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在线阅读,成吉思汗的一生

第66章席卷阿富汗的风暴
    攻取了巴里黑和塔里寒以后,成吉思汗来到巴克特里亚纳山区避暑(公元1221年夏)。避暑结束后,他又率领大军越过一道大山屏障,向南挺进。这道大山屏障从东向酉,从兴都库什山脉到帕罗帕米苏斯山脉,连绵不断,是前往巴克特里亚纳地区与阿富汗中部地区的分界线。在这道屏障的中心点,即帕罗帕米苏斯山脉与兴都库什山脉相接处(北面)和兴都库什山脉与科赫伊巴巴山相接处(南面),有一个名叫巴米安的城市。这是一个具有首要战略地位的城市。这也是一个充满历史古迹的地方:首先是那布满古代佛教石窟的峭壁,6个多世纪以来,石窟中一尊尊巨大的塑像(高达35米到53米)一直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巴米安河谷,凝视着河谷里的流水、庄稼、杨树和柳树丛。在这面凿有佛教石窟的峭壁的对面是建于公元13世纪的穆斯林城堡,这座城堡好似一个孤独的了望哨屹立在查里戈尔戈拉高地之上。
    在西征以来所攻破的城池中,巴米安城使成吉思汗付出的代价最大。他的一个名叫蔑忒干的孙子被该城守军飞来一箭射杀了。蔑忒干乃察合台之子,成吉思汗十分疼爱这个孙子,视之为掌上明珠。他为孙子报仇心切,即日下令攻城。据后来的一部编年史记载,当时他“光着头”,亲负矢石,参加战斗。在他这股怒气的感染下,将士纷纷攀登云梯,奋勇冲入城内。成吉思汗命令:屠尽所有有生命者,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不取任何俘虏,杀死所有的人,包括杀死母腹中的胎儿;不取任何战利品,一切都在摧毁之列;今后不许其他任何人居住这个“该死的城市”。蒙古军队严格地执行了他的这些命令。查理戈尔戈拉高地至今仍是荒无人烟,这种荒凉的景象是当年成吉思汗痛苦和愤怒的明证。多洛特先生曾记载道:自从发生那起悲剧性的事件以后至今,在这个荒凉的死气沉沉的山上,一切仍是原样,破败的景象没有任何改观。我顺着一条小道艰难地攀登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山顶。举目四望,所见无非疲墟。在这一片废墟中,城堡主塔还立在那里,算是这个城堡的最高遗迹。这个地区气候十分恶劣,但7个世纪以来,恶劣的气候变化,剥蚀一切的凄风苦而,都没有损坏这几堵普通的泥墙。狼藉的破砖碎瓦,简陋的陶器碎片,当年建筑用的卵石和彩釉陶瓷碎片彼此混杂在一起。在这片阴森可怖的混乱中,只有那彩釉陶瓷碎片还在闪烁着光彩,显示着当年波斯陶瓷的装饰图案和颜色。
    进攻巴米安的战役结束时有这样一个插曲,人们从这一插曲可以如实地了解到成吉思汗对在残酷的战争中丧失亲人的遭遇所持的态度。年轻的蔑忒干被巴米安守军射杀时,他的父亲察合台没有在场。在巴米安被攻陷并摧毁时,察合台来了。成吉思汗命令部下不准向他透露蔑忒干已战死的消息。一连好几天,成吉思汗等人总是编造一些谎话来瞒察合台,说蔑忒干另有任务。几天后,成吉思汗同三个儿子(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同桌进餐。席间,成吉思汗假装对这三个儿子发脾气,说他们现在都不听他的话了。他一边责备一边用目光盯着察合台。察合台顿时诚惶诚恐,当即扑通一声跪下,发誓说他死也不会违抗父汗之命。成吉思汗又向他重复了几遍上述斥责之词,最后他问察合台道:“此话当真?汝果能践所言么?”
    “如若食言,”察合台大声说,“甘愿受死!”
