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传在线阅读

第九章欣悦的灵魂
    1.建筑语汇
    《最后审判》完成之后,米开朗琪罗原想松口气,给自己的壁画艺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谁知保罗三世并不满足,下令继续绘制保罗小教堂里两面墙上的壁画,其中包括《圣保罗谈话》、《圣彼得殉难》等。
    这些壁画的绘制断断续续进行着,一直到1550年前才勉强完成。这对于70多岁的米开朗琪罗来说,简直是在戴着枷锁跳舞,折磨着他的晚年身心。
    这期间,米开朗琪罗作了最大的努力,终于完成了长期拖延的朱理二世陵墓,《摩西》雕像也被移到陵墓的显著位置上。
    米开朗琪罗晚年的主要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力转向建筑方面,尽管他还制作了《哀悼基督》等雕像。
    他明显地感到体力已不如以前,随便干什么事总觉得力不从心,他叹息:
    “最重的病(衰老)永远压倒最轻微的,我把灵魂的翅翼折断了。”
    不过他的天才般灵感之火并没有完全熄灭,有时仍然迸发出美丽的光芒。他把自己熟悉的雕刻、绘画的语言和继续活跃的诗魂,都融会在建筑设计上。
    罗马卡匹托里广场原先是一座荒凉的山冈,以后成为历代政名人轶事府的所在地——罗马政治活动中心,也是教徒朝圣的地方。
    十几年前,这里曾举行过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查理五世远征凯旋归来。
    为此,米开朗琪罗改建这个卡匹托里广场时,已经呈现出他的创造性设计风格。点与线、面和谐统一的原则,延伸为巨大的广场、百余级石阶梯和周围建筑群的有机整体。
    气势非凡的广场中央竖立着马可·奥勒留皇帝(121—180)的骑马雕像。形成一个醒目的视觉焦点,周围的神殿、元老院和教堂等建筑都似乎由于它的存在才显示出威严的价值。
    “让古代的皇帝来迎接当代的皇帝吧!”米开朗琪罗特别喜欢这座雕像,称赞它是富有生命力的杰作。
    这座骑马雕像是古罗马佚名作者的作品,雕像的骏马扬起马蹄,长啸震空,高踞骏马上的皇帝目视前方,右手向前平伸,表现出叱咤风云的英姿神态。
    人与马蕴含巨大力量的动名人轶事态已超过了多纳泰罗大师的著名雕像《格太梅拉达骑马像》。
    米开朗琪罗把这件杰作从偏僻之处移到这里,并亲自设计了雕像基座。如果从高处往下看,广场地面上的几何图案就像一朵怒放的鲜花,雕像则成了中心花蕊。
    如果说卡匹托里广场是以非凡气势取胜,那么佛罗伦萨的罗伦佐图书馆则是以严谨对称著称。
    罗伦佐图书馆最初作为改建圣罗伦佐教堂的增设部分,以后几十年里,因经营费等原因不断地修改,一直到1555年时米开朗琪罗还在为该图书馆设计楼梯。
    罗伦佐殿下在米开朗琪罗的心目中一直占据着一个神圣的地位,连同那些梅迪契王宫里的书房、雕像和柏拉图学院的著名学者,共同构成一个象征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文化摇篮。
    米开朗琪罗设计时也不免带着一种虔诚信徒的心情,把罗伦佐图书馆建成一个长方形大厅,这是传统基督教堂的模式。
    每位前来阅读者都会不由想起面朝东对着祭坛作弥撒的情景,手中捧着的书也似乎成了圣经。
    图书馆里两边长墙上的装饰花纹都是有规律对称的,由壁柱分隔成同样大小的面积,上下都形成整齐的窗格。
    天顶则形成3个纵向长列,然后横向分割成各自独立的花纹方格。这种形式很像西斯廷小教堂天顶壁画的分割。
    图书馆的纵向空间里形成一个无形的中轴线,严格地区分着整齐划一的各自独立空间,构成了严谨的比例尺寸、和谐的对称之美和庄重的堂皇气派。
    这种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相似于梅迪契王宫,显然这是米开朗琪罗构思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当时的建筑师面对的建筑模式大致有两种:哥特式建筑体系和复兴的古代建筑。
    哥特式建筑拥有尖端耸立的怪异、尖弓形穹窿的变化、窗户与支柱相互结构的奇妙,还有“火舌式”的细巧繁琐的装饰,这些给米开朗琪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按照他的审美爱好,仍然喜欢古罗马建筑的宁静、雄壮和高雅的风格,这与他的雕刻、绘画有着共同之处。
    1547年开始建造的罗马法尔涅塞宫,米开朗琪罗设计时就汲取了上述两大建筑系列的特长。该工程直至1589年才完工,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建筑代表作之一。
    在法尔涅塞宫的庭院里,他衍化了哥特式底层拱廊和四方形立柱,一个个上部形成圆形拱门,使门与门之间的单调立柱上端向左右两侧延伸成树冠形,并增加门柱中间部分装饰性的檐台。
    在每层楼之间增设一圈华丽的楣沟,将一块整体的三层外墙分割成不同风格的立面装饰体。
    二楼与三楼的窗户外形装饰显然不同,一个呈三角形,背后勾勒出半圆弧形作底饰;一个则是小半圆的,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这种混合式的建筑设计,成为上流社会使用古典建筑语汇的一个范例。
    尽管仍然可以从中辨别出哥特式直线和古罗马式弧线的变化,但已经烙印上了米开朗琪罗的设计风格。
    原先他把建筑与雕刻作品设计成有机统一的原则,现在已经进一步大胆地演变成自己的建筑语言。特别是室内建筑装饰发展到室外明快典雅的庭院装饰,如同坐在露天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馨的家里。
    建筑设计具有更为广阔思维空间的整体特点,每一座建筑物就好像是一尊巨大的雕像。不仅具有实用性,也有着给人观赏和永久性纪念的价值。
    三维空间思维的复杂性和高度技巧性的严格要求,才能显示出米开朗琪罗天才的创造力,他能够打破种种森严的艺术界限,自名人轶事由地从雕刻、绘画的艺术领域闯入建筑设计的新天地。
