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在线阅读,成吉思汗的一生

第63章火攻玉龙杰赤
    原花刺子模国的首都是乌尔根奇市,旧称玉龙杰赤。蒙古军队在攻取玉龙杰赤时花了很大的气力。
    玉龙杰赤位于阿姆河注人威海处之三角洲附近,在基发市西北146公里处。这里也是一个肥沃的绿洲,其土地之肥沃应归功于布局巧妙的渠道系统,正是这种密集的渠道系统使处于沼泽和沙漠互相侵袭的荒凉地区变成了拥有大片肥田沃土的绿洲。在公元13世纪,这个城市以生产纺织品而闻名。与此同时,这个城市还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和商队驿站。因此,玉龙杰赤在当时十分繁荣。现在,玉龙杰赤的突厥卫戍部队决心拼死抵抗蒙古军队进攻。忠实于花刺子模王朝的居民也都抱如此决心。
    成吉思汗派了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大约5万人)去攻取玉龙杰赤。指挥这支大军的是他的3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当然还有诸如孛斡儿出、脱仑扯儿必和合答安这样的久经沙场的将领。术赤想不费一刀一箭就使该城投降,遂派人前去晓谕城民,说他的父汗已将花刺子模封给了他,他希望他这个首都完整无损,不遭到任何破坏。他还下令保护公园和郊区,以表明他的善意。但是,他的这一招降措施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玉龙杰赤市处于沙漠和沼泽地区。在这个地区,找不到可供炮击的石头。蒙古军队便在郊区砍了许多桑树,将树干锯成小段,以代炮石之用。接着,他们又强迫俘虏运来沙土填该城周围的壕沟。10天后,壕沟终于填平。蒙古军立即开始在城墙脚下挖掘地道,潜兵攻入城内。但人城以后,他们还必须一个区一个区地,更确切地说必须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争夺和厮杀。对于蒙古军队来说,这是一场新的战争。他们弄来石油,凡先见之房屋,即纵火焚之。但是,玉龙杰赤市横跨阿姆河,就是说,阿姆河将该城分成了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由一座桥梁沟通。3000蒙古军前往夺桥,他们登上桥,向对岸冲去,但遭到对岸的敌军的反击,全部战死或落水淹死。这样一来,对岸的守军更加胆壮了。
    不过,蒙古军队失利的真正原因是术赤和察合台二人不和。本书前文已经叙述过,术赤和察合台兄弟二人一直互相憎恶。远征开始前夕,人们勉强制止住了他二人的殴斗。但围攻玉龙杰赤时他俩之间又发生了争执。上面已经提到,术赤已经知道这座城市将是他的封地的一部分,所以他想努力使该城免遭破坏。但向来严厉而刻板的察合台激烈地指责他采取这种方针。由于他二人不和睦,部队的纪律也随之松弛了。最后,两人分别向成吉思汗陈述自己对对方的不满。成吉思汗对他二人的如此表现十分生气,改命窝阔台统领攻城全军,责令术赤和察合台都必须听从其弟窝阔台的指挥。这一措施同以前关于继承问题的安排是一致的。可见当初成吉思汗对问题的看法完全正确。
    窝阔台采取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和的态度,在术赤和察合台二人之间调停,使二人再次和解。与此同时,窝阔台采取严厉的态度,在部队中严申纪律,从而使士气复振,部队又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
    战斗又开始了,双方厮杀得非常激烈。被包围的市民,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知道自己不会得到蒙古人的怜悯和恩惠,于是一齐积极地不松懈地投入了战斗,每幢房屋都变成了堡垒。蒙古军队继续向这些已变成堡垒的房屋投掷燃烧着的石油罐。接着,他们便踏着燃烧着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骨往前冲。守城军民抵抗了整整7天,退到了还没被大火烧着的最后3个区。最后,他们只好派一位名叫阿老丁。哈牙锡的警长往见术赤,恳求宽恕和怜悯,他说:“我等已领受大王之怒火与威严矣。今请大王大发恻隐之心,怜悯我等!”
    但此时的术赤,正在为自己的部队伤亡惨重而怒火中烧,便说:“汝曹以抗拒而没我军多人。迄今受怒火与威严者乃我军也,汝曹竟说汝曹受我军之怒火与威严!今我军当使汝曹一受之!”