    “好,”成吉思汗说,“蔑忒干已被敌人射杀。汝不得哭泣悲伤。”
    对察合台来说,这简直是一声晴天霹雳。但他渴力忍住了泪水。但是,饭后,他找借口跑出营帐,躲在一处痛哭了一场,借泪水安抚他那颗破碎的心。
    花刺子模帝国王位继承人扎兰了王子逃到了位于巴米安东南约150公里处的哥疾宁城。这个城市建于突角形的山崖上,孤零零地处于吉尔寨地区的高山草原之中。吉尔寨北面是一派新的山峦,山峦绵延而去,至远方与科赫巴巴相邻。在哥疾宁,扎兰丁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门万人)。这支骑兵中部分是突厥雇佣军,部分是阿富汗土著兵。一支蒙古军队前来围攻哥疾宁附近山区的一个要塞,竟被扎兰丁的军队击溃,损失了1000人。
    成吉思汗听说扎兰了又出现了,遂派“义弟”失乞忽秃忽率领一支军队(约3万到4.5万人)前去作侦察性进攻。失乞忽秃忽的军队同扎兰丁的人马相遇于八鲁湾城。这个八鲁湾城很可能不是位于喀布尔以北喷赤哈尔河谷中的那个八鲁湾市,而可能是位于喀布尔以南卢加尔可源处的那个也叫八鲁湾的城市。两军相遇,激烈厮杀了一整天,不分胜负。天黑以后,双方鸣金收兵,各自退回本营。夜间,失乞忽秃忽心生一计:命令每个骑兵缚一毡像人于从马上,以使敌人误认为他又有了援军(这一计策差点儿获得成功)。第二天一早,扎兰丁手下的将领看见蒙古军排成两列,果然以为其他的蒙古骑兵已赶来增援失乞忽秃忽,便提议撒退。但是,扎兰了却坚持要厮杀,不许后退。他命令所有的骑兵下马,各人将马缰绳系于腰带上,沉着地站在那里等待蒙古人进攻。
    战斗又开始了。蒙古骑兵猛冲过来。但是,扎兰了军队一齐张弓攒射,矢如雨集。蒙古军被迫后退,准备重新组织冲锋。失乞忽秃忽挥军第二次冲过来,眼看就要冲到敌人的阵地。就在这时,扎兰了突然响号角,他手下的将士一听,迅疾飞身上马,向蒙古军反扑过来,喊杀声震天。扎兰了军队仗着在数量上占优势,便拉开战线,企图将蒙古军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围住。失乞忽秃忽命令部下视其秃黑(他的军旗)所向,冲突敌阵。但这时,蒙古军队见自已行将被包围,遂大溃,各自策马奔逃。这个战场上溪涧冲沟纷错,蒙古骑兵奔至沟边,来不及收缰,马匹纷纷颠落。而扎兰丁的骑兵却稳骑马上,挥刀大肆劈杀。就这样,这支蒙古军队大部被消灭了。扎兰丁的军队素以残酷著称,比人们常常责备的蒙古军残酷得多。例如,他们把铁钉钉进蒙古俘虏的耳朵,以此取乐。
    部分蒙古军狼狈退出八鲁湾。蒙古军队的声威难道就这么完了吗?得悉失乞忽秃忽溃败,成吉思汗克制住了自己的愤怒情绪,怒而不形于色。这是他的天才的秘密之一。当时,他仅对失乞忽秃忽说:“汝失乞忽秃忽扭于常胜,未受挫折,今遭此败,当以为戒。”
    成吉思汗立即行动,亲自率领南行,向哥疾宁方向疾进。在两天的急行军中,马不停蹄,军不及炊,沿途但以啖米充饥。来到八鲁湾战场后,他命令失乞忽秃忽解说当初两军对阵的情形。失乞忽秃忽只好如实汇报当初厮杀的情况。成吉思汗听完,便责备失乞忽秃忽指挥失当,不善于选择作战的有利地形。尽管他对失乞忽秃忽充满友情,但他仍严肃指出,失乞忽秃忽应对这次失败负责。
    成吉思汗率军进至哥疾宁城下,方知扎兰丁已不在此城。原来,在取得出于预料之外的八鲁湾大捷以后,扎兰丁属下的阿富汗人和突厥人之间即出现不和,导致部队分裂,各部引军散去。在这种情况下,扎兰了自知无足够力量守城和抵抗蒙古大军,于是率领本部人马向印度——阿富汗边界逃遁,来到般扎卜(即旁遮普)。成吉思汗下令部队全速前进,跟踪追击。蒙古大军深夜赶到申河岸边时,花刺子模王子扎兰丁正在为次日(122年11月24日)晨渡作准备。成吉思汗马上命令部队布阵数列,向河岸作堰月形,进围扎兰丁及其为数不多的军队。次日黎明,蒙古军发起攻击,冲向扎兰了军队,击破其防线,击溃其两翼人马。