想学人击鼓告状啊!快滚,再捣乱打死你! ...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1 10:02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51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