    人们喜欢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符号,和谐的建筑线条、体积的黄金比例就好像是音乐理论中的“和弦”。
    其实不妨也可以看作是诗歌的韵律和形式在米开朗琪罗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但是,在后人的心目中有一个疑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始终无法解开,米开朗琪罗是如何计算建筑结构受力的。
    这也许是米开朗琪罗心中的秘密,把一切计算公式都藏在脑子里,不愿留下只言片语的痕迹。
    也许他是凭着第六感官进行估算,自我开发潜在的才能,去完成他人难以胜任的艰难工作。
    不过上帝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因为米开朗琪罗在晚年时常常独自一人在住宅花园里祈祷,特别是在深夜里,他认为这样会得到神秘的力量。
    2.严厉的被告
    1549年11月10日,保罗三世崩驾,朱理三世登基。不久,米开朗琪罗面临着走上被告席的困境。
    反对米开朗琪罗的人到处散布蛊惑人心的言论,攻击他对建筑是十足的外行,把金币扔进毫无意义的修改工程中,并随意篡改前人的建筑方案。
    1551年圣彼得大教堂的行政管理机构也加入了反对派的行列,并发起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由朱理三世担任主席。
    大厅里紧张的空气令人喘不过气,70多岁的米开朗琪罗在众人敌视的目光下,像一个等待审判的被告。
    “米开朗琪罗,你知道有罪吗?”塞维尼红衣主教故意拖长声音,他想扮演一个严肃的大法官。
    “主教大人,每一个生命降临,都是为了赎罪,但丁《神曲》中的‘炼狱’一段,你看过吗?”米开朗琪罗的回答使众人感到吃惊。
    “我是在问你。”塞维尼有些恼火了。
    “我们都是上帝的仆人,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米开朗琪罗毫不相让。
    “好吧,咱们换个谈话方式。”塞维尼不想在众人面前丢丑,只好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你作为建筑师,为什么不愿拿出你的详细计划?”
    “我没有这种义务通知你,你的责任是监察经费支出,其他的事与你无关。”米开朗琪罗毫不客气地反击。
    平静的大厅里过了一会才发出窃窃私语,有的耸耸肩膀表示无可奈何,有的偷偷地看一眼米开朗琪罗,害怕引火烧身。有的则要站起来,与米开朗琪罗大吵一场。
    塞维尼觉得自己大丢面子,决定抛出最敏感的问题,“米开朗琪罗,请你仔细地回想一下,在这几年里,你的非法收入是多少?”
    如果在没有掌握确凿证据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一种最大的忌讳,众人心里都明白。现在既然提出,除非塞维尼已经掌握了重要线索。
    这时,米开朗琪罗脸上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会被众人抓住把柄,成为一种嫌疑证据。
    “主教大人,你在履行监察职责时,应该发现了事实,否则你是在渎职,辜负了上帝的一片厚爱。”
    “你指的事实是什么?”
    “我拒绝领取任何一枚金币的报酬,圣父完全清楚。”
    大厅里一片哗然,塞维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不可能,你在撒谎。”
    这时,米开朗琪罗上前几步,依次指着众人的一张张脸,“你,你,还有你,如果基础再出差错,我要控告!……你来干什么,想来看笑话,笨蛋……可怜的安东尼奥,你的事情,就是执行我的命令,明白吗?……你们每一个人都想知道我在想什么,好吧,我现在告诉你们,工作——”
    米开朗琪罗声音几乎震聋了众人的耳朵,他花白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子在颤抖,脸上的皱纹里都溢出了怒不可遏的神情。
    被告成了原告,他就像《最后审判》的耶稣,高高举起了右手。
    在调查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上,米开朗琪罗向朱理三世大声地诉苦:
    “圣父,你看,我挣得了什么?如果这些讨厌的烦恼继续干扰着我,那么我白白浪费了时间,使我痛苦越来越多。”
    朱理三世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一句有趣的话,“灵魂与肉体,你都挣了,不用害怕。”
    3.遮羞布
    朱理三世的名声并不佳,但他毕竟多多少少地庇护了米开朗琪罗,将那些恶毒攻击的影响减轻到一定程度,否则米开朗琪罗早就被撕得粉碎了。
    1555年3月2日,朱理三世因纵欲过度死去。5月9日,塞维尼红衣主教被推选为新教皇,名为马赛勒斯二世。
    消息传来后,朋友们都为米开朗琪罗的安危担忧。米开朗琪罗也想逃走,但又舍不得圣彼得大教堂的工作,他在写给侄儿的信中说:
    “我是不由自主地被任命作这件事情的。8年来,在烦恼与疲劳中间,我徒然挣扎。现在,建筑工程已有相当的进展,可以开始造穹窿了。如果我离开罗马,一定会使作品功亏一篑,这将是我的大耻辱,也是我灵魂的大罪孽。”
    或许上帝也怜悯米开朗琪罗的命运,几星期后,就召唤马赛勒斯二世离开了尘世。
    新当选的保罗四世是一位性格狂热、脾气暴躁的教皇,他曾是将米开朗琪罗的女友科隆娜驱逐出罗马的主谋者。
    他发誓要重新整顿宗教信仰秩序,从肉体上消灭意大利异教徒,宗教法庭和黑暗地牢成了他残酷统治的工具。
    “圣父,有何吩咐?”米开朗琪罗知道这位新教皇迟早会找他的。
    保罗四世背对着米开朗琪罗,小修道烷的雪白墙上好像隐藏了什么秘密,使教皇的眼睛迟迟不愿离开。
    “米开朗琪罗,你的意志必须服从教会,《最后审判》壁画已引起了异教徒的欢呼。”
    “艺术的存在,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释。”米开朗琪罗有些不安。