    术赤下令驱民出城外。市民中年轻的妇女和儿童都沦为了蒙古人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所有的工匠被集中在一处,以便遣往蒙古为成吉思汗服务。其余的男性居民被分别列于蒙古军队列之间,全部死于刀与箭之下。最后,蒙古军掘开阿姆河堤,引水灌城,玉龙杰赤市顿时一片汪洋。此事发生在公元1221年4月。
    另据蒙古史诗记载,成吉思汗当时对他的3个儿子(主要是术赤)围攻玉龙杰赤时的行动迟缓、久久攻不下此城而极为不满。使他不满的进一步的原因是他们三人私分了俘虏和财物,没有把主要部分留给他父汗。
    攻陷玉龙杰赤以后,他们3人来见成吉思汗。但成吉思汗一连3天拒绝见他们。最后,他的老伙伴李翰儿出和失乞忽秃忽出面为3人说情,成吉思汗才怒气稍息。李翰儿出和失乞忽秃忽对他说:“玉龙杰赤已被攻陷,此一胜利已大壮我军之力量。撒儿塔兀勒陀被征服,陛下之众军正自欢腾雀跃,我汗奈何如此大怒?陛下之子们已知过,正自痛悔不迭。望陛下宽大为怀,恩赦彼等之过。”
    成吉思汗闻奏,怒火稍息,便接见了三位王子。但在接见时,他仍对他们严加斥责,直骂得他们三人无地自容,额上汗流,擦之不迭,一动不动地站在他面前,气不敢出。晃孩,晃塔合儿和溯儿马罕三弓箭手也出面为三位王子求情。他们人奏成吉思汗说:“如同始就调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冲向猎场之雏鹰,三位皇子来此学习征战。今三皇子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战征进而归,陛下奈何如此严责之耶?方今之际,自日出之地至日落之邦,尽有敌国。若遣我等前往征讨,如放凶猛之猎狗前往围猎一般,赖皇天后土之助力,我等必为陛下征服诸多敌国,为陛下取敌国之黄金、白银、缎匹等财宝,掳敌国之百姓,陷敌国之城池。近闻西方有巴黑塔惕,哈里发居焉,陛下容我等前往征进么?”
    三位弓箭手的这一番话使成吉思汗心中的怒火完全熄灭了。
    实际上,当时回到成吉思汗身边的只有察合台和窝阔台二人,他二人同其父汗之间的关系后来一直很亲密。与他二人相反,在攻下玉龙杰赤以后,术赤一直呆在玉龙杰赤地区和今哈萨克草原,那里是他的封地。他和他的军队就生活在那里,没有继续参与这场战争后一阶段的行动。读者从本书后文就可以看出,他同成吉思汗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淡了。

举报

第64章跟踪追击苏丹漠罕默德
    花刺子模帝国的苏丹漠罕默德轻率傲慢,结果招来了这样一场灾难。面对这场灾难,漠罕默德吓得心惊肉跳,丧魂落魄,原先那副极端愚蠢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吹牛和自信的神气不见了,随之而出现的是灰心丧气、颓丧不振的精神状态。帝国垮台了,崩溃了。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的漠罕默德意选择了三十六着中的上着,向南面巴里黑方向逃窜而去。抵达巴里黑以后,他又跑到西呼罗珊,在你沙不儿躲了起来。但他还是不放心,越想越害怕,遂又离开你沙不儿市,奔向位于伊刺克阿只迷西北的可疾云,来到他的帝国的边睡。
    当初,蒙古商队到讹答刺遭到洗劫和屠名人轶事杀,成吉思汗遣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涉,漠罕默德竟又杀害了使节。因此,成吉思汗对漠罕默德恨之人骨,一定要追拿这位苏丹归案。他对法官瓦希德丁。布欣吉说:“彼逃至何地,朕追至何地。无论何乡何镇,若容彼落脚藏身,朕必摧毁之,踏平之,玉石俱焚!”
