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在线阅读,成吉思汗的一生

第76章“吾儿,父殆至寿终矣……”
    公元1227年即将来临。这即将来临的一年,将是成吉思汗一生的最后一个年头。公元1226年11月21日至12月ZI日,即公元1226年年底,他率军前去围攻灵洲(或曰灵武郡)。蒙古编年史作者称灵州为朵儿蔑该城。该城离唐兀惕首都兴庆约30公里,同兴庆分处黄河两岸。唐兀惕王从兴庆派来一支援军,企图为灵州解围。成吉思汗率军来战这支援军,两军相遇于布满池塘的平原上。这些池塘是黄河泛滥后形成的。此时正值冬季,池塘已结冰。经过厮杀,唐兀惕援军被击溃,蒙古人进而攻陷并洗劫灵武郡。
    蒙古军队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是西夏首都兴庆城。蒙古编年史作者称兴庆为额里合牙,马可。波罗称兴庆为埃格里盖牙。该城建于离黄河约7公里处。万里长城沿黄河左岸延续到兴庆以后,便停止顺左岸延伸,转向右岸。兴庆受益于黄河颇多,黄河流到此处,造就了许多复杂的小洲。这里有许多灌溉渠,通过灌溉渠引来的黄河水确保了此地土壤的肥沃。兴庆周围的灌溉渠修于公元之初,表明了中国古代技术人员的高超技术水平。他们将这位于两片沙漠之间的舌形地带改造成了肥沃的绿洲。笔者已指出过,兴庆还是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中心,特别是兴庆出产的白驼毛纺织品遐尔闻名,曾被马可。波罗肯定地誉为“世界织品之最”。这里的居民多数信仰佛教,但也有许多富裕的聂斯脱利派基督教徒(他们有三个教堂),这也可以说明当时兴庆的商业很兴旺。
    公元1227年初,成吉思汗留下一支军队围攻兴庆,自己则率领大军前去征服黄河上游各地。2月初,他首先进攻位于兰州酉南约100公里处的河州。河州地处中原与西藏的相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地区,黄河过处,形成黄土或花岗岩峡谷(深五百米),河水在草原河谷中,在池塘与锥状三角洲之间婉蜒曲折流淌着。这是一个偏僻而不开化的地区。由此往西是西宁(在青海湖方向)。西宁周围在当时是更为荒凉原始的地区。青海湖是中原和西藏在地理上的最后分界处。那里的高原海拔高达2000米至3000米,高原上有条条峡谷,道道山梁(祁连山的分支)。西宁市场控制着商队通道,是通向青藏高原和拉萨的商路咽喉之地。
    公元1227年3月,成吉思汗进兵攻陷了西宁。同年4月,他又率兵离开甘肃省西界,来到这个省的东界六盘山。径河从六盘山而下,向东南注人渭河和长安平原。成吉思汗在六盘山龙德(径河发源处附近)度过春末。5月底或6月上半月,他重登六盘山避暑(六盘山山脉有的地方海拔高达3000米)。而后,他下山,南行60公里,来到清水县。在清水县,六盘山山梁梁的南部分支巍然高耸,俯瞰着幽深的渭河河谷。自上一年受伤以后,成吉思汗的身体一直没有复原,他似乎已越来越感到体力不支了。此时的成吉思汗对自己健康状况已不抱什么幻想,他只要求(更急迫地要求)他的将领们赶快攻下唐兀惕首都兴庆。
    兴庆守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同守军一起被围困于城中的西夏新主李现还企图拖延时间。他要求蒙古军给他一个月期限准备投降。6月上半月,他终于被迫投降。投降时,他带着丰盛的礼物张大排场地来到蒙古军营地。成吉思汗家族的史家津津有味地列举了当时李现献出的礼物:光彩夺目的金佛像、金银器皿、童男童女以及马匹骆驼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按蒙古的礼仪规定,以“九九”为数奉献。但是,尽管献上(只是稍迟了些)了这么丰厚的礼物,尽管保证屈服称臣,李现仍没有如愿得到成吉思汗的接见,或者更准确地说,他只被允许在门前下谒见成吉思汗。实际上,这种接见形式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人们以为成吉思汗接见了李现,但当时成吉思汗的病情已很严重,举行接见仪式时他很可能没有在场。再说,成吉思汗已事先命令心腹将领脱仑扯儿必处死这位唐兀惕末代王。可以想象,脱仑扯儿必已愉快地执行了这一命令。
