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高级搜索|查看新帖
路有清军把守,内有狡诈奸细,兵器押送之路险象环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兵行险招,借敌人之手运送兵器! 1。行动泄密 道光年间,清廷腐败,民不聊生。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在广西紫荆山区秘密进行反清活动。经过七年的努力,发展会众十万人,起义时机成熟,但除了九万会众自带武器外,尚有一万人赤手空拳。洪秀全密令开炉制造兵器。一时青烟四起,锤声叮当,很快引起了清军的警觉。清军冲进打铁铺检查,铁匠只好急中生智把兵器雏形打成农具的样子。 为了不让起义泄密,洪秀全命令一百多名手艺精湛的铁匠会众潜入人迹罕至 ...
福祸两相依,小小骗术,骗亲、骗财、骗做官,最终能否骗过自己? 一、“骗眼”娶妻 峄县南有一个张塘村,村中一棵白果树有六人合抱粗,据说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明万历年间的一个夏天,一个叫杨冰山的流浪老人在这棵树下安下了家,不久竟买田置房,还娶妻生子,渐成一方首富。谁也不知道老人的钱是怎么来的,虽然有人怀疑他是从白果树下挖出了宝藏,但无人亲见,就只当是个传闻了。 那时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地主盘剥加剧,张塘村的村民还都非常贫穷,男人一穷长得再好也不好说媳妇,因此就有人想到了“骗眼”。 “骗眼 ...
一句最恶毒的咒语怎么成了一个最感人的故事?且看柳三爷一片丹心,为家为国—— 峄县附近最为恶毒的骂人话,就是让别人“背红门”。这句话的由来据说和土匪有关。 乱世年代,峄县境内有不少土匪,打家劫舍前,通常都要派出探子踩点,探子看中了哪一家就会用红漆偷偷在这一家的门上画个记号。待到夜里,土匪们凭着记号,先把门给摘下来扔到一边,然后进去一通杀抢,天亮后这户人家如果有逃得性命的,就会把土匪扔掉的做了记号的门背回来,就是没一个活命的也要由亲戚朋友们给背回来。久而久之“背红门”这句话就成了咒语,意思 ...
一、落聘 明嘉靖年间的一天,安福县街头刘府张贴告示:高薪招聘有铁腿功的师傅。刚从武功山学艺归来奔丧的韩卫,因给父亲办丧事花完了仅有的几两银子,还欠了财主一笔债,若到期还不清,妹子就要给财主抵债,于是便大胆前去应聘。 出来迎接他的刘昌笑容满面,细声细语地说:“高手来访,能否一试身手,给小生开开眼?”韩卫爽快地说:“好呀,那就在这庭院操演几下吧。”说时迟,那时快,手起腿飞,风旋灰腾,刘昌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待韩卫收住手脚,刘昌说:“壮士,三天后,请再来比个高低吧。” 三天过后,韩卫又来 ...
一个画像奇人、一位黑脸捕快、一名飞天大盗,在明末杭州,共同演绎一幕“请君入瓮”绝计,一出爱恨情仇绝响…… 一、奇人“赛金睛” 明朝末年,南方某镇出了一个奇人,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别人都叫他“赛金睛”。 传说,这赛金睛年轻时为人耿直,见有不平之事,总喜欢挺身向前,帮助弱者讨还一个公道。哪料,有一天晚上赛金睛从乡下访友回来,路上竟遭歹人暗算,被刺瞎了双眼。为了生计,他经人引荐,拜一世外高人为师,竟学得一手绝技——替人摸脸画像。 赛金睛凭着这一手绝技,拄着一根拐杖开始浪迹天涯,四海 ...
不开一个处方,不说一味药名就能治好无数名医爱莫能助的绝症病人!难道,哥也是个传说? 和记当铺是一家百年老店,方圆百里小有名气。其老板不姓和,姓赵。赵掌柜五十多岁,正当生意场上的盛年,却得了一种怪病,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只是拼命地打嗝,好像满肚子都是气似的。从城里的名医到乡下的郎中,看过的医生无数,答复却是众口一词:“准备后事吧!”赵掌柜的儿女们却不死心,发动伙计亲友,遍寻名医秘方。 这天,店里一伙计打听到城里新来了一个探亲访友的御医,赵掌柜的儿子赵恒忙派账房先生去请,却吃了闭门 ...