    教皇转过身来,若有其事地“嗯”了一声,“你每天都祈祷吗?”
    “正像你所希望的那样。”
    “来自威尼斯的阿列迪诺的声音,你应该知道一下。”教皇指指办公桌上的一篇文章,“请你念念。”
    “在世界上最大的礼拜堂里……画上没有一点尊严的天使、圣人,而且剥去了所有的天国装束。”
    米开朗琪罗抬起头说:“圣父,这是一个无名人轶事耻的小人。”
    “不,阿列迪诺代表了忠诚的信徒,他们都不愿看到罪恶和邪说。”教皇冷冰冰的声音钻进了雪白的墙壁里。
    米开朗琪罗还想争辩:“天天都有虔诚的教徒来朝圣,我的壁画使他们感到赎罪的重要性。”
    教皇不想与这倔强的老头再谈下去,他感到厌烦:“把《最后审判》的那堵墙壁刷白,和这里的墙一样,然后你再画点什么。”
    艺术中的倮体形象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他们害怕自己的丑恶灵魂将得到严厉的审判,只有文雅的外表才能稍稍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一丝安慰。
    《最后审判》成了统治者镇压异教徒的一个证据,或者说是壁画政治舞台上的牺牲品。即使是纯艺术的象牙塔也只能是不堪一击的脆弱名词,何况这幅壁画上还寄托着作者爱憎分明的英雄主义。
    米开朗琪罗没想到这场风波时隔十几年之后再次猛然袭来,他似乎无法承受这个残酷事实:
    早在几天前,我的心潮就已经来到破舱里,
    穿过海上的恶劣天气,
    来到那个海港里,我的好的和坏的货物。
    数着每一桨,看看是否会走好运。
    为暴君,为虚构的上帝贡献出
    我的艺术——我集中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力,真心诚意,
    而现在才知道,他玷污了我的事业,
    只在人们中间,散布灾难。
    可怜我,爱的思想忐忑不安;
    两种死期迫近,我的血液冰凉。
    一种早已在这里,另一种应该等着我;
    拿着画笔和雕刀的时候,
    不要忘掉灵魂,为自我祈求爱,
    我们拿着十字架,把手伸出。
    他的叹息和悲哀也得到了以厄科勒·冈萨加为首的红衣主教的同情,他们出于各种政治目的,开始了拯救壁画的行动。
    “壁画得救了。”丹尼尔·达·沃尔特拉兴冲冲地进来。
    米开朗琪罗先是一惊,后来又重重地靠在椅子上,因为他知道这位画家朋友的脾性。
    “教皇同意不刷白墙壁,但是……”沃尔特拉故意停住,笑嘻嘻地,想看看米开朗琪罗的反应。
    “遮羞布。”米开朗琪罗立刻猜到了。
    “对,对。”沃尔特拉惊奇地叫起来。
    “去告诉教皇,这点小事,容易处理。如果教皇愿意把世界整顿一下,那么处理一幅画不必兴师动众的。”
    沃尔特拉一听,急忙劝说米开朗琪罗:“这件事的处理,我已争取过来,请你放心,我一定以最大的努力,只添上一层薄薄的遮羞布。”
    “我,还得感谢你,裤衩画家。”米开朗琪罗苦涩地说着。
    “别生气,米开朗琪罗,等下一个新教皇上任时,还可以把遮羞布撕掉。”
    “谁来撕?你,我?”
    米开朗琪罗的担忧后来被历史所证明。1596年,克莱芒八世教皇还想涂掉《最后审判》。
    “遮羞布”的风波并没有影响米开朗琪罗的显赫名声,法国国王向他发出热情邀请,并以他的名义预先把丰厚的薪水存入银行。土耳其的苏丹大公特地准备一队人马,要护送他到君士坦丁堡去工作。
    佛罗伦萨执政者催促他回去,为故乡奉献更多的杰作。故乡的市民则希望他能在罗马建造一座佛罗伦萨的教堂。
    米开朗琪罗收到佛罗伦萨方面恳求的信了,激起了他对故乡的热爱感情,立即动手设计教堂。
    他凭着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了建筑空间的思维联想,将丰富多彩的建筑语汇构成了自己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他充满自信地对故乡人说,如果他的设计图样能实现的话,那么即使是罗马、希腊的有名建筑都会黯然失色。
    人们还从来没有听到米开朗琪罗说过如此的豪言壮语,谨慎与谦虚才是他的座右铭。
    佛罗伦萨人拿到他的设计图样兴奋不已,并在米开朗琪罗的指导下,根据图纸制作了教堂模型。
    大家都公认这是一个举世无双的新教堂,无论是外形整体设计,还是装饰变化,都具有创造之美。
    但是由于经费问题,建造教堂一事中途夭折,更不幸的是那座教堂模型也失踪了。
    对此,米开朗琪罗感叹不已,他不得不再次相信命运,就像“遮羞布”风波一样。该得到的总是得不到,不想遇见的事偏偏第二天就发生了。
    猜疑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影不断地加重,在他晚年时,他常常会对自己制作的艺术品无端产生怀疑,甚至亲手毁坏。
    不过他的对手阿列迪诺因中风病死在家里。保罗四世则是突然死亡,罗马市民高兴地拖着他的雕像头游街示众,随后扔进了台伯河中,并毁掉了指控为被告异教徒的一切档案。
    米开朗琪罗终于活着看到了这一切。
    4.亲情
    自从失去了科隆娜之后,米开朗琪罗的一些好朋友也相继去世。他的几个兄弟也先后告别了人世,临终前对米开朗琪罗这位仁慈的兄长作了真挚的忏悔。
    米开朗琪罗又担负起抚养侄儿、侄女的义务。他把侄女送进修道院,供给她一切生活费用,并抽空去看她。1538年侄女出嫁时,他又慷慨地给了她一部分财产,作为她的嫁妆。
    米开朗琪罗亲自过问侄儿的教育,然而侄儿的拙劣字迹常常惹得他发火:
    “收到你的信时,在没有阅读之前就使我愤怒。我不知你在哪里学得的书法,毫无恭敬之意……你如果要写信给世界上最大的一头驴子,你必须把字写得更小心些……我的脑力需要去思考别的事情,不能耗费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力来猜辨你的涂鸦般的字迹。”
    侄儿已摸透了米开朗琪罗的心理,因为他知道自己迟早要继承伯父的遗产,并将成为博纳罗蒂家族的合法后代,这正是伯父的最大心愿。
    米开朗琪罗每次发火之后,又马上会寄去充满舐犊之情的信和礼物。这种做法反而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坏了侄儿。
