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在线阅读,成吉思汗的一生

第60章攻入穆斯林世界
    蒙古军队于公元1219年在阿尔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之发源地附近集中。这里地势雄伟,是这次人为的风暴酝酿蓄积的天作地合之地。北面,阿尔泰山,山峰峭拔错落,像一面屏障屹立高耸。山上海拔1000米至2400米处是葱郁的森林,西伯利亚落叶松和天山冷杉互相混杂,雪松、欧洲山杨、杨树和柳树更是比比皆是。在海拔1000米以下,有水草丰美的牧场,至今还有人到这里来放牧。发源于阿尔泰。山的河流,越过级级岩石,形成级级瀑布,跳跃滚落而下。清澈碧绿的流水穿过碧绿的森林和草地,所过之处,树林和草地显得更加青翠欲滴。额尔齐斯河就是如此。这条河从阿尔泰山流下,很快就转而向西,向西伯利亚奔腾而去,河水深广,清澈透明。稍南,与额尔齐斯河流向平行的是乌伦古河。与额尔齐斯河不同的是,乌伦古河沿岸多生柳丛,河水下山以后很快就流人一个没有什么植物的丘陵地区。这个丘陵地区是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地带。蒙古军队从那里进入位于塔尔巴哈台山下的叶密立河河谷,然后通过位于巴尔鲁克山和阿拉套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大门”,进入谢米列奇耶(或日杰惕速)平原,即所渭“七河地区”。
    七河地区是哈刺鲁突厥人的地盘。本书前文已经介绍过,哈刺鲁国王阿儿思兰已经归顺了成吉思汗,成了蒙古的藩属。当蒙古军队来到位于今勒普辛斯克市与科帕尔市之间的合牙里黑时,阿儿思兰即领兵来会,愿帮助征伐。在合牙里黑与蒙古军队会师的还有两支军队,一支由蒙古皇帝成吉思汗的附庸畏兀儿亦都护巴尔术率领,一万人二从吐鲁番而来。另一支军队由成吉思汗的附庸阿力麻里国(在今固尔扎附近)国王速格纳黑串领。这时蒙古军队大约有15万到20万人。
    成吉思汗命令他的最小的弟弟帖木格斡惕赤斤留守蒙古大营;命众妃之一忽阑伴驾,给他在征战中解闷;命在过去的征战中已表现出杰出将才的几位将领率领前队人马:者别为先锋,继者别之后是速别额台所率人马,继速别额台之后是脱忽察儿所率部队。
    面对蒙古军队的威胁,花刺子模帝国苏丹漠罕默德将军队分散部署于位于北疆(锡尔河一线)和东部边界(费尔干纳附近)的主要城市。他之所以如此部署,是因为他不知道蒙古军队将从何处发起进攻。他把其余的军队分别调去驻守河中地区各要塞(如不花刺和撒马尔罕)和原花刺子模各要塞(例如基发附近的乌尔妈赤)。这种分兵御敌的战略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尽管花刺子模军队总人数多于蒙古军队,处于优势,但每一个要塞守军的人数却又少于蒙古军队,处于劣势。
    锡尔河是花刺子模帝国的北界。这条大河全长2800公里,在忽班,11月至次年3月为浅水时期,河水流量每秒386立方米;6月左右为深水时期,河水流量为每秒1343立方米。从今之土耳其斯坦市起,该河就变成了一条沙漠河流,因为该河流经土耳其斯坦市时,只有南岸是沙漠,而从土耳其斯坦以下,该河的两岸就都是沙漠地区了。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秋发起的进攻就是从土耳其斯坦附近开始的。蒙古军队从谢米列奇耶地区出发,通过位于亚历山大山与合刺套山之间的阿卢里耶阿塔河谷,全军突然出现在讹答刺城前。讹答刺位于锡尔河北岸腐北面的今土耳其斯坦市仅80公里之遥。
    成吉思汗命令他的两个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一支军队在畏兀儿王巴尔术的协助下攻这个城市。察合台等围攻了很长时间才攻下该城,因为该城的城主就是那个在上一年杀害成吉思汗所派商队人员的亦纳勒术。亦纳勒术知道自己没有任何被宽恕的希望,遂拼死守城顽抗。城市被攻破以后,他还在该城中心城堡中坚持抵抗了一个月。最后,他在四面受到围攻的情况下,仍率从卒二人登屋格斗。转眼间二从卒亦亡,他便孤身一人奋战,接过妇女们从墙头递来的砖头猛掷蒙古兵,发疯似地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蒙古军抓住、捆名人轶事绑、押至成吉思汗面前。为了替死于亦纳勒术贪婪的屠刀下的蒙古商人报仇,成吉思汗命令将生银熔化,用熔银灌注亦纳勒术的两耳。