    成吉思汗派手下两名最优秀的将领者别和速别额台,再加上脱忽察儿,率领两万骑兵去追击逃犯。惊心动魄的追击战开始了。
    者别和速别额台率军来到巴里黑以北之阿姆河北岸,准备渡河。阿姆河流经过这个地区时,河面时宽时窄。在迦里夫,河岸是石灰石结构,河宽由1500米突然变为450米。此外既无舟揖以渡水,也无桥梁以越河。这两位将领可能是像普朗。卡尔班记载的那样率队过河的:他们下令伐木编筐,内置辎重器械,外裹牛羊兽皮,使之可浮于水上。然后,系此等皮筐于马尾上,驱马泅水。将士攀援皮售以随,全军遂渡过阿姆河。
    渡过阿姆河,登上南岸,者别和速别额台就来到了今阿富汗土耳其斯坦境内巴里黑县。巴里黑县城的知名人士派了一个代表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携带礼物来迎接他们。者别和速别额台接受追击漠罕默德的命令时,成吉思汗曾命令他二人沿途不得围城而拖延和贻误追击任务,一切都要服从于追击苏丹的目标。根据这一命令,者别和速别额台也就仅仅满足于巴里黑居民的友好表示,没有在城内骚扰,很快就率队西进,向波斯呼罗珊省进发。来到呼罗珊省以后,他们发现了漠罕默德苏丹的去向。与者别和速别额台二人严格执行成吉思汗的命令的态度相反,脱忽察儿经不起财物的诱名人轶事惑,沿途大肆劫掠。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很可能是自恃其地位,因为他已娶成吉思汗之女为妻,是成吉思汗的女婿。但是,在军纪问题上,成吉思汗对谁都一视同仁。他声言要将这位女婿斩首。不管怎么样,脱忽察儿已被撤职了。
    在这段时间,者别几天之内就率队纵马驰骋了700公里的路程,来到了你沙不儿城前。他派人召来地方当局,向地方当局面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了成吉思汗的公告。这份用畏兀儿文写成的公告可以充分表明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当时的思想状况。公告写道:各地守将、领主和百姓须知,天已命朕主此天下从东至西之大帝国。凡臣服于朕者均可幸免于难。凡胆敢抵抗朕之大军者,连同其妻儿家小及全体属民,悉将成为刀下之鬼。
    者别持有此咄咄逼人的公告,因而也就拥有生杀大权。但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攻城,为的是避免耽误追击行程。呼罗珊地区的另一个大城市是徒思。徒思位于你沙不儿以东,在今梅切德附近,卡沙弗鲁德河(又名“龟河”)畔。同该地区其他城市一样,该市水渠密布,因而土地肥沃,果树成林。阿拉伯地理学家曾提到,该市工厂颇多,生产的条花布远近闻名;该市重视绿化,整个城市呈现一片青绿。速别额台率部来到这座城市前。为了继续前进,他只要求该市形式上表示服从。但是,该城的官员以傲慢的态度回答他的这一要求。于是,速别额台攻进城(他似乎很容易就攻进城了),大肆屠名人轶事杀。
    接着,者别和速别额台离开徒思城,继续搜寻苏丹踪迹。根据当地人的报告,他们便安此追去。漠罕默德苏丹逃跑的路线是:呼罗珊北部,萨布扎伐尔,沙鲁德,答木罕,伊刺克阿只迷,然后经过西模娘到达今德黑兰。这条线路至今还存在。者别和速别额台循此线路前进。从西模娘开始,速别额台直接向刺夷进发,者别则绕道马三德兰。对于沿途敢于抵抗的城市,他们即挥军洗劫。例如,速别额台洗劫了答本罕和西模娘,者别洗劫了阿模里。最后,他二人又在刺夷会师。从你沙不儿到刺夷,行程700多公里。
    刺夷城(旧名“刺吉思城”)位于德黑兰东南8公里处,是当时波斯伊刺克境内最大的城市。刺夷向整个东方出口纺织品和饰有美丽的细密图案的彩色陶瓷制品。蒙古人突然来到刺夷,在郊区挥刀杀人,许多人死于他们的刀下。他们进城后,城内的法官竭力同他们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涉,但也没能阻止住他们洗劫集市,而且见人就杀。但尽管如此,他们也没在刺夷久留,因为他们听说一直在前面逃窜的漠罕默德苏丹现在已逃到了西北雷什特城。雷什特市位于基兰省境内,里海之滨。