    当侄儿得知伯父病重时,便急不可待地赶到罗马,去打听伯父给他留下多少遗产。
    米开朗琪罗闻讯之后在信中气愤地写道,“你那么急匆匆地到罗马来,我不知道。如果当我在忧患中,没有面包的时候,你会不会同样迅速地赶到……你说你来是为了爱我,是你的责任。——是啊,这是蛀虫之爱!”
    侄儿的眼睛只是盯着米开朗琪罗的遗产,把伯父的各种忠告都抛在脑后。米开朗琪罗却还是十分关心侄儿,特别是他的婚姻大事。
    “这是一件大事情:你要牢记,在男人与女人中间必须有10岁的差别,注意你将选择的女子不仅要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良,而且要健康……人家和我谈起过好几个:有的我觉得合意,有的不。假若你考虑之后,在这几个里看中哪个,你应当来信通知我,我再表示我的意见。”
    几经周折之后,侄儿终于结婚了,米开朗琪罗很高兴,不仅送去金币,还特意寄给新娘两只戒指:镶着金刚钻和红宝石的昂贵礼物。
    新娘收到戒指后,喜出望外地连连道谢,并寄给米开朗琪罗8件内名人轶事衣。
    米开朗琪罗在回信中说:“它们真好,尤其是布料,我非常满意。但你们为此耗费金钱,使我很不高兴,因为我什么也不缺少。”
    侄儿结婚后不久有了孩子,第一个取名为“博纳罗蒂”,第二个儿子的名字则是“米开朗琪罗”。
    这些都是按照米开朗琪罗的吩咐去做的,但第二个儿子不幸夭折,米开朗琪罗感到很悲伤。
    以后米开朗琪罗又邀请侄儿夫妇去罗马游玩,但他不准佛罗伦萨的亲戚来过问他在罗马的事情,也不准关心他的健康。
    年老的米开朗琪罗变得越来越古怪,他宁愿付出吏多的亲情之爱,也不想得到任何形式的回报。
    乌尔宾诺知道米开朗琪罗的为人,但还是说了积压多日的话:“我……想离开。”
    “为什么?”米开朗琪罗感到十分意外,因为乌尔宾诺跟随他多年,已经成为他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包括前几年完成的朱理二世陵墓。
    “我要结婚了。”乌尔宾诺鼓起勇气说,“我以后会经常来看你。”
    “不,你现在就把那个姑娘带来,我会为你们安排住处,还有吃的穿的。”米开朗琪罗认真地说。
    “真的?”
    ……
    “真的,你将来有了儿子,就是我的孙子。”
    这一切来得突然,处理得也迅速。米开朗琪罗慷慨地把2000枚金币给了乌尔宾诺,另外又拿出了一笔钱定下房子。
    几天后,乌尔宾诺带着新婚妻子回来了,年轻的妻子接管了所有的家务。米开朗琪罗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公公”,首次尝到了天伦之乐。
    新婚的妻子以后为乌尔宾诺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取名为“米开朗琪罗”。
    乌尔宾诺突然得了重病,米开朗琪罗竭力放下一切工作,想亲自前来照料。
    他希望乌尔宾诺能坚持过来,就像他自己经历的每次大病一样。
    他在祈祷,乞求万能的上帝保佑,不要带走他最忠实弟子的灵魂。
    乌尔宾诺有时在昏迷中醒过来,总是能看到一双慈爱的琥珀色眼睛,就像他的父亲。
    “……我,我会好的。”米开朗琪罗弯下腰才能听清乌尔宾诺的轻微声音。
    病人的呻吟和无神的眼睛,使得米开朗琪罗想起了许多往事,想起了一个个离开人世的亲朋好友。
    米开朗琪罗一直把乌尔宾诺看作是自己晚年有所依靠和信赖的朋友,他万万没有料想到会有今天。
    1555年12月3日,乌尔宾诺安静地走了。
    米开朗琪罗在写给侄儿的信中说:“乌尔宾诺死了,昨天下午4时。他使我那么悲伤,那么慌乱,如果我和他一起死,心里反而舒坦。这是我深切地爱他的原因。”
    “他也的确值得我爱,他是一个光明的、忠实的人。他的死使我仿佛感到自己已无法生存了,我再也不能重新寻觅到属于我的宁静。”
    几个月之后,米开朗琪罗仍然深切地怀念乌尔宾诺,他在致友人信中写道:
    “……我的心情很坏,但为了答复你的来信,我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乱写几句。你知道乌尔宾诺死了……他活着的时候,鼓励我生存着;他死了,教我懂得死……他在我身边26年,我永远觉得他是可靠的,忠实的。”
    “我想把他作为老年的依靠,他却走了,除了在天国中重见他之外,我没有其他的希望……更苦恼的却是让我留在这骗人的世界上,陷入无穷的烦恼之中。”
    米开朗琪罗在极度悲痛时,仍然没有忘记乌尔宾诺遗留下的破碎家庭。他写信给乌尔宾诺的妻子,答应收养他们的儿子,并把曾经教授乌尔宾诺的技艺都传给他——小米开朗琪罗。
    几年后,乌尔宾诺的妻子改嫁了,米开朗琪罗发誓永远不原谅她。
    5.甜蜜的静寂
    1564年2月12日,距离他的90岁大寿(3月6日)还有几十天。
    他工作了整整一天,《龙太尼尼哀悼基督》雕像渐渐被黑暗所包围,地上散落着薄薄的一层白色石粉。
    窗外夜幕下的寒气不时地钻进来,米开朗琪罗觉得身上发冷,便披上毯子,裹紧了,蜷缩在椅子里。
    肚子隐隐作疼,那是膀胱结石又在作祟。全身骨子里透出的寒意中,又夹着说不出来的酸疼,手腿关节挪动一下,都会发出“嘎叭”的枯涩声音。
    他不想睡觉,也无法入睡,现在坐在椅子里就是最好的享受。
    《哀悼基督》雕像就如鬼影憧憧一般,但米开朗琪罗已无法看清。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衰老模样,并不比那雕像的基督好多少。
    “我的声音仿佛是幽闭在臭皮囊中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蜂……我的牙齿动摇了,犹如乐器上的键盘……我的脸不啻是吓退鸟类的丑面具……我的耳朵不息地嗡嗡作响:一只耳朵中,蜘蛛在结网;另一只,蟋蟀整夜在叫个不停。”
    苦涩的自嘲不仅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安慰,反而加重了他的孤独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影,并且讨厌谈起以后诸多事情。