    第二支蒙古军队由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率领。术赤率部沿锡尔河左岸进发,来到昔格纳黑城(今土耳其斯坦市对面)前下营。术赤派一个名叫哈散哈只的穆斯林前去劝降,要城内军民放弃抵抗,打开城门。但是,那些城民根本不听来使的话,而且将这位来使处死了(据说他们是以真主的名义处死来使的)。于是,术赤命令立即攻城,并严令城未攻破以前不许停止战斗。前队攻得疲惫了,后队立即冲上去取而代之。就这样,经过7整天连续不断的轮番冲锋,蒙古军队终于攻进了昔格纳黑市,进城杀死了所有的居民。
    攻陷昔格纳黑以后,术赤又率部继续前进,来到位于今彼罗夫斯克附近的忽班的城下。忽班的城的居民以为该城城墙高而固,足以为恃,但不久,他们的这种信心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惶恐不安,蒙古军架起云梯,爬上城墙,从四面八方攻人城内,鉴于忽班的居民没有抵抗,术赤决定饶他们不死,但强迫居民放弃城市7天,听任蒙古军洗劫。随后,他委任一位由归顺他的父汗成吉思汗的穆斯林为该城城主,留他在此管理城市。这个穆斯林就是前文曾提到的阿里火者。
    在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连克锡尔河下游各城的同时,另一支蒙古军(5000人)在阿刺黑那额、速格秃扯儿必和塔孩的率领下溯锡尔河而上,挺进锡尔河上游地区,向位于塔什干西面的别纳客忒城发起进攻。这个要塞的守军是属于康里部的突厥雇佣军。这些雇佣兵抵抗了3天,终于支持不住,请求投降。蒙古军准予投降,答应饶他们不死。但是,当这些雇佣军投降,城内居民被赶出城以后,蒙古军就将他们同市民分开,然后用刀和箭处死了他们。接着,蒙古人将市民中的工匠分配到蒙古军各队,然后驱赶着年轻力壮的市民前去围攻别的要塞据点。
    阿刺黑等人率领的这支军队继续溯锡尔河而上,来到费尔干纳前的忽班城下。忽班城主是当时最著名的突厥勇士之一,名叫帖木儿灭里(即“铁王”之意)。帖本儿灭里率领1000名精兵退守位于锡尔河中心的城堡。鉴于帖木儿灭里要顽抗到底,成吉思汗便向这里增派了2万名蒙古军和5万名战俘,命这支援军来帮助阿刺黑那颜等攻城。5万名战俘被编成班相连,分别由蒙古军官率领,前往12公里以外的山地运来石块,将石块投入河水中。帖木儿灭里则命人造了一些巨大的装甲船只(在忽班,锡尔河宽130米),每天派一些士兵乘这种船来到岸边,向蒙古军放箭。但最后,帖木儿灭里再也无技可施了,便带着亲信借助他的小舰队逃出忽班,顺锡尔河而下。蒙古军早有防备,在河上横拉了一条铁链,想凭此阻拦住帖木儿灭里。但小舰队撞断了铁链,继续顺流而去。但是,这个小舰队到达忽班的附近时,发现术赤早已用船只横排于河上,组成了一道“拦河坝”。“铁王”一看大事不好,还没等小舰队靠近“拦河坝”,便弃舟登岸,飞身跨上一匹战马。纵马飞驰,穿过克齐尔库姆(即“红沙区”之意沙漠而去。蒙古人试图追上他,但未能如愿。
    这个例子证明,花刺子模军队并不乏英雄气概。但他们的统帅指挥无方。前文已说过,花刺子模帝国的军队被分散部署在各个要塞,这就注定他们要消极被动地挨打,大批地被歼。

举报

第61章愤怒之风:不花刺的陷落
    成吉思汗也在行动。正当他的三个儿子和其他几位将领在锡尔河一线一个接一个地攻陷城池要塞之时,他和他的幼子拖雷率领中军(主力军)从讹答刺向古代河中地区的中心泽拉夫尚河谷进发。该中军的先头部队由答亦儿把阿秃儿率领,沿红沙区(齐克尔库姆沙漠)南部边缘而行,抵达努腊达(或曰油儿)市。当时已是深夜。蒙古军穿过城周围的公园,在第二天清晨突然来到城下。城里的居民根本没有想到来到的这些人是蒙古军,竟误把这些蒙古军当成了友好的商队,因此也丝毫没想到抵抗,便向速别额台带领的人马打开了城门。蒙古人进城以后,城里的居民出城,只带出了一些农具和牲口。蒙古军队逐家洗劫,除洗劫所得财物以外,成吉思汗只向居民征收了1500第纳尔,相当于花刺子模当局平时的征税额。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率军抵达不花刺。