    事实确实是如此,漠罕默德此时正在雷什特。波斯各省向漠罕默德表示,可以向他提名人轶事供10来万军队。但是,一听说蒙古军队在洗劫刺夷,这位苏丹又吓得六神无主了,因此未能集中各省拟提名人轶事供的十来万军队。他现在已到了谈蒙古人色变的程度。在他的随从中,有些人见他如此惧怕蒙古人,便愤然离开了他。漠罕默德惶惶跑到可疾云。在可疾云,他的一个儿子为他调集了三万军队。如果漠罕默德此时指挥这3万军队进行反击,是有可能击败追击他的这支蒙古军队的,因为当时这支蒙古军队是分散成小队活动的。但是,漠罕默德苏丹又一次放弃了反败为胜的机会,他脑子里的“蒙古恐惧症”又发作了。此时,他没有设法组织军队去袭击敌人,而且自己差一点儿在哈仑被敌人突然抓获。当时他的坐骑被蒙古军射伤,他急忙换乘了一匹马,勉强得以逃脱。他想到巴黑塔惕避难,便策马向哈马丹驰去。蒙古骑兵跟踪紧迫而来,在哈马丹同漠罕默德的从人展开了一场小冲突。但在这场小冲突中蒙古人并未能辨认出他。漠罕默德这时又改变了主意,决定放弃前往巴黑塔惕避难的计划,立即转而返回里海之滨。他突然改变逃跑的方向,使者别和速别额台一度陷入了困惑和茫然境地,失去了跟踪的线索。因此,漠罕默德顺利地抵达马三德兰。但是,蒙古军很快又发现了他的踪迹。漠罕默德刚到马三德兰不久,蒙古军的先头部队就赶来了。他急忙弃岸登舟,船刚一驶远,后面的箭矢就如雨点般飞来。漠罕默德狼狈钻人阿斯特刺巴德以西戈尔甘河河口附近之阿必斯衮小岛。公元1221年1月,这位伊斯兰世界的前君主,这位突厥斯坦。阿富汗和波斯的前苏丹,绝望颓丧,疲惫不堪,惊悸成疾,终于死在了这个孤岛上。
    这个胆敢顶撞成吉思汗的人,这个杀害成吉思汗的商队人员而又拒绝赔礼道歉的人,已经一命呜呼了。者别和速别额台已经完成了成吉思汗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给他们的追击漠罕默德的任务。他俩虽然未能活捉漠罕默德,但却像追击一只猎物一样使他疲于奔命,将他逼得走投无路而使他倒毙于荒岛。而他们,尽管自渡过阿姆河以后策马奔驰了1600多公里,却仍然像开始出发时那样生龙活虎,精力充沛。他们刚一完成任务,成吉思汗立即又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给他们另一个任务:继续前进,对波斯西北,高加索和俄罗斯南部里海周围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侦察性袭击。
    本书后文将叙述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侵袭的情况。在叙述这一侵袭过程之前,有必要回过头来叙述一下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征服阿富汗山区的情况。正像介绍不花刺战役和撒马尔罕战役一样,笔者将根据阿拉伯——波斯人士掌握的资料来介绍成吉思汗在阿富汗山区进行的战斗。应当承认,在阿富汗山区征战的成吉思汗同蒙古史诗中的成吉思汗(他一生的第一阶段)似乎有些不同。之所以会给人以这种印象,显然是由于资料来源不同,因为,阿拉伯——波斯的评论家们无法忘记他们视之为穆斯林世界的阿提拉的那个人给伊斯兰世界带来的苦难和破坏。但是,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事实上,在阿富汗山区进行远征的成吉思汗仍然是蒙古史诗中的成吉思汗,上述评论家的看法是与他无关的。在阿富汗山区征战的成吉思汗仍然是一个慷慨大度的半人半神式的人物,他仍是那么仁慈宽容,崇高伟大,在处理一切事情时那么克制有度,公平廉明,头脑清醒冷静。总之,他说话行事仍是那么合乎人情,甚至可以说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他对花刺子模帝国使用武力是出于最公正的理由,是由于花刺子模人屠名人轶事杀了他派去的商人和使节。不过,蒙古人是接照蒙古的方式来进行这场别人迫使他们进行的合法战争的,因为他们是游牧人,是居住在北方草原或泰加森林的半野蛮人。因此,在阿富汗山区征战的成吉思汗同蒙古史诗中的成吉思汗是一致的,是没有什么不同的。成吉思汗个人在阿富汗山区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当时仍是创造历史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文化方面,当时的蒙古军队同后来公元17世纪时期美国西部平原上的印第安人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蒙古的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担任了这支蒙古军队的统帅,这并不是他的过错。
    我们对阿拉伯——波斯评论家们的观点持以上保留态度是为了严格地忠实于历史的客观性。尽管如此,我们也要表示,我们并不掩饰对如此令人憎恶的屠名人轶事杀行为的厌恶和反感。我们是坚决站在阿拉伯——波斯文化一边反对那些野蛮人企图毁灭(谢天谢地!他们并未能毁灭)这一文化的行为的,这难道还需要我们竭力声明吗?