    他的侄儿不敢直接前来问候他的健康,只好委托他人。为了避免谈起继承遗产的敏感问题,激怒米开朗琪罗,侄儿故意声明他的商业经营颇有起色,很富有,什么也不需求。
    米开朗琪罗装作糊涂托人带去口信:既然如此,他很高兴,他愿意把自己存留的金钱捐赠给穷人。
    侄儿沉不住气了,只好直接说明自己的担忧:财产被盗,并关心米开朗琪罗的身体健康和起居生活。
    米开朗琪罗怒气冲冲地回信说:“……你为我的仆人担忧……他们都很忠实地服侍我,尊敬我。至于你信中隐隐说起的偷盗问题,那么就和你说,在我家里的人都能使我放心,我完全信任他们。所以,你只须关心你自己;我在必要时是懂得自卫的,我不是一个孩子。”
    关心他的遗产,不仅是他侄儿一个,也引起了教皇和佛罗伦萨执政者等人的密切关注。
    他们决定暗中监护米开朗琪罗的起居生活,关注每天进出他家的所有人。如果米开朗琪罗一旦去世,就立即查封他的所有财产,并逐一登记入册,其中包括他的素描、文稿、金钱等等。以免发生偷盗、遗失的意外严重问题。
    这些秘密措施在暗地里进行,米开朗琪罗自然不知道,否则会引起这位老人的强烈抗议。
    米开朗琪罗竭力把自己封闭起来,但他的少数几个密友仍然常常登门看望,带去新鲜的话题和生活的热情。
    这时米开朗琪罗会久久地拥抱着朋友,再三亲吻,眼眶里充满了泪花,好像年老的父亲惊喜地遇见了失踪儿子一般高兴。
    他会长时间地谈论艺术,指点朋友的美术工作。有时还会拉着朋友,骑着马到圣彼得大教堂的工地上去。
    在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光下,他会像个孩子一样笑着,也很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柔,不时地擦着湿润的眼眶。
    不过有时他的朋友却是匆匆赶来,因为听说米开朗琪罗又昏倒了。
    倔强的老人因为一时兴奋,光着脚站在冰冷的地面上,拿起锤子一干就是3个小时,随后全身痉挛,突然倒地。
    几天后,米开朗琪罗不听朋友劝告,又骑马溜达去了。
    米开朗琪罗的最后一封信是口述的,朋友记录,最后由他签名,并写上1563年12月28日。
    他已有一年未拿笔了,但他仍然不愿轻易放弃心爱的雕刻工具。
    “当当”的声音在他耳边响了70多年,单调的节奏里却蕴藏着他的天才智慧和诗韵。
    历史学家还未发现米开朗琪罗与美妙的音乐有什么直接联系,然而“当当”的声音已足够使他陶醉在忘我的艺术境界里。
    他不愿意朋友前来照料他,更不愿意旁人插手雕刻他的作品,即使是他的最后一件未完成的《龙太尼尼哀悼基督》雕像。
    他整整工作了一天之后,病魔再次猖獗进攻,疯狂吞噬他最后赖以支撑的健康细胞群体。
    1564年2月14日,米开朗琪罗开始发高烧,他的学生闻讯后,气喘吁吁地赶到,但屋里并没有米开朗琪罗的影子。
    外面下起了小雨,学生焦急地问仆人,但是谁也说不清。
    透过蒙蒙细雨,学生终于看见了米开朗琪罗的身影,“这种天气,出外散步真叫人担心。”学生在抱怨。
    “你要我怎么样?我病了,到哪里去休息。”米开朗琪罗的话音粗浊,神情古怪,引起了学生的恐慌不安。
    医生匆匆赶来了,强迫米开朗琪罗睡到床上,不准出外,闭门休息。
    第二天早上,米开朗琪罗的精神似乎好多了,脑子也清醒。他吩咐朋友写一封信给他的侄儿,可以前来罗马。
    他还劝说围在床边的朋友、学生回去,并伸出手,表明自己已经恢复健康。
    下午三四点钟时,他固执地挣扎着起来,想骑马出去。
    他勉强地摸到门边,累得额上冒出冷汗,脚下好像踩着棉花,软绵绵的。
    幸亏被朋友扶住,不然又要摔倒了。
    他坚持不愿再回到床上,歪歪斜斜地坐在椅子里,旁边的壁炉火光照亮了他消瘦的脸和杂草丛生似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子。
    “如果死神还不快点来救我,我将绝灭了……疲劳把我肢解了,唯一的归宿便是死……”
    他在朦胧中听到了许多压低的说话声,整个罗马城都来向他告别。
    他想站起来,但两条腿僵化似的,麻痹的感觉渐渐从脚部往上移动。
    他使劲咬自己的手指,也没有疼痛的感觉。身上好像被一块巨石般的重量压住了,胸口窒息,喘不过气来。
    他拼命地推开巨石,挣扎着爬出去。
    忽然他感到一阵轻松,眼前有一个光点慢慢扩大,吸引着他往前飘去:
    ……看到了一股光明,那形状像一条河流,在给奇妙的春天染得五彩缤纷的两岸之间,闪出金光。
    从这河流里射出闪烁的火花,纷纷的向四面八方跌落在花朵中间,如同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黄金里面。
    于是仿佛被花香薰得醉了,那些火花又纷纷投进那奇妙的漩涡,……①
    ①米开朗琪罗在佛罗伦萨完成的圆形画《神圣家族》(1503—1505),应多尼家族之请而作,因而也称《多尼圣母》。他吸取了芬奇的某些构思和技法,结合自己着重人名人轶事体表现的特点,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玛利亚屈膝扭身侧颈的螺旋形姿态(这也是他雕刻中特有的体积组合语言),以及她双手抬举耶稣的强有力动作,表现出一个新的圣母形象。背景是一排倮体少年,增加了装饰感。
    2月18日星期五下午5时,米开朗琪罗溘然长辞。他把灵魂献给上帝,肉体遗给尘土。
    米开朗琪罗弥留之际立下遗嘱,希望死后能回到佛罗伦萨。
    教皇则想把这位艺术巨匠安葬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与他生前最后一个伟大的建筑设计朝夕相伴。
    佛罗伦萨的执政者忠实地执行了米开朗琪罗的遗嘱,秘密地把遗体偷偷拉回。
    现在人们到佛罗伦萨参观圣十字架教堂时,就会看到米开朗琪罗的石棺放在进门首位,占据空间最大,石棺上方的墙上镶嵌着用彩色大理石雕凿出的高达4、5米的帷幕。
    祭坛上放着他的胸像,墓的下面有3个妇女雕像,象征着雕刻、绘画、建筑。墓碑上写着:“著名雕刻家、画家、建筑家之墓”,建于1570年。
    与米开朗琪罗石棺并排安放在一起的还有但丁、伽利略、多纳泰罗等著名大师。
    永远甜蜜的静寂伴随着米开朗琪罗——安息。