    不花刺是这个穆斯林世界的最大的城市之一。它包括三部分:城堡(周长一公里半),不花刺本城(狭义上的不花刺,即内城)和郊区(外城)。同其他多数城市相反,这个城市的城堡不是建在内城以内,而是建在内城以外。本城建在城中心的一个台地上,周围有城墙,有集市门,香料商门,铁门等7个城门,每个城门的名字都足以引起人们的联想。一些著名的清真寺吸引着信徒们。大礼拜寺建于公元1121年。星期五清真寺当时也已有约100年的历史。还有一个叙利亚人清真寺。外城周围也有城墙,十一个城门。市内主要的街道都是石板铺路,这在伊斯兰教土地上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内城和外城渠道四通八达,渠水引自泽拉夫尚河。干渠名日“输金河”,这个渠名在这个干旱的地区是意味深长的。不花刺城拥有的这个水渠网,布局十分巧妙,有水闸,也有蓄水池,足以保证全市用水的分配和供名人轶事应。郊区有灌溉网,灌溉着无数的公园。公园里亭台楼阁,处处可见,充分显示出这个绿洲的富庶和繁荣的景象。这种富庶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繁荣的工业,特别是应当归功于著名的“不花刺地毯业”。在城堡和内城之间星期五清真寺附近,有一个巨大的纺织,其产品远销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不花刺的商店集市上,铜制品遐尔闻名,特别是美观精致的灯具更是蜚声世界。
    成吉思汗大军到来时,不花刺守卫部队由2万到3万突厥雇佣军组成。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指挥军队把不花刺城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围住,然后下令攻城,连续攻了三天。蒙古军施展其惯技,把从当地抓来的老百姓赶在前面,发起冲锋。第三天,守城的雇佣军将领(其中有一个名叫亦难赤军。斡兀勒的家伙)失去了固守的信心,商定夜间率部突围出城逃走。他们这一突围计划差一点儿获得成功。夜里,他们开始行动,冲出了包围圈。但蒙古军很快冷静地判明了情况,便整队追击,最后在锡尔河河畔追上了这些逃跑的雇佣军,将他们鏊杀殆尽。
    被守城军队抛弃了的该城居民决定向蒙古人投降。由一些伊玛目和知名人士组成的代表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前来见成吉思汗,表示愿意献城投降。于是,公元1220年2月10日至16日,蒙古人陆续开进不花刺市。但是,城堡仍有400名骑兵把守。蒙古人宣布,不花刺城内全体持有武器的居民都必须自首,违者格杀毋论,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将被填入城堡周围的壕沟。接着,蒙古军队在城堡周围架起投石器,瞬时巨石纷纷飞向城堡,打开了一些缺口。蒙古军从这些缺口冲了进去。城堡内的军民全被斩尽杀绝,无一存活。
    城堡陷落以后,全城居民被迫出城,除了随身穿的衣服以外,其他财物概不许携出。赶出城内居民以后,蒙古军即纵兵洗劫,所有尚呆在城里的居民全被杀死(尽管他们也进行了抵抗)。伊玛目阿里。宰的看到古兰经被蒙古战马践踏在地,便对另一位知名人士鲁克那丁。伊玛目——扎答表示自己的愤怒之情。扎答回答说:“别出声。这是真主吹动的愤怒之风。我们这些被此风吹散的稻草无权发言!”
    不久,一般人也这么看待蒙古人的所作所为。据一篇富有浪漫色彩的文字记载,成吉思汗本人的讲话也表达了这种观点。这篇文字记载说: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跨马进入这座城市时,经过大礼拜寺前。他问这是否苏丹之宫殿。有人便回答说此乃真主之殿堂。成吉思汗听后,便在祭坛前下马,踏上讲坛的台阶,大声地说:“野草已除,田野中无足够之草料。就在此给朕喂马!”