举报

第65章愤怒之风席卷呼罗珊
    攻陷撒马尔罕以后,成吉思汗即在该诚以南奈撒夫(一作“怯失”,即今之“卡尔希”)避暑(1220年夏),因为,在夏季,奈撒夫是河中地区最宜人的地方。奈撒夫城地处绿洲,有伊萨尔山作为屏障。同撒马尔罕相比,奈撒夫的草木更多,树荫生凉,草木呈翠。而其美丽的花园之多则更胜过河中地区的首府。成吉思汗率军来到这片草地上,休养因不停顿的奔波而疲惫不堪的军马。
    夏天过去,秋天来临,成吉思汗率部来到阿姆河附近,包围位于巴里黑以北的忒耳迷城。城里的头面人物拒绝开门投降。但到了第十一天,蒙古人攻破了忒耳迷城,把市民全部驱赶出城,将他们分别列于蒙古军各队之间,屠名人轶事杀无遗。有一个老妪在行将就戮之前大叫说,如不杀她,她可以献出一颗漂亮的珍珠。蒙古人要她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出珍珠,她回答说已吞入肚。蒙古人于是挥刀剖开她的肚子,果然取出了一颗珍珠。成吉思汗以为其他的人也都像这个老妪一样已吞珠入肚,遂下令剖开所的有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搜寻珍珠。
    其间,如前文所述,蒙古军队的两翼正在到处攻击敌人。在花刺子模,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攻破了玉龙杰赤;在波斯,者别和速别额台紧追漠罕默德苏丹,使这位战败的苏丹穷死孤岛。成吉思汗在阿姆河河畔指挥着各路军马的战斗。1220年至1221年冬,他来到卡尔希河上游萨里——萨刺伊过冬。公元1221年春,他率军从巴里黑附近渡过阿姆河,着手最后征服阿富汗突厥斯坦的行动(在这以前,阿富汗突厥斯坦叫巴克特里亚纳,其首府是巴里黑)。接着又征服,更确切地说是摧毁呼罗珊地区。
    在这以前,巴里黑市叫巴克特雷斯市。这座城市一直吸引着成吉思汗的注意力。它地处一片荒凉的草原中心,是一片灌溉良好的绿洲。在这以前,这里发生过多次敌人入侵的事件,但巴里黑都抵抗住了,所靠的是周长12公里的高而厚的土筑城墙。前文已说过,者别和速别额台当初首次来到这座城前时,曾只满足于该城形式上的服从。现在,成吉思汗来了,城里的头面人物便前来向他致意。但是,后来,成吉思汗担心这座城市会被敌人用来作为抵抗的中心,遂借口检括人口,将居民驱出城外,不分男女老幼,尽数屠戮。这个地区中所有敢于抵抗的要塞城市,都被他一个接一个地攻陷了。所采取的攻城战术还是老一套:组织大批俘虏,将他们驱赶到攻城部队的前列,敢于后退者,格杀勿论。
    在这段时间,成吉思汗派他的第四个儿子拖雷去征服或者最后征服呼罗珊地区。上一年,者别和速别额台经过这一地区时,该地区各要塞城镇只在形式上表示屈服。现在,成吉思汗要求彻底征服呼罗珊。
    呼罗珊这个波斯文地名的意思是波斯的‘冻方“。这是一个很长的草原地带。发源于帕罗帕米苏斯山脉、普什科赫山和比纳鲁山的大小河流使草原上星罗棋布的绿洲变得更加肥沃。这些河流灌溉了这些绿洲以后,随后就流人并消失于那个大沙漠中了。这个大沙漠正在侵蚀着伊朗高原的腹地,就像侵蚀其周围其他地方一样。这就是说,在这里,要种植农作物,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维护灌溉系统,以保护公园、果园。葡萄园、小麦地、稻田、大麦地以及榆树和杨树防护林(所有这些都是呼罗珊令人赏心悦目之处)。经过人们无数世纪的艰苦耐心的垦殖,这个地区已经变成了相当富庶的地区。在这种物质财富的基础上,波斯文化大放光彩。波斯的荷马,史诗《列王记》的作者,不朽的菲尔杜西就诞生在徒思。徒思还出了一位哲学家安萨里,有穆斯林世界的帕斯卡之称。你沙不儿是诗人娥默。枷亚漠的故乡,伽亚漠的带有悲观色彩的感觉主义具有东方抒情诗的一切优美与雅致。
    拖雷及其部队的到来使这片富庶的绿洲地区呈现出一片悲惨情景:在精神文化被摧毁的同时,绿洲本身也被摧毁了,生气勃勃的绿洲变成了死亡之地,“土地死亡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悲剧场面之一。