举报

米开朗基罗作品赏析
   
一件艺术作品只有作为一种重要并且永恒的成就,才能跻身于杰作之列。能够创造出这样一件优秀的作品,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是其一生无上的荣耀。而在雕塑、绘画、建筑、诗歌等众多艺术门类中能够取得这样辉煌成就的,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上,可以说只有一个人。他,就是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的米开朗基罗。他的才智是如此杰出,以至于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就尊称他为“神”。

   

   

   

   
米开朗基罗

   

   
幼年,与石相伴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Bounaroti1475-1564)于1475年3月6日诞生于文艺复兴胜地佛罗伦萨附近的小城卡普里斯。米开朗基罗出生后,体弱多病的母亲弗朗西斯卡无力照料他,把他送到附近塞提雷诺小镇由一位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喂养。塞提雷诺镇是一个林地茂盛、青石蓝天的地方,盛产大理石。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的丈夫是当地采石场的工人。米开朗基罗在这个山区小镇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整天与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的石匠丈夫在一起,玩弄他的工具,观看他砸石头。艺术家日后回忆说:“如果我还有些值得称道的东西,那是由于我出生在空气清新的山区;正是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汁的哺育,使我学会了用凿子和锤头来制作雕像。”
    米开朗基罗幼年丧母,10岁时随再婚的父亲搬到佛罗伦萨居住,并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此时的佛罗伦萨正在成为全欧洲艺术活动的中心。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艺术、智力和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力重生的时代,米开朗基罗被城市中丰富的艺术品深深触动,执意要成为一名艺术家,即使父亲的鞭打也未能使他放弃追求。最后父亲拗不过他,在他13岁时,把他送到佛罗伦萨最受尊敬的艺术家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米开朗基罗在此接受了在新鲜石膏上做壁画的全面技术训练。
    然而,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很快就发现自己更喜欢用笔而不是用刷子来作画。一年以后,他转向著名雕塑家多纳太罗的学生贝尔托尔多学习雕塑。米开朗基罗在14岁时正式尝试雕塑作品,几天之内就成功地完成了神话中牧神头像的雕塑。他的才华引起了佛罗伦萨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洛伦佐美第奇的注意。这位艺术和学术活动的慷慨资助人邀请14岁的少年到自己的宫殿居住。此后,米开朗基罗每天和洛伦佐及围绕在他周围的一些知名人士共进午餐,接触到许多思想家、艺术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米开朗基罗深受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他们所崇尚的世俗之美带给他强烈的震撼。他的少年之作《阶梯旁的圣母》以圣母怀抱婴孩耶稣侧身坐在梯旁的姿势,表现了当时雕刻中罕见的粗朴壮实的形象,展现了非凡的创作技巧。
   

   

   
《阶梯旁的圣母》

   

   

   
《酒神巴库斯》

   

   
盛年,硕果累累

   
洛伦佐去世后,米开朗基罗离开了美第奇宫殿回到父亲家中。为了完善对人名人轶事体雕塑的透名人轶事视方法,17岁的米开朗基罗用大约两年时间在停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房里探索人名人轶事体的奥秘。同时他还到圣马可修道院听宗教“叛道者”、修道士萨伏那洛拉的演讲。因反对教皇和教会腐败,萨伏那洛拉于1498年5月被判火刑处死,心怀悲愤的米开朗基罗拿起锤子和凿子,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圣母怜子像——《哀悼基督》。作者有意把圣母表现得比他死去的儿子还要年轻,用圣母青春常在的形象寄托人文主义关于人性崇高和不朽的理想。人们很难相信这一杰作是出自一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之手,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在圣母衣带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他唯一一次在自己作品上题名。

   

   

   
《哀悼基督》

   
1501年8月,米开朗基罗应约将一块35年前被毁坏的巨大的大理石雕刻成一尊塑像。面对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他认为自己所要做的,就是把石头中的人解放出来,给他生命。他一层又一层、一锤又一锤,经过数年与世隔绝的苦干,终于把一个英雄美少年从沉睡的石头中唤醒。1504年4月,这座雕像正式竖立于佛罗伦萨市政厅大门之前(现为保护原作,已移藏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物馆)。大卫体格健壮,神态坚定,左手轻推肩上的投石带,在投入战斗前的瞬间,他侧首注视左前方,目光如炬。从《大卫》面世以后,年仅26岁的米开朗基罗被世人公认为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

   

   

   

   

   

   
《大卫》

   
1505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给了米开朗基罗一生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顶部作画。米开朗基罗拒绝了这项提议,他唯一的愿望是重返他作为艺术家的最爱——大理石雕刻。然而,决心已定的尤利乌斯比米开朗基罗更为固执。1508年5月10日,米开朗基罗很不情愿地签下了合作合同:“我,米开朗基罗,雕塑家,由于将要进行西斯廷教堂顶部的绘画,收到了神圣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500枚达克特金币。”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的这一壁画,最初竟是以悲愤心情开始的。

   
在1500多平方米的天花板上作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接下来的四年里,米开朗基罗不得不每天持续数小时站在高达20余米的脚手架上工作。工程进度缓慢,尤利乌斯对此很是恼怒,每次他都询问米开朗基罗何时能完工,而米开朗基罗每次都任性地回答:“当我可以完工的时候。”