    市民们忙去寻来谷物饲料。蒙古军将装古兰经的书椟取来置于大礼拜寺庭中,以代马槽,穆斯林们的圣经古兰经则被扔弃于地,任马匹践踏。接着,这些蛮人置酒囊于寺中,开怀畅饮。他们还把不花刺城内的舞者歌女拉到这里,令她们歌之舞之。蒙古人自己也放声唱歌,声彻四壁。他们在这里大吃大喝,纵名人轶事情娱乐,而城内多数居民、律师,学者和教长等此时则在为他们执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之役,为他们护视鞍马。
    狂饮作乐之后,成吉思汗前往祈祷场(在伊卜拉伊姆门附近)。这是市民平时举行盛会时相聚祈祷的场所。此时,居民们已奉成吉思汗之命聚集在祈祷场上等待他训话。成吉思汗登上讲台,问众人中哪些人最殷富。众举出280人,其中90人是外国富商。成吉思汗叫这些人上前,听他训话。他首先回顾了他们的苏丹的种种挑衅行为,说正是这些挑衅行为迫使他不得已而对苏丹用兵。接着,他又对这些人说:“应知汝曹己犯大过,而众民之长官负罪尤重。设若汝曹问朕此言有何为据,朕可答汝曹:朕即真主之长鞭!如若汝曹无大罪过,真主不致降朕于汝曹之首而命朕惩罚汝曹。”
    成吉思汗还补充说:“凡地上财宝,朕自会取之,勿劳汝曹奉献。然所有地下伏藏之财,汝曹应速告朕知。”成吉思汗命令所在各位殷富者指出其管家之仆。他强迫这些管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出其主人所匿藏之财宝。
    以上这几段富有浪漫色彩和小说化了的文字出自一位波斯历史学家之手。其他的历史学家没有记载过这一情节。可以肯定地说,当时的情景是十分令人痛心的。阿西尔曾写道:这是恐怖的一天。男人、妇女和孩子都在哭泣,呜咽之名人轶事声充塞于耳。他们正处于生离死别的时刻,因为蒙古人要把他们分而据为己有。蛮人当着这些不幸者的面侮辱妇女,而这些不幸者对此却毫无办法,唯有以泪洗面而已。有少数人宁愿死也不愿目睹这一惨景,例如撒都鲁丁罕,鲁克那丁。伊玛目——扎答及其儿子,他们不忍视此,遂同蒙古人拼命,被杀。
    蒙古军队在洗劫的同时,纵火焚烧不花刺城。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城市(该城建筑多用木材),只剩下了几个诸如大礼拜寺和几座宫殿那样的砖石结构的建筑物。

举报

第62章移军撒马尔罕
    成吉思汗离开还在冒着浓烟的不花刺废墟,挥军逆泽拉夫尚河谷而上,移军撒马尔罕。泽拉夫尚河两岸繁荣兴旺,景色优美,举目所见,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公园,果实累累的果园,绿草茵茵的草地,恬静舒适的别墅,纵横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错的水渠。在泽拉尚夫河河谷一线,只有答不昔牙和萨里普勒两个要塞试图抵抗成吉思汗的主力。成吉思汗只留下了几个分队的兵力担任攻取这两个要塞的任务,自己则率主力继续东进。随主力前进的还有一支由从附近攻陷的城市和沿线的乡镇中抓来的市民和农民组成的庞大队伍。蒙古军队攻城时要让这些俘虏充当前队。在东进的路上,凡是不能紧随战马前进的俘虏,都立即被杀死。
    撒马尔罕城位于泽拉夫尚河以南7公里处。该城有许多水渠,渠水引自泽拉夫尚河。密布的水渠网确保了这个地区土地的肥沃。这些肥沃的土地同周围地区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到处是肥田沃土,而周围附近地区则是干旱贫脊的土地,呈现一片光秃秃的荒凉景象。正像河中地区的所有其他城市一样,撒马尔罕市也由三部分组成。不过,这个城市的三部分是由南而北依次排列,先是城堡,接着是内城(本城),最后是外城(市郊)。公元13世纪撒马尔罕的本城(内城)在今撒马尔罕市以北的阿甫刺西牙卜。撒马尔罕城周围有城墙,开有四个城门,东门名曰“中国门”(这个城门名可以使人回想起当初河中地区与丝绸之路的悠久联系)。南门名日“巴卜吉失门”(“大门”之意),南门旁边有集市街(主要是出名人轶事售锅),商队客店和堆栈。这条街道人口最稠密(全市人口为50万)。在撒马尔罕,尽管工人区和集市区很多,但由于这个城市面积很大,市内有很多花园和院子,每幢房子(不论大小)前面都有这种花园或院子。市内水渠网的四通八达为发展园艺提名人轶事供了方便条件。处于大沙漠边缘地区的撒马尔罕的优美与乐趣首先在于它的鲜花装饰,在于纵横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错的水渠、清澈的水池和人造喷泉的魅力。阿拉伯地理学家曾盛赞该市的建筑,特别是大礼拜寺。后来巴尔托勒德曾在该市城堡以西阿甫刺西牙卜街发现了大礼拜寺的遗址。