    在诸将正在攻陷敌人的首都兴庆时,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正在甘肃省东部山区度过他一生的最后几个星期。对于他来说,此时是认真严肃地考虑接班即继承问题了。在他的诸子中,长子术赤(虽然术赤确实是他的儿子,但许多人仍怀疑这一点)似乎只得到了他的带勉强色彩的父爱。在最后几年中,术赤的行动似乎也有些奇怪。在摧毁花刺子模帝国以后,成吉思汗于公元1223年春在塔什干以北围猎,术赤没有赶来同其父汗会合,而是赌气呆在他的封地(西伯利亚——突厥斯坦草原),而且从此没再露面。他感到周围的人都心照不宣地认为他是私生子,他因此而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还有一种可能是,父汗更偏爱窝阔台,让窝阔台而没有让他继承汗位,他在为此而气恼。他是否准备叛离?成吉思汗曾一度怀疑到这一层。据说就在这一年即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曾打算派兵去对他的这个儿子进行惩罚性征讨。但成吉思汗很快又了解到,术赤没有应父命会师,是由于在生病,因为这位“长子”已于公元1227年2月左右病死在他的封地咸海以北。
    在剩下的三个儿子中,察合台当时不在西夏战场,他率领后备军停留在蒙古。一天,成吉思汗忽得一梦,遂据此而预知自己死期将至。于是,他派人将另两个儿子窝阔台和拖雷召到身边(当时此二子正驻兵于附近)。当时将校满帐,成吉思汗命这些将领暂避,接着就秘密叮嘱他的这两个儿子(他俩一直是成吉思汗最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爱的儿子)说:“吾儿,父殆至寿终矣。赖长生天之助力,吾已为汝等建此大帝国。自国之中央达于四方边极之地,皆有一年行程。设若汝等欲保其不致分解,则必同心御敌,一意为汝等之友朋增加富贵。汝等中应有一人承大位。吾死后,汝等应奉窝阔台为主,不得违我遗命。察合台不在侧,应使其勿生乱心。”
    成吉思汗的病情越来越恶化。当此弥留之际,他仍不忘对金国的战事,因为,虽然唐兀惕首都已指日可下,但蒙古的世敌金王却一直据守着河南,而河南开封又似乎是不可攻破的坚固堡垒。病危的成吉思汗想到了他一生事业尚未完成的这一部分。他向幼子拖雷等人秘授了攻取开封的战略。他对拖雷等人说:“金精兵在潼关(潼关是河南陕西一侧的门户),南据险山,北限黄河,难以遽破。从此进兵,势难取胜。应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可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开封。届时金急,必征屯集于撞关之精兵。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为时已晚。即使彼撞关援兵赶到,必定人马疲惫而不能战。如此,则破开封易矣。”
    这就是成吉思汗弥留之际在病床上向其子拖雷和众将等人口授的最后的作战计划。6年后,拖雷率领众将很好地实施了这一计划。由于这一计划是成吉思汗生前制定的,因此,蒙古人在公元1233年5月攻破开封实际上应该是这位刚强的太祖皇帝个人的胜利,虽然这一胜利是在他去世以后才取得的。
    病危的成吉思汗还想到要彻底地向唐兀惕报仇雪恨,彻底消灭唐兀惕人。他的这一愿望也是在他死后才得到满足的。他病危时,西夏首都兴庆正在陷落。成吉思汗心里清楚,如果他在这个时候死,那也是唐兀惕人导致的,因为正是这些不忠的附庸迫使他带病继续征战。因此,他下令一定要将兴庆的军民,不分男女,自父母至其子孙之子孙,全部斩尽杀绝。他指示部下说,他死后,作为献于他的遗体前的祭品,应当告诉他:大仇已报,唐兀惕王国已经消失,不复存在了。成吉思汗还遗命说:“每饭则应告朕:唐兀惕人已被灭无遗矣!大汗已珍灭其种矣!”