蒙古军队的偃月形包围圈越收越小,步步进逼扎兰丁。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成吉思汗禁止将士放箭,因为他想活捉扎兰丁。花刺子模王子扎兰了英勇奋战,一直坚持到中午。最后,他发现无法冲出重围,遂易健马,作最后一次猛烈冲锋,以摆脱对方的纠缠。经他这一冲,蒙古军队便稍稍后退了一些。这正是扎兰丁所希望的形势。正在蒙古军稍往后退时,他突然勒转马头,打马向申河岸边冲击。他自负盾牌,手持军旗,飞马奔上两丈多高的河岸,纵马一跃,连人带马投入申河,鬼水追去,抵达对岸。成吉思汗飞马来到陡峭的河岸。手下将士欲赴水追捕扎兰丁,成吉思汗力阻之,并指示其诸子,要他们向扎兰丁的勇敢精神学习。
    在这次战役中,扎兰丁是唯一坚持同成吉思汗作对的人。成吉思汗对扎兰了采取了宽厚大度的态度,更确切地说是骑士式的英雄敬雄的态度。但对于扎兰丁手下的人,成吉思汗却表现得像往常那样严厉。扎兰了纵马跃人申河岛水而去时,他手下的一部分士兵也跟着跳下水,向对岸游去,另一部分士兵则留在此岸,没有跳下水,成吉思汗见此,便命令部队向跳下的扎兰丁的士兵放箭,将这些士兵射杀水中,并命令将留在此岸的这部分扎兰丁的士兵全部杀死。落人蒙古军手中的扎兰丁之诸子也被无情地处决了。

举报

第67章从摧毁城市到开始领悟城市文化
    当时,成吉思汗并没有在印度土地上继续追击花刺子模王子扎兰丁。到了第二年,他才命令人刺那颜(札刺亦儿部人)率领一支军队侵入印度河东岸地区(木勒坛一侧)。这只是没有任何真正军事价值的侦察性袭击。旁遮普地区夏季炎热非常,在蒙古草原上和西伯利亚泰加森林中生活惯了的蒙古人不堪此等酷热,在包围木勒坛后不久就解围而去。这些蒙古军只在木勒坛和刺火儿等省劫掠了一阵,随后即返回阿富汗与主力汇合。
    但是,成吉思汗却拿阿富汗和呼罗珊境内的各城来出气,在这些城市中发泄他的复仇怒火,因为这些城市程度不同地支持扎兰丁的反扑企图。公元1222年春,窝阔台率军前去惩罚哥疾宁,因为哥疾宁正在成为逃亡的王子扎兰丁东山再起和组织反扑的据点。他借口要检括人口,将哥疾宁居民全部赶出城,然后进行大屠名人轶事杀。除了技术熟练的工匠以外,哥疾宁全市居民悉被杀害。那些被免死的工匠将像其他城市被俘工匠一样被送往蒙古去做工。哥疾宁城遂被彻底摧毁。
    接着,蒙古人又去摧毁也里。原来,得悉扎兰丁在八鲁湾取得胜利的消息后,也里居民即举行起义,反抗蒙古人的统治。成吉思汗派额勒只吉歹率领一支蒙古军队去攻击也里。同时受额勒只吉歹指挥的还有从附近征集来的大约五万民兵。守城军民知道自己不会受到宽恕和怜悯,遂坚决抵抗,多次击退蒙古军的进攻。但不久,城内人发生分裂,额勒只吉歹利用这一形势,攻占了也里城(公元1222年6月14日),屠名人轶事杀了全体市民。蒙古军在这里烧、杀、劫掠、摧毁,整整忙了一个星期。当蒙古军队离开也里城以后,城破以前设法逃入附近山谷和山洞因而免遭屠名人轶事杀的一些市民又回到了这片废墟上。蒙古人早料到会有此事,不久,一支蒙古骑兵回到也里,屠杀了这些返回的市民。
    在马鲁,尽管上次拖雷进行了十分有步骤的洗劫和破坏,有些市区仍然存在。而且,由于木尔加布河谷十分肥沃,所以,拖雷一撤走,这座城市又很快热闹起来。八鲁湾战役的胜利使这些可怜的人们欣喜若狂,他们也认为花刺子模帝国开始反攻的时候到了。在扎兰丁的旧军官们的帮助下,他们迅速修复了城墙和保证马鲁城灌溉用水的木尔加布河河堤。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蒙古人委任的马鲁市行政长官(一个波斯人)也被处死了。现在,蒙古军对这座城市进行报复的时候到了。朵儿伯率领的一支蒙古军(5000人)攻破该城,屠名人轶事杀了全体居民,摧毁了尚存的市区。与此同时,巴里黑城也遭到了第二次更加全面的破坏,全城居民悉被杀戮。