    撒马尔罕的能工巧匠在整个东方都是很有名的。他们生产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织银丝的织物,生产著名的“撒马尔罕织品”,生产供整个中亚的商人使用的帐篷。锅商区内还出名人轶事售各种铜器和精制的酒具。鞍具商区出名人轶事售各种皮革马具,从喀什噶尔到设拉子,人们常常争相购买来自撒马尔罕的马具。撒马尔罕的工匠生产的另一种特产是布浆纸。他们制造这种布浆纸的技术是公元8世纪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这种布浆纸取代了穆斯林各国原来使用的纸莎草纸和羊皮纸。撒马尔罕还出口丝织品、棉织品以及果园里的产品。撒马尔罕甜瓜(装在雪白的铅制盒子里)远销至报达。
    这就是成吉思汗于公元1220年5月前来包围的那个大城市。花刺子模帝国苏丹在这座城市里留有5万卫戍部队。卫戍部队的指挥官是他的舅父脱海罕。城墙的工事,特别是城堡内的工事都已修复,甚至还增修了一些工事。因此,成吉思汗在攻这座城市时必须谨慎。他的另外三支军队现在已经完成了攻破河中各城镇的任务,此时也一齐赶到撒马尔罕来同他会师。这三支军队还带来了一批俘虏,以助他围攻撒马尔罕。例如,他的两个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在攻占了讹答刺市以后,驱赶着从锡尔河中游地区抓来的俘虏来到了撒马尔罕。所有抓来的俘虏都被编成小队,每小队10人,每队持一面军旗,扮成蒙古士兵,拥至撒马尔罕城下。蒙古人这样做的目的是欺骗城内守军,使守军误认为这些俘虏也是蒙古军,从而在判断围城的蒙古军(当然蒙古军人数也很多)的人数时犯错误。
    成吉思汗设中军帐(指挥部)于市郊阔克萨莱(即“蓝宫”之意)。他首先花了两天的时间亲自环绕全城,实地勘察城墙防护、外围工事以及城门的虚实。第三天,他命令部队开始攻城,把那些扮成蒙古士兵的不幸的俘虏赶在部队的前列。市内有勇士一队(多是市民,塔吉克人)出城与之战。蒙古人采取灵活的战术,慢慢地后退,把这些临时组成的步兵引人埋伏地点,然后以骑兵分割包围而全部歼灭之。总共有5万撒马尔罕人被如此诱杀。这就大大打击了被包围的该城守军的斗志。这些守军大部分是康里人(突厥的一种),是花刺子模帝国雇佣军。这些康里人认为,自己是突厥人,与蒙古人同种,必会被蒙古人以同胞对待。于是,在第五天,康里人在脱海罕的带领下携行李和家眷来到蒙古军营投降。被守军抛弃了的城内居民别无办法,也只好投降。城中之法官教正等来见成吉思汗,表示愿献城投降。成吉思汗向他们许下了令他们满意的诺言。于是他们便回去向蒙古人打开了城门。公元1220年3月17日,蒙古军队通过西北门(名日“祈祷门”)开进撒马尔罕城。他们进城以后,立即动手拆毁城防工事。就像其他处于此种情况下的城市居民一样,撒马尔罕的居民都被迫出城,以使蒙古军队进行洗劫(因为没有居民在市内,洗劫起来比较方便一些)。但是,对该城的法官、教正和其他律法师以及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共有几千人),成吉思汗则采取了保护性措施,这些保护性措施都得到了不折不扣地实施。
    但此时城堡还有人把守抵抗。蒙古军于是切断向城堡供水的水渠。夜里,城堡内半数守卫者(共有1000人左右)逃出了城,剩下的人退入礼拜寺,打算拼死抵抗。这些人全部被蒙古军杀戮,无一存活。礼拜寺被付之一炬。
    至于那些首先投降的雇佣军,他们可说是打错了算盘。大家知道,成吉思汗是多么憎恶背叛行为,他下令将这3万名突厥雇佣军(包括其首领脱海罕)斩尽杀绝了。但成吉思汗对撒马尔罕的市民(多数是塔吉克人)却比较宽容。他只从居民中挑选了3万名工匠,将他们分赐给他的儿子、妻妾和各位高级将领。他还从居民中征发了3万名壮了随军作役夫。其余的市民(大约还有5万人),成吉思汗允许他们在缴纳赎金(共须缴纳20万第纳尔)以后回城。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13 01:06 , Processed in 1.203125 second(s), 24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