    首先遭到摧毁的城市是阿什哈巴德附近的奈撒。奈撒也是一个极为富庶的绿洲。这里水源丰富,因而草木丰茂,园林棋布。这个绿洲位于众多溪流之源的阔帕特——达黑山脉北麓,北临突厥蛮斯坦的险恶的卡拉库姆沙漠(“卡拉库姆”即“黑沙”之意)。但是,奈撒城却掩映在葱郁的树荫中,同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简直是奇迹。
    拖雷分兵一万给成吉思汗的女婿脱忽察儿(他现在已得到宽恕),让脱忽察儿去攻取奈撒。当时,蒙古军队已攻取过许多城市,积累了丰富的攻城经验,在攻城技术,特别是在弹导学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脱忽察儿把俘虏和被征召的士兵组织起来,命他们操纵一个投射器组(共有20个投射器)。这些可怜的人还被迫抬着羊头撞锤去撞击城墙,凡退缩者,立斩毋赦。经过15天不停歇的攻击,终于用投射器和羊头撞锤在城墙上打开了一个宽阔的缺口。蒙古军趁夜色控制了城墙,天一亮就冲进了该城。蒙古军队把居民全部赶出来,将居民集中在城外一开阔地,命令他们互相反绑其手,彼此以绳相联。这些不幸的居民遵命而行,也不考虑自己是在做什么。如果他们拒绝互相捆名人轶事绑而分散逃入附近深山,他们中大部人是可以逃脱的。但他们乖乖地互相绑了起来。等他们互相绑好以后,蒙古人便围上来,瞬时万箭齐发,有如雨下,所有男人、妇女和孩子尽登鬼殿,无一幸免。这样被射杀的市民达7万人之多。
    接着,脱总察儿移军进攻你沙不儿。你沙不儿是当时波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是呼罗珊省的首府,正处于繁荣时期。该市的北面有一条发源于比纳鲁山脉的桑加瓦尔河。据阿拉伯地理学家说,你沙不儿有12条引水渠,渠水引自桑加瓦尔河,不但确保了70家磨房的正常运转,而且使大部分家庭得到了充足的用水,所有的林园也得到了很好的灌溉。这个绿洲的田地里出产大米和其他谷物。郊区一片葱绿,远近闻名。最后,从政治角度来看,你沙不儿的人们还能记起逝去不久的时代:你沙不儿市曾是塞勒术克王朝时代伊朗的首都之一。
    在几个月以前,者别路过此地时还只是“警告”这个城市的人,现在脱忽察儿则要攻占它。但是,在攻城的第三天(公元1220年11月的一天),他被从城上飞来的一箭射死了。接替他指挥这支蒙古军队的将领知道自己没有力量攻战这座城市,遂解围而去,准备以后再来报仇。他把他的这支部队分作两队,他自己带领一队去攻萨布扎伐尔(该城位于你沙不几市以西约100公里处)。三天后,他攻下了萨布扎伐尔城,把全城7万居民尽数杀戮。另一队向徒思进发,攻取了该县各城堡,居民尽被诛杀。
    拖雷本人在第二年初才开始行动。他攻击的予头首先指向位于木尔加布河下游的大绿洲马鲁。马鲁这个绿洲城市工业发达,贸易兴旺,因而上个世纪它曾作为塞勒术克王朝辛扎尔苏丹的首都在政治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个绿洲以盛产细棉花而知名,它出口棉花,也出口布匹。它还以蚕丝业闻名于世,它出口粗蚕丝,也出口丝织品。城内纺织品区,铜器商区和陶器商区,是中东商人经过此地时必然光顾的街区。城市的奇观之一是辛扎尔苏丹陵墓,行人从距此一日路程以外的地方就可以看见那巨大的呈鲜艳青绿色的穹顶。
    拖雷率领人马抵达马鲁城下。他的这支军队有7万人,其中部分是从已被征服的各州中征发而来的新兵。该城守军曾两次突围,均以失败而告结束。最后,守军表示愿意投降(公元1221年2月25日),拖雷命令居民携带随身最珍贵衣物出城。他命人在城外平野上为他设一金座,他端坐于金座上,首先命令押上所俘该城之将士,当着他的面将他们全部斩首。接着,他着手处理市民。他命令将市民中男人、妇女和儿童分开。当此妻离子别之时,市民大哭,哭声震天。这些不幸的市民被分置各军营,几乎全部被杀死,惟有400名工匠和一些童男童女得以幸免,但他们也将沦为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蒙古军严刑拷打该城200名富人(富商和地主)逼他们说出所藏匿之财宝。