    正像呼罗珊各地一样,阿富汗各地也遭到了再次破坏,已无力掀起新的反抗运动支持扎兰丁了。阿富汗境内的城市全被彻底摧毁,就像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一样,剩下的仅是一堆堆废墟而已。河堤被掘,灌溉渠被毁,渠道所经过的地方成了一片片沼泽地;粮食通通被付之一炬;果树被齐根锯倒;抵御风沙侵袭蔓延、保护农作物的防护林带变成了一片被砍伐在地的烂木;田园荒芜,杂草丛生,几千年以来辛勤开垦出来的耕地又变成了荒草地;果园失去了保护,只好听任来自草原和沙漠的风沙横冲直撞,吞食掩埋。昔日,那些绿洲的名字是那么迷人而悦耳,绿洲上矗立过诞生《一千零一夜》优美故事的城市(阿拉伯——波斯文明的美丽花朵,古老东方的奇观)。然而现在,这些美丽的绿洲变成了一片片干燥的草原。这些荒凉干燥的草地,借着蒙古游牧人的力量,蔓延扩展,控制了整个地面。这简直是大劫之后的大地的死亡。从此,伊朗东部地区就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也永远无法恢复昔日的勃勃生机了。
    公元1222年秋,成吉思汗离开这些被蹂名人轶事躏和被摧毁的城市,北渡阿姆河,回到河中地区。同呼罗珊地区相比,河中地区受到的破坏是比较轻的。经过不花刺时,成吉思汗怀着一颗好奇心让人向他粗略介绍了伊斯兰教。一个刚刚给伊斯兰世界带来有史以来最可怕灾难之一的人,现在竟然要领教伊斯兰教教义,这未免有些奇怪。不过,成吉思汗当初并没有打算向伊斯兰教宣战,甚至没有觉得有向伊斯兰教开战的必要。他和他的将士们只想惩罚花刺子模人,因为花刺子模人杀害了他的商队和使臣,践踏了我们所说的贸易自名人轶事由原则,侵犯了人权。在战争中,成吉思汗又进一步惩罚花刺子模人,因为花刺子模人杀害了他的女婿,射杀了他心爱的孙子。当然,他们是按照蒙古的原始的方式进行惩罚的,是按照蒙古人所熟悉的惟一方式(因为他们当时是未开化的“原始人”)进行惩罚的。出现如下令人惊奇的鲜明对比情况的原因正在于此。笔者一再指出的这种鲜明对比就是:一方面,成吉思汗的士兵大肆进行恐怖屠名人轶事杀,另一方面,成吉思汗本人又常常表现出固有的克制态度,不动摇的道义精神,发自内心的宽宏大度。
    正因为如此,他现在对伊斯兰教发生了兴趣。他让人给他讲解古兰经的原则,并表示赞成这些原则,因为伊斯兰教信徒们信奉的真主同突厥——蒙古人信奉的天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谴责麦加朝圣的原则,因为他认为天是无处不在的。在撒马尔罕,他命令今后应以他的名义祈祷,因为他已取代漠罕默德苏丹,他已同时是花刺子模的君主。这样,他就把伊斯兰教尊为国家的宗教之一,使伊斯兰教同蒙古人信奉的萨满教和克列亦惕人信奉的聂斯脱利派基督教处于了同等的地位。因呼罗珊和阿富汗的被破坏而感到惊恐不已的伊斯兰世界都称成吉思汗为“被真主弃绝者”和“魔鬼”,而成吉思汗却打算要他的新的穆斯林臣民视他为伊斯兰教“教皇”和合法的苏丹。诚然,他摧毁了(摧毁得是多么彻底啊!)呼罗珊地区的城市文化,但是,并不能因此说他敌视城市制度的原则,尽管他实际上并不十分理解、甚至在开始时根本不理解这种原则。他缺乏的只是学习,他迫切需要学习。
    这时恰恰有两位穆斯林自告奋勇地向他传授关于城市的知识。这两个人都来自花刺子模玉龙杰赤,住在河中,都是过定居生活的伊朗化了的学者、法律人材和行政管理人材,一位名叫马哈木。牙刺瓦赤,另一位是马哈木。牙刺瓦赤之子,名叫麻速忽。牙刺瓦赤。他俩向成吉思汗阐述了城市居民集结区对一个游收征服者可能带来的好处;管理城市和从中得利的艺术。这种课程使成吉思汗十分感兴趣(大家知道,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成吉思汗的主要优点之一)。听了这两位穆斯林的讲解以后,成吉思汗当即请他二人为他服务,留用了他二人。他明智地委任这两个人配合蒙古行政管理官员管理东西突厥斯坦的古老城市:不花刺,撒马尔罕,喀什噶尔以及和田。