   
一天,尤利乌斯被这种回答激怒了,他用权杖打了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立刻离开了教堂,并且威胁说要离开罗马。对于教皇尤利乌斯而言,这可能是他第一次向他人示弱:他派了一名使者去向米开朗基罗道歉,并付给他500达克特金币。艺术家得到安抚后,返回教堂继续工作。

   

   

   
《创世纪》

   
1512年11月1日,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人们看到了世界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创世纪》。这幅画分为三组,共九个场景。第一组“神的寂寞”,包括“神分出光明与黑暗”、“神创造日、月、草木”、“神授福大地”;第二组“创造人类”,包括“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第三组“洪水”,包括“洪水”、“诺亚献祭”、“诺亚醉酒”。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上帝与亚当的形象。亚当被创造出来了:一个有成熟的健美体格的美少年,他那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刚刚从睡幻中苏醒,还不能站立起来行动,等待着万能的造物主给他以力量。上帝耶和华被画成一位慈祥的老人,扶着天使们飞来,把有着无限力量的手伸向亚当,而亚当将在握住上帝之手的刹那获得生命和力量,作者以此表现出对解放人的力量的强烈渴望。《创世纪》的问世,使当世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成为与达·芬奇并峙的最伟大的画家。在37岁时,他被世人尊为“神圣的米开朗基罗”。

   

   

   

   
《创世纪》局部之创造亚当

   
1513年之前,米开朗基罗完成了尤利乌斯陵前大理石雕像《垂死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年轻健美,试图挣脱捆在胸前的绑带;虽双目紧闭呈垂死状,但面部表情安详,似乎因对胜利的遐想而略含微笑,表现出对压迫的反抗和对解脱的渴望。

   

   

   
《垂死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

   

   
《反抗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

    1516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尤利乌斯墓地的中心装饰部分:坐着的《摩西》雕像(存于今罗马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科利的圣彼得教堂)。全像高2.37米,摩西双眼怒目而视,双臂青筋暴露,一副嫉恶如仇的神态。这尊雕像深深打动着米开朗基罗,据说他曾拿着槌棒敲它的膝盖要他开口说话。
   

   
《摩西》

    1519年,米开朗基罗开始了另一个最大的项目:为他的第一位资助人美第奇一家建造墓地教堂。他断断续续地为此工作了15年。在这漫长岁月里,米开朗基罗遭到了一系列打击。
    1527年,天主教中心——罗马受到了西班牙和德国侵略军的袭击。整整9个月,这些士兵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场悲剧结束了米开朗基罗早期作品的乐观主义氛围。在接下来的3年中,他最喜爱的弟弟波纳托和父亲先后去世,55岁的艺术家感到自己又老又孤独。1532年,米开朗基罗遇到了一生最喜爱的两人中的一人,一位叫托马索卡维列尔瑞的年轻意大利艺术家。年老的艺术大师在托马索的年轻美貌中看到了一生都在寻求的艺术理想的化身。然而对年轻艺术家的强烈的激情与米开朗基罗强大的宗教信仰发生着冲突,使他堕入精神危机的深渊。
    经历了家园被侵略者蹂名人轶事躏和个人的苦难,在1534年完工的美第奇墓地建筑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艺术家风格的变化:和他固有的雄伟坚毅的风格不同,突出了沉郁悲壮的气氛。
   

   

   
教皇朱利二世的陵寝

   

   

   

   
圣彼得大教堂

    垂暮之年的米开朗基罗再次拾起锤子和凿子。在给朋友和传记作家乔尔吉欧瓦萨瑞的信中,大师写道:“亲爱的乔尔吉欧,我的手在颤抖,耳朵也差不多聋了。现在我只是一口袋的骨头。蜘蛛爬进了一只耳朵,蟋蟀在另一只耳朵里整夜地叫。我疾病缠身,我是如此苍老,连死神都急于把我拽走。我在雕塑另一幅圣母怜子像。希望上帝允许我把它完成。”在他最后的作品《基督架下》中,米开朗基罗把自己描绘为放弃了自己的墓穴来迎接基督的老人尼克德马斯。直到他生命终止前八天,他一直在创作一尊被称为《荣德尼龙圣母怜子像》的作品。
   

   

   
《米涅瓦的基督》

   
在漫长的一生中,米开朗基罗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作如同他的造型艺术作品一样雄浑、深沉、粗犷、朴实,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在一首诗中,米开朗基罗曾这样描写自己的个性和作为艺术家的人生:“燃烧着的硫磺般的心,没有向导的灵魂,无法约束炽热的意愿,激情迸发出恼人的傲慢。如果我为艺术而生,从童年起就成为美的牺牲者,应该谴责那使我生而为之效劳的女神。”

    想努力创造完美的东西,必须具备心灵的纯洁,同时富于宗教精神。——米开朗基罗
   

   

   

   
《最后的审判》赏析
    晚年,辉煌长在
    1534年,美第奇墓地完工的同一年,59岁的米开朗基罗返回他取得最辉煌成就的地方——西斯廷教堂:新的教皇保罗三世要求他在神坛后的墙壁上作画。他辛勤地工作了七年,终于在1541年他66岁时,完成了又一部骇世之作《最后的审判》。