    蒙古军队掘开确保灌溉马鲁市效区的木尔加布河河堤,繁荣的马鲁于是又变成了一片荒凉。这个产生《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古城,只剩下了一些小土堆(那是古代各宫殿的遗址),一些釉砖堆以及残破的墙垣,“苏丹要塞”塔。唯有辛扎尔清真寺还近乎是完整无缺,那虽已遭到损坏的穹顶仍然直指苍穹。只有这座清真寺还能证明这座城市曾有过光荣的历史。
    摧毁马鲁市以后,成吉思汗家族的年轻将领拖雷急于为5个月前被你沙不儿人射杀的姐夫脱忽察儿报仇,遂率领部队向你沙不儿进发。从马鲁到你沙不儿只有12天的路程,拖雷很快就来到你沙不儿。深知自己没有任何被宽恕的希望的你沙不儿居民,遂加固城墙,准备拼死抵抗。他们在城上部署了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炮或发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机3000门,发石机500架。但蒙古军队在城周围部署的攻城器械也很齐备:发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机3000,发石机300,火油投射机700,云梯4000,炮石2500担。面对如此强大的“炮兵部队”,城内军民很快就丧失了坚守的勇气。他们派了一个代表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来见拖雷,请求宽恕。但是,拖雷拒绝任何和解,下令立即攻城,昼夜攻击不止。一天早晨,城周围的壕沟已经被填平,城墙被打开了70个缺口。l万蒙古军已登上城墙。拖雷的部队从四面八方拥入城内,所有的街道和房屋都成了厮杀的战场。公元1221年4月10日,你沙不儿全市被蒙古军占领。
    脱忽察儿的遗孀成吉思汗之女带着四万人隆重入城。这1万人进城后,所见辄杀,猫犬不留,整整屠名人轶事杀了4天。拖雷听说以前在马鲁屠名人轶事杀时,居民匿于积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中而得免于死者甚众,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他下令在你沙不儿大屠名人轶事杀时一律斩下死者之头。他还命令将这些被斩下的男人、妇女和儿童的头分别堆积,各聚之为塔……蒙古军毁灭这座城市足足花了15天时间。根据其一惯的作法,拖雷只将该城技术熟练的工匠(400人)免死,命人好生看管他们,准备将他们徙至蒙古听候使用。
    成吉思汗的那个女儿离开你沙不儿时可以心满意足了,因为她已为丈夫脱忽察儿报了仇。
    拖雷离开你沙不儿,挥军向东南方向前进,去围攻位于帕罗帕米苏斯山侧的也里城(即今赫拉特市)。也里也是一位于草原和沙漠中的绿洲,更确切地说,它在绿洲——走廊的中心。绿洲——走廊是指长200公里的赫里河河谷地带。在该河谷两侧山麓,村庄接连不断,农田、葡萄园和果园环绕着每个村庄。到处可见的地中海松和榆树郁郁苍苍,烘托着这一带田园风光。而在大小溪流两岸,杨树茂密挺拔,俨然是一派森林景象。
    拖雷来到也里城下,遣使勒令也里居民投降。但是,该城城主杀了拖雷派去的使节,鼓励军民死守城池。城中军民抵抗了8天,由于城主战死,所以表示愿意投降,条件是饶他们不死。拖雷答应了他们的求和条件。最后,拖雷只屠名人轶事杀了守城的突厥将士(共杀12000人),恪守了不屠名人轶事杀居民的诺言。随后,他率部离开也里,前往塔里寒同其父汗成吉思汗会师。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13 01:21 , Processed in 0.515625 second(s), 24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