    委任这两名穆斯林学者管理城市,这是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一生中的一个重大抉择,一大成功和一个重大转折。在这以前,他还完全不懂得城市的作用和地位。现在,他开始适应由他的胜利对他产生的影响,开始向各文明古国学习。他出人意外地成了这些文明古国的王位继承人,而且势必会成为使这些文明古国继续发展的新的统治者。
    他对中原哲学家长春真名人轶事人的友谊表现了他性格的同样有趣的另一面,也可以说是他的文化潜在性的另一面。

举报

第68章成吉思汗与死亡问题:召见炼丹术土
    笔者已经叙述过,在远征花刺子模帝国前夕,成吉思汗已经考虑到了死亡问题,已经考虑到了战死沙场的可能性,已经对后事作了安排,尽管他当时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但从那时起,死亡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在纠缠着他,常常索绕在他的脑际。在中原战场上时,他听说有一种“长生不老之药”,一种道教魔术师掌握其秘方的可以使掌握道教奥义的人长生不老的神秘饮料。当时,成吉思汗侵入中原北部时甚至还风闻有一位非同小可的道教首领,名叫丘长春。他决心把这样一位重要人物收罗到身边来。他显然认为,这个人物就是类似高级萨满的人物。早在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就已遣使召丘长春前往他设在乃蛮地面的斡耳朵晤谈。
    实际上,丘长春恰恰是另外一种人,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巫师,而是一位思想家兼诗人。古代的道教内容,除了炼丹秘诀以外,还包括一种具有惊人力量的哲学体系,一些沉思默祷的方法。这种沉思默祷的广度与深度,很少有其他的修身养性之道能与之相比。
    道教的圣经《老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调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
    这位哲人通过沉思默想使自己进入角色,使自己同推动万物运动变化的无名力量浑然为一体。
    《老子》一书中还记载说:我独泊兮其未兆,荒兮其未央,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兮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
    毫无疑问,像丘长春这样一个是能够理解这些只有靠心领神会才能明白的概念的。但是,敦厚朴实的蒙古人却只能把他们所听到的这些概念看成是一种神秘的“权力”的表现,他们渴望得到拥有这种神秘“权力”的秘密。正像一位波斯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成吉思汗已是一位世界征服者了。他现在有待于征服的是那些古老的秘密。只要掌握了这种秘密,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天力。他造使召见长春真名人轶事人,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13 01:12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25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