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鼎记_黄易武侠小说全集

第十五章进京告状
    九日这天。
    正是所谓“三、六、九、往外走”的吉日。
    努尔哈赤就在这天清晨,备好八十匹马,十辆大轱辘车,共一百零八人,赶着朝贡马车,浩浩荡荡由费阿拉城出发,前往北京。
    北京是辽,金、元、明四朝的古都,是北方政、经济、文化的中心。
    今日此行,他既有政治目的,又有怀古之情。
    他们踏上千里驿道,晓行夜宿,催马赶路。
    经过十多天的劳顿。
    终于到达北京城。
    同行的柯什柯,前些年曾进过京,他既熟悉路,又了解进朝贡的规矩,所以望见城楼之后,他就向大伙介绍道:“北京城分内城、外城、宫城。内城就是皇城,宫城也叫紫禁城。外城有七门,内城有九门。九门是最讲究的,各门通什么车,都有死规矩。正门叫正阳门,专走皇轿宫车,东门朝阳门,专走粮车,东直门走木材车,西边的阜城门,走煤车,西直门走水车;北边的德胜门走兵车,安珲门走粪车……”
    “噢!原来如此。”
    额亦都顿开茅塞,习惯地抹了抹后脖梗子,又问道:“那我们走哪个门呢?”
    柯什柯掸了掸身上的尘土,接着说道:“大明朝管我们女真人叫夷人,按规矩,要从东直门进。因停下后,要到礼部禀报,然后由衙门里的人出来,把我们领进内城,抬着贡盒,进献给皇上,然后领赏赴宴。”
    说话间,不知不觉来到了东直门。
    努尔哈赤想起了与朱少阳约在永安客栈会面,便令大家住在了永安客栈里,安顿好车马。
    吃过早饭,努尔哈赤就派安费扬古带着两名兵士,到礼部去禀报。
    他自己决定回房间休息一会。
    刚上了楼梯,只见一人走了过来,对他说道:“佟兄弟果然有信。”
    努尔哈赤定眼一看。
    此人正是朱少阳,他于五日前到达了客栈。便在此等候努尔哈赤。
    两人进了房间,互相聊了起来。
    朱少阳切好一碗茶,递给努尔哈赤,说道:“佟兄这些日子可是有名之人。”
    努尔哈赤不解地问道:“朱兄何出此言。”
    朱少阳笑了笑,说道:“如今谁不知道关外出了个英雄名叫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说道:“朱兄说笑了,在下只不过是领兵打了几场小仗,何以称之为英雄?”
    朱少阳喝了口茶,说道:“佟兄,你所托付之事,在下已为办妥。”
    说罢,便从怀里掏出了帐折。
    努尔哈赤接过来一看,正是自己所需,心中不禁一阵心喜,将帐折收好后,说道:“朱兄,在下的此言谢了,至于朱兄的事,请听在下说来。”
    努尔哈赤呷了一口茶后,继续说道:“朱兄,你可曾知道刘伯温吗?”
    朱少阳说道:“这个在下知道,刘伯温乃明朝开国元勋,是朱元璋身旁的军师。”
    努尔哈赤听朱少阳回答后,又问道:“那么朱兄你是否知道刘伯温曾叫人绘制过四景图吗?”
    朱少阳闻此一问,不禁摇了摇头说道:“这个在下就不知道了,莫非在下所寻之鼎与此图有关吗?”
    努尔哈赤笑了笑,说道:“朱兄你所寻之鼎是与此有关。不过这四景图是四幅图,而不是一幅。”
    朱少阳听罢,继续问道:“那么佟兄你是否知道这四幅图的下落。”
    努尔哈赤点了点头,说道:“知道,这四幅图分别在四个不同的地方,一幅在皇宫。一幅在神鹰帮帮主铁爪神鹰魏世骏手中,一幅在沈阳总兵贺世贤手中,另外一幅则在李成梁手中。”
    朱少阳一听,心中不由想道:“看来,取这四幅图并不容易,自己如今身在都城,看来自己得先取皇宫中的一幅了。”
    沉思了一会,他又向努尔哈赤问道:“佟兄,请恕在下冒昧问一句,不知佟兄的消息是从哪里得来的。”
    努尔哈赤闻之笑了笑,说道:“这个消息是在下的一位朋友相告,朱兄敬请放心,消息如有不实,你尽可来找我。”
    说罢,两只大眼瞥了朱少阳一下,朱少阳被努尔哈赤这一说,不禁有点自责了起来。
    于是他尴尬地笑了笑,说道:“佟兄,在下刚刚冒犯之处,希望原谅,如果没有什么事,在下想先走了。”
    说着,便要告辞而去。
    努尔哈赤似乎想起一事,忙叫住了朱少阳,用一种诚恳的语气说道:“朱兄,不知您是否愿意与我一起共伐杀场?”
    朱少阳回首答道:“佟兄,在下何德何能,如何能与你一同共战沙场呢?”
    努尔哈赤认真地说道:“不,朱兄,以你的身手和胆识,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很希望你能加入我的军中。”
    朱少阳见对方如此至诚相邀。
    沉思了片刻,说道:“博兄,在下仍重任在身,不能答应此事,日后如有机会,在下甘愿效力!”