    就这样,成吉思汗临终以前就已决定以屠名人轶事杀整整一个民族来作为自己死后的葬礼。不过,后来唐兀惕人并没有一个不留地全部被杀绝,因为,仅陪伴成吉思汗最后一次远征的也遂一人就得到了许多唐兀惕人,这些唐兀惕人都成了她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
    成吉思汗病危时对其忠实的将领脱仑扯儿必说了一些充满友情的话,因为上一年他从马上摔下来后,脱仑扯儿必曾建议推迟远征。他对脱仑扯儿必说:“朕与阿儿不合行猎而受伤之后,惜朕性命,为使朕及时休养以期痊可而建言者,乃汝脱仑也……朕未从汝之建言,盖因朕为惩彼唐兀惕人而来,以彼等之毒言而来也……赖长生天之力,仇已报矣……唐兀惕王所献之财物,华帐,金银器皿,朕特赐予汝,汝脱仑其取之。”
    据一位编年史作者记载,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临终时情绪很伤感,他忧伤地说:“朕之子孙后代将衣金衣,就美食,跨宝马雕鞍,拥绝色美妇。然彼等将不复记忆,此等荣华富贵所赖何人而有之也……”
    公元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病逝于甘肃东部山区渭河北面的清水县(当时他正在那里避暑养病),终年刚刚60岁。

举报

第77章像雄鹰盘旋于天宇……
    这位曾是世界征服者的人物的灵车从甘肃运到了蒙古圣山——肯特山。蒙古有一首叙事诗记载了成吉思汗灵车运行的情景。这首叙事诗初稿于公元17世纪上半叶,是蒙古优秀的叙事诗之一。
    当初,成吉思汗死后,人们把他的遗体放在一辆车上,准备运往他的家乡。灵车开始启动,全军悲悼哭泣。就在这一片呜咽声中,灵车缓缓前进着。一位名叫客列古台的将领随车一边呜咽,一边呼唤着死者,泣而招之日:
    鸣呼,我主!
    雄鹰腾飞民之上兮,汝昨非翱翔于天宇耶?
    呜呼,我主!
    灵车轧而行兮,今岂载汝而去耶?
    呜呼,我主!
    贤妻爱子世所罕兮,汝果离之而独去耶?
    呜呼,我主!
    忠臣良将愿效命兮,汝岂弃之而不惜耶?
    呜呼,我主!
    雄鹰矫健展翅飞兮,汝昨非盘旋于天宇耶?
    呜呼,我主!
    马驹欢跃狂奔驰兮,汝岂忽而倒地耶?
    嫩绿新革正值春兮,竟遭暴风而折披耶?
    六十年征战擎大意兮,今将住合乐一统兮,汝岂离费而去耶?
    汝岂堰眠而不起耶?

    灵车在哭声中行进着。突然,车轮陷入泥泞,灵车止了。最强壮的马匹,加上在场的将士,一齐努力推拉,但无济无事,灵车依然纹丝不动。于是,客列古台又开始呼唤成吉思汗的英灵:呜呼,我主!汝为人杰,天之骄子,受长生天之遣,降临人世,汝欲抛弃忠实之百姓耶?汝欲弃我等将士而去耶?汝有——富饶美丽之家乡,与汝同样高贵之贤妻。坚如磐石之政权,精心制定之法律。昔日星散之百姓,今已十户为一体。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汝有——威严之宫殿,心爱之嫔妃,华丽之金帐,正义为基之社稷。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斡难河畔迭里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李勒答合,印有汝孩提时之足迹。那里是生汝之土地,那里有哺育汝之泉水。那里有众多蒙古兄弟,那里有汝之臣佐、王族与显贵。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汝家族之九足,咯咯雷鸣之大鼓,声传千里之号角,音色悠扬之长笛,克鲁伦河畔之草原,汝荣登大汗宝座之场地!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孛儿帖,汝之结发爱妻,盛友如云,不渝之友谊,统一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结,伟大之民族,强盛安定,巩固之社稷。凡此一切之一切,均在漠北之草地!鸣呼,我主!汝奈何欲弃汝之蒙古百姓耶?岂因此地风和日丽耶?岂因唐兀惕已服汝之法律耶?岂因西夏王后更为娇丽耶?呜呼,我主!我等已不可为汝之盾牌也,但愿运回汝之高贵遗体也,将汝不朽之躯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与汝妻也,慰汝之百姓殷切心意也。呜呼,我主!汝其行也,且莫迟疑。
    客列古台的招魂词刚一念完,原来纹丝不动的灵车忽然又启动了。送灵车的队伍缓缓向蒙古北部走去。
    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在一段时间内是严格保密的。不让这一消息在尚未臣服或刚刚表示臣服的人们中传播,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当时蒙古人尚未采取适当的预防意外事件的措施。为了不走漏风声,送灵车的队伍沿路遇人则尽杀之。那些偶然碰到送灵车队伍的人都被当成或多或少是可疑的人而遭到了不幸。同时,这也是阿尔泰山地区的古老风俗:为死者寻找其在阴间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仆。所以,送灵车的人除了杀掉所碰到的人以外,同时还杀掉了这些人的牛马等牲畜。当时,送灵车的人一边杀一边说:“到阴间侍候我主去罢!”