没有硝烟的战场 清光绪十一年,按公历算是1885年,此前的汉口布匹市场,是三种布鼎立,各有千秋。这就是上海产的阴丹士林布,日本产的三洋布,以及汉口本土产的土布。阴丹士林布与三洋布都是宝蓝色,但阴丹士林布色彩均匀,且不褪色;三洋布色彩一般,褪色,但质地却细腻些;土布是由本地产的土坯布染色而成,色泽斑驳易褪,织纹粗糙,却便宜耐穿。这就形成了三种布的不同价位,适应了汉口不同层次的市民需要,因此它们才能够井水不犯河水,并存于汉口的大市场。 但是,到了1885年,这种长期形成的市场布料格局陡然起了变化, ...
幸存的古玩 明朝嘉靖年间,青阳县县城里有一家周记古玩铺,铺子的主人名叫周一青。这年三月的一天,周记古玩铺忽然失了一场大火,房倒屋塌,家当被烧得一干二净。周一青欲哭无泪,只得在铺子的废墟旁,搭建了几间窝棚,供一家人容身。 这天,周一青望着那片废墟发了一阵呆后,忽然想到:铺子里的古玩都被埋在了废墟下,也许有一两件仍完好无损,我何不将它们挖出来,用以渡过眼下的难关? 挖了三天,周一青把废墟都挖遍了,却没能发现一件完好无损的古玩,就在他大失所望之时,忽然,他看见了一只铁皮箱。 望着那只铁 ...
淳朴的小镇,单纯的人物。数十年风云变幻,一桩小小的投毒案,为何就成了—— 一、小镇命案 很早的时候,颍河镇上共有两家药铺,镇北雷家是万寿堂,镇西曾家是积善堂。相比之下,积善堂的门面略大一些,掌柜叫曾老廉,很胖,三缕很白的胡须,像古戏中的美髯公。他的儿子是个颇有名气的郎中,他自己也略懂医道,小伤小病的皆能对付。曾老廉很和善,爱穿一身黑,走过去一股草药味儿。因为他不爱走动,又常坐铺子,所以皮肤很白,而且略泛青色。他眼睛很大,年过古稀了还能看出是双眼皮儿,而且“双”得很宽,像韭菜叶一般。由于 ...
一、蹊跷案·变色梅 午夜,正是万籁俱寂。“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六扇门总管冷天幡从睡梦中惊醒。“大人,您醒醒,出事儿了!”是随从路展的声音。冷天幡一跃而起,抓了床头的宝剑在手,拉开门闩。 “出了什么事儿?” “刚刚有人来报,万豪当铺的陶老板家出了命案,是密室杀人。死因不明。” “这种事情,叫捕头和仵作去处理就好了,何必半夜惊扰我?” “这不是一般的凶杀案。”路展低声道,“据说陶老板的死,跟一幅雪梅图有关。” 冷天幡闻言不由心头一凛。雪梅图,密室杀人,死因蹊跷,怎如此相 ...
一、是谁典当黄马褂? 清同治三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清廷镇压下去了。国库极度空虚的清王朝为了紧缩银根,开始大规模地裁军。处于最下层的兵卒自然免不了要遭遣散,就是那些在镇压“长毛”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官和被皇上御赐黄马褂的功勋显赫之人,也未能幸免。这样一来,有许多因诸多原因而不愿返乡的军人便在社会上流窜混世,乱成一锅粥。 且说,江宁府(今南京)夫子庙有个号称江南第一家的当铺——天赐福典当行。这家典当行的朝奉姜浩清是个阅历甚广的老江湖,尽管身处乱世,但他仍把这家典当行打理得风生水起。 ...
买坛神手 函谷关虽是个人口不满五千的小县,可县城建在连接关内外的咽喉要道上,过往的客商都喜在函谷关打尖住店,城内人来人往,倒也繁华热闹。有不法商人就经由函谷县向关外走私私盐,两位前任县令都因查禁私盐不力而免职,而现在是新任县令杨澧杨大人走马上任。 杨大人下定决心要花大力气,刹住走私私盐的歪风。他在函谷县进出的两个城门口都增派了人手,虽然也抓住了几个不法商贩,可真正的大盐枭却没能浮出水面。 心急如焚的杨澧一筹莫展,只好乔装成一个算卦的先生,每天浪迹在酒楼茶肆中,探听消息。这天他坐在小 ...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1 17:35 , Processed in 0.359375 second(s), 54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