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 ...

赵祯对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对待下人的过失,赵祯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带来的罪责,可见他的确很仁慈。
    赵祯对读书人也比较宽容。嘉祐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赵祯却说:“朕 ...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南北战争时期,林肯和众军官在家里开会。一个军官喜欢吸雪茄烟,弄得浓烟笼罩全屋。林肯的妻子玛丽偶然进来,忍受不了里面的气味,于是生气地说:“这臭味真难闻啊,我不能在这里多留一分钟了。”说完随即夺门而出。
    吸烟的那位军官非常愧疚,正要向总统道歉。林肯却捻着胡须,微笑着说:“我真愿意自己也会吸雪茄烟。”

弘一法师(李叔同)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与著名史学家翦伯赞交谊颇深。翦爱吸香烟,而陶不吸,但常以友人赠己者转赠予翦。一日,一美国友人赠陶一支好烟,陶用纸包好托人送到翦处,并附诗一首:“抽一支骆驼烟,变一个活神仙,写一部新历史,流传到万万年。”
    陶在美留学时的同学胡适,写了《我们走那条路》一文,文中说到中国有“五个鬼”,即: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未提当时在中国横行霸道的帝国主义这一“大鬼”。陶写诗指出:“明于考古,昧于知今,捉住五个小鬼,放走了一个大妖精。”

1863年元旦,林肯跟挤在白宫的访客握了几个钟头的手。那天下午他退到办公厅,把笔浸在墨水里,准备签署“解放奴隶宣言”。他略带迟疑地对西华说:“如果奴隶制度没有错,那天下就没有错事了。我一辈子从未比现在更确定自己是对的。不过我从早上9点钟就接见访客,跟人握手,手臂又缰又麻。现在这份签名会被人密切注意,如果他们发现我的手迹发抖,一定会说:‘他良心有点不安呢’!”

埃兹拉·庞德是著名的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和理论家,意象派的领袖,曾先后鼓励和帮助乔伊斯、艾略特、劳伦斯和弗罗斯特等著名诗人登上文坛。
    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因为替意大利法西斯作广播宣传,攻击美国,而被美军逮捕,从意大利押解回美国候审,后又被撤销起诉。他的政治立场虽不可取,但他在现代诗歌发展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西方社会是得到公认的。
    庞德颇通剑术。有一回,诗人拉塞尔·艾伯克龙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年轻诗人应放弃无聊的写实主义,而去研究华滋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庞德对此十分恼火, ...

从本世纪的最初10年起,芝加哥逐渐成为美国的诗歌中心。在“芝加哥”诗人当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就是卡尔·桑德堡(1878-1967)。除了诗歌创作以外,桑德堡还著有六卷本的《林肯传》并因此而获得1940年普利策历史著作奖。1950年,他因《诗歌全集》而再获普利策奖。他75岁生日时,伊利诺斯州将这一天定为“卡尔·桑德堡日”。
    桑德堡花了多年时间来写作《林肯传》,那时他住在密执安湖边。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时刻,他都会出现在湖边的沙滩上,一边低头漫步,一边聚精会神地构思。当地人说他天天如此,非常准时,甚至可以用他 ...

霍勒·格里利(1811─1872),散文家,报纸编辑,创办了《纽约论坛报》。他使约翰·索尔说的一句话:“到西部去,年轻人!”成为广为流传的一句明言。
    他以字迹潦草和不能容忍报道中的不准确而著称。一位名叫约瑟夫·巴克林·毕晓普的记者在报道一个县的选举情况时有误,说共和党取得了一万两千张选票的多数。格里利见到这条消息后,把毕晓普叫来,对他说:“傻瓜都应该知道,那个县里有选举权的人总共还不到一万两千!”然后给了他一张字条,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他被解雇了。被格里利的怒气吓得直发抖的毕晓普拿着字条来找总编辑。这 ...

法国大文豪大仲马在成名之前,穷途潦倒。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助找个工作。
    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 
    “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老伯。”
    “数学精通吗?”
    “不行。”
    “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
    “什么都不知道,老伯。”
    “会计呢?法律如何?”
    大仲马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便说:“我真惭愧,现在我一定要努力补救我的这些不行,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要给老伯一个满意的答复。”
    他父亲的朋友对他凝神地望着:“可是, ...

约翰·威克斯是英国十八世纪的一位作家和政治活动家。有一天,上议员桑得韦奇当众辱骂他说:“你将来不是死于梅毒,就是死于绞架。”
    威克斯答道:“那就要看我是拥抱阁下的情 妇或是阁下的理论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6-13 17:04 , Processed in 0.328125 second(s), 53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