    等到灵车被送到位于克鲁伦河上游的皇家大营时,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才得以公布。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遗体被陆续轮流放在各翰几朵。翰儿朵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官帐或行宫,也是其主要妻室所居之宫。诸亲王、公主和将领得到拖雷发出的讣告后,即从这个庞大帝国之各地前来奔丧,哭泣着向遗体告别。远道者走了三个月才赶到。

举报

第78章在上面,密林中,某树下……
    全体蒙古人都来到这位为他们建立“世界帝国”的人物的灵枢前排队哀悼。接着,下葬仪式开始。墓地在不儿罕合勒敦群山(即今之肯特山)之一山坡上。这个墓地是成吉思汗生前自己选择的。不儿罕山合勒敦山是古代蒙古人的圣山。以前,成吉思汗年轻遭难之时,不儿罕合勒敦山曾救过他的性命,以那稠密的森林掩护了他。后来,每当他要作出重大决定时,在他一生的各个转折关头,在他要进行大规模战争之际,他都要登上不儿罕合勒敦山,祈求蒙古人的上帝长生天的护佑,因为据说长生天就在不儿罕合勒敦峰顶。不儿罕合勒敦是三河之源,斡难河、克鲁伦河和土拉河从不儿罕山奔腾而下,灌溉着蒙古部祖传的牧场。据说当年有一天,成吉思汗在不儿罕山打猎,在一棵大树下休息,默思移时,起身时说:将来死后,可葬于此。
    成吉思汗死后,其诸子遵其遗命葬他于此地。葬仪结束后,这里成了禁地。人们让树木丛生,成为密林,为的是荫蔽其葬地,使人不辨其墓在何树下。至今这里没有任何标记表明墓之确切地点。
    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从此就长眠在这床由雪松、冷杉和落叶松大树林组成的大被下了。北面,是无边无际的茂密的西伯利亚泰加森林,泰加森林一年之中八个月处在冰天雪地之中。南面,是向远方伸展的广袤而起伏不平的大草原,春暖时节,草原上繁花点缀,蝴蝶乱飞。该草原一直向南伸展,最后变成了黄沙滚滚的浩瀚的戈壁滩。在蒙古,有时人们会看到,一只黑羽金眼雄鹰——蒙古的天之骄子在天空振翅翱翔,迅速地飞越地面上的一个地区又一个地区。这是成吉思汗一生经历的形象体现。他一生东征西讨,南攻北伐,从森林环绕的贝加尔湖到流水滔滔的申河(印度河),从咸海周围的大草原到古老中国的华北大平原,到处都有他战马驰骋留下的足迹。
    其他的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子孙)最后也长眠在不儿罕山,但他们的酣梦常常受到络绎不绝的来访者的打搅。这些来访者在他们的墓地上,没完没了地打听着他们命运的秘密。而他,却安息在山上,任何人不得人其林,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确切的墓葬点。他出生于蒙古土地上,又回到了这片土地的怀抱。这片土地保护着他,藏匿着他,他永远地同这片土地融成了一体。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13 01:11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25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