    说完,抱了抱拳,转身离去。
    努尔哈赤见他如此坚决,也不便再作挽留,望着朱少阳离去的背影,长长地叹了口气。
    努尔哈赤稍稍休息,觉得客店里太憋闷。
    于是,就独自走出客店,顺着一条南北大街,闲逛散步。
    “请问大人,您是不是建州左卫的都司爱要罗努尔哈赤阁下?”
    努尔哈赤一怔。
    眨着眼,好生疑窦。
    那人见努尔哈赤心迟凝,便自荐道:“我是抚顺东关商贾佟养性,十多年前曾在高山尔见您一面,不知您是否记得?”
    努尔哈赤当然是记得的,佟养性从小经商,闯荡江湖,善于逢迎,笑着说:“大人龙颜凤目,伟躯大耳,叫人过目不忘,所以说……”
    话语未尽就大笑起来。
    两人一见如故,佟养性就把努尔哈赤请进隔壁一家茶馆,在墙角找到两个座位,叫了一壶茶,边喝边谈。
    原来,一个月前佟养性到广宁卖貂皮,被李成梁的儿子无理扣留。
    佟养性通过抚顺游击,进京告状,并告到张御史那里。
    状子已经递上,他正等候消息。
    修养性遇到知音,滔滔不绝地说道:“宫内御史张鹤鸣也是反对李成梁的。都司大人,您好歹是建州卫的一个都司,如果您能把您的经历跟张御史禀告,也够他李成梁喝一壶的!”
    努尔哈赤试探着问:“佟大人,你和张御史的交情怎样?”
    “没说的,没说的。”
    佟养性嘻嘻哈哈地说:“后天,张御史请我到府上喝酒,都司大人,如果您能抽出功夫,咱们一起到府上,我跟爷荐举荐举,他也一定会欢迎,您看如何?”
    努尔哈赤点头赞许。
    第二天,努尔哈赤带着礼盒,率领十人,在礼部官的引领之下,进皇城进贡、献礼。
    可是,只有司礼监代皇上收下贡品,并将皇上赏给努尔哈赤的绫罗绸缎,瓷器玉雕等物带出皇宫。
    第二天,傍晚,努尔哈赤闷闷不乐地陪着佟养性骑马来到张御史的府上。
    在张御史举办的宴席上,一主二宾,推心置腹,边饮边谈,谈得十分投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御史喝得红光满面,话语如注。
    他谈天说地,讲经论史,说来说去,讲到眼前皇帝及皇宫秘事轶闻。
    努尔哈赤听了眼界顿宽,连连点头称是。
    特别是有关皇帝的正传野史,他听得尤其入迷。
    张御史说,皇帝自十岁登基,十几年来,虽有张居正有辅内阁,但他只知吃喝玩乐,沉于酒色,深于后宫,不闻不问朝纲。
    朝廷上下,宦官恣肆,长此下去,大明江山岂不毁于一旦?
    努尔哈赤见此情景,十分感慨。
    一则,他为张御史的忧国之心而由衷佩服,二则,他又觉得张鹤鸣过于迂腐。
    但从中他得知朝内的种种矛盾。
    他暗想,大明朝如此腐败,如今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推翻它,很难让百姓黎民重见天暗日朗。
    想到这里,他意识到历史的征途,民族的重托以及自己的目标,于是不知觉地把话题转到李成梁的身上。
    提到李成梁,张御史才想起,今天盛宴邀请修养性,努尔哈赤的用意。
    近几年,他常看到朝廷转给它弹劾李成梁的奏章。说他兵权过重,子弟奴仆都加官晋爵,这些人仰仗权势盘剥兵士,鱼肉百姓,恳请皇上治罪于他。
    但,可惜其证多虚,事实甚少。
    近日,他听好友荐举佟养性,要与自己禀报秘事。
    于是三天前,就定下来今日宴请佟养性,以长谈闲叙。一想到正事,张御史仿佛清醒了一些,他为两位客人斟了酒,就开门见山地问道:“佟老弟,您递上的状子我看了,证据可有呀?”
    佟养性听张卸史您自己为老弟,一时受宠若惊。
    他“噌”地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一张黄婊纸写的十人作证的便函,双手递给张御史,说道:“御史大人,这是广宁府十个铺子的店主联合签字画押,他们亲眼看见李成梁的三个儿子带着十个打手,把我的一百张貂皮无理扣留,实际是明抢。他们为了替我出这口气,就联名捐资,为我凑了进京的盘缠,大人……”
    张御史让他坐下慢慢细说。
    佟养性一五一十地细说了一遍之后。
    然后又诚恳地里了一眼努尔哈赤,说道:“御史大人,如果我说的有虚,您就听听建州卫的都指挥使说说李成梁父子的所作所为吧。”
    张御史早就听说女真族出了个英雄名叫努尔哈赤。
    今天一见,果然了现努尔哈赤举止不凡,他听佟养性荐举,就转身说道:“请都司也谈谈在辽东的所见所闻吧?”
    努尔哈赤没有滔滔不绝地陈述李成梁父子罪状。
    而是慢条斯理地从长袖里拿了朱少阳几天前给他的帐折,递给张御史,说道:“这是李氏父子,制造的假的军饷帐折,一万就克扣白银千两,请御史大人过目。”
    张御史一听,如获至宝,一把抓过帐折。
    当他看过一个个军士兵丁的名字,军饷数目,签字画押的手印,就双手发颤地说道:“吸血鬼!吸血鬼!一万多两白银,一口吞掉了!”
    佟养性见努尔哈赤办事件