   
这幅祭坛画高14.6米,宽13.4米,描绘了耶稣基督审判众生灵魂的情景。艺术家晚年对来世日益增长的关注体现于作品之中。任何人,包括米开朗基罗自己,都没有在他对未来世界极端悲观的描绘中得到宽恕:他把自己绘成圣人巴塞洛缪手中拿着的一张被剥下的人皮。《最后的审判》的艺术效果是如此惊心动魄,以至于当教皇保罗三世第一次看到它时,竟惊愕地跪了下来,祈求上帝在自己的最后审判日大发慈悲。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像教皇这么深受触动。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许多人反对米开朗基罗将基督描绘成脸部刮得干干净净、肌肉结实的阿波罗这样一个异教徒的形象。更多的人对作品中出现的几十个倮体形象持有异议,其中主要的诋毁者是教皇仪式掌管人、红衣主教比艾吉欧塞色尼。他对教皇说,这种作品太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秽。作为报复,米开朗基罗把一个非常像比艾吉欧的人物描绘成地狱之王弥诺斯,长着驴耳朵,腰间缠绕着一条蛇。对于《最后的审判》引起的喧嚷和不满,米开朗基罗做出了幽默的回应:“告诉教皇,这是小事一桩,画很容易得到合适的修改。但请他首先把这个世界变成一个适宜的地方,然后绘画也会很快效仿的。”
    在辛苦地进行这幅巨型创作时,米开朗基罗遇见了他生命中的另一最爱维特多利亚科洛娜。她是一个寡居的贵族,而且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表现突出的知识界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英。正是在她的影响下,米开朗基罗的宗教信仰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米开朗基罗在近70岁时,开始从事一项宏伟的建筑工程:完成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当米开朗基罗去世时,这项工程远未竣工,但最重要的规划则出自他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覆盖大厅中央部分的大圆顶:圆顶的底座墙面以古典风格装饰,成双的柱子列于壁衬之前,檐部屏板雕以花环;圆顶本身的外部曲线优美而富有生气,体现了米开朗基罗固有的雄伟有力的艺术风格。日后欧美各国的大教堂和政名人轶事府大厦的圆顶建筑均来自大师的这一里程碑式的设计。
   

   

   

   

   

   

   

   

   

   

   

   

   

   

   

   

   

   

   

   

   

   

   

   

   

   

   

   

   

   

   

   

   

   

   

   

   

   

   

   
《最后的审判》(Giudiziouniversale,TheLastJudgment),1536-1541年,湿壁画,1370×1220公分,罗马,梵蒂冈西斯汀礼拜堂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Buonarroti,1475~1564年﹞于1534年第三度到罗马。他接受罗马教皇的委托,在1535年开始准备绘制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1536年4月10日一切准备就绪后正式动笔绘制,在历时六年半后完成这个西斯汀礼拜堂的祭坛画。画面采用文艺复兴时代的传统构图:把审判主画在中央高处,两侧是圣母和使徒与圣人们,上下周围是天使群;画面左下方是经过裁决被祝福的善人群,向上攀援而被导向天国,画面右下方是被判有罪的恶人群,沉名人轶事沦而下被打入地狱,最最下面左边是被唤醒等待裁决的死者,右边是被拖、被赶進地狱的罪人。壮观的大场面扣人心弦。这是对生命及短暂性的人类世界的一个永恒的告诫。

    《最后的审判》壁画以端站在云际的耶稣为中心,他年轻健壮、神采超凡,大公无私,有力的右手往上一抬,主持正义发出判决,指引修善者升回天堂,好人会有福报,蓄势的左手掌向下推压,制止邪恶,指示罪人沉降地狱,作恶者会有恶报。他抬起的右手仿佛一挥下来,瞬间即作出世间一切的最后裁决,一切终成定局。在这气势磅礴的架构中,无限慈悲与威严同在,人们看到了神的庄严伟大,明了善恶必报的结果。
    圣母在耶稣的身旁悲悯俯视人类,圣安娜和十二门徒与殉道圣人们环绕在耶稣的周边。耶稣右下方、十二门徒之一的巴托罗谬手里提着一张他殉道时被割下的人皮,这张人皮的样子画的是米开朗基罗自己的容貌。巴托罗谬承受苦难、即使被活剥一层皮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理念,终得返回天国。米开朗基罗在此以自己的容貌作为巴托罗谬殉道时被割下的人皮样貌画出来,亦显示出米开朗基罗追随使徒寻道的决心,他有着无尽、强大的期望和等待着被救赎的心。
    因为人是神按照自己的样子造的,人的行为善、恶,在冥冥中都有神在鉴察,神将在最后的审判日按正义来裁决一切。人在人间吃苦受罪的是俗称“臭皮囊”的躯壳,堕落的人类,唯有解脱了罪业和净化心灵,才能返回到其创造者面前。在最后的审判中,心灵光明、正义的人必進入永生,领受到从主神而来的喜乐与丰满的荣耀;那些不认识神的,不善的、作恶的人,必将在痛苦中偿还罪恶,或受永远灭亡的刑罚。
    画作中吹起长长号角的天使,召告所有的生命都要受审,米开兰基罗也表现了被审判的人面对审判时,在各自位置的情感反应和姿态。其中那被审判有罪、怀着恐惧与惊慌的灵魂,面对着要被载到地狱里去时,充满了绝望与痛苦。
    “最后的审判”是西方传统古典绘画中很普遍的题材,早期所有的教堂里几乎都有这个主题的壁画。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最后的审判》充满了力与美,但是其中呈现的裸体人物画常遭“道德沦丧”的批评。米开朗基罗的朋友瓦沙利便记载着:米开朗基罗创作《最后的审判》时,教皇保禄三世和掌礼官塞西纳一同参观当时还未完成的作品,当教皇询问塞西纳意见时,塞西纳说其中的倮体画“登不了大雅之堂,不能放在教堂,只适合放在公共浴池或酒店里。”米开朗基罗听了,恼怒的将地狱中的审判官迈诺斯的脸画成塞西纳的面貌,身上缠着大蟒蛇。塞西纳苦苦哀求教皇和米开朗基罗都无法改变这件事。不久,米开朗基罗从搭的很高的作画脚架上摔下来,跌伤了一只脚。在米开朗基罗去世之后不久,教皇便下令给所有的倮体人物画上衣饰或腰布,但是在1980~1992年间修护西斯汀礼拜堂的湿壁画时饰布被清除,所以这壁画是在梵蒂冈博物馆的监督下于1993年被恢复了。
    神传文化裁定善恶中不断告诫人们:人心向善或恶的选择,将决定人生命的最后去向。观赏美好的艺术作品能洗涤、启发人心,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流传至今,各个时代观看的人都赞叹不已,不仅仅是因为其画技高超,而且是因为画中有令人深思的内涵。中外历史上有很多预言也提到“最后的审判”之时,善、恶分明,天、地更新。西方世界等待着“弥赛亚”来,东方世界也记载着“未来佛弥勒(转轮圣王)”下世,可知:当神佛真的到来的时候,惩恶扬善,将是超越一切人类文化与宗教的大审判。人,岂能不好好把握自己,弃恶从善,铺设未来!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5-15 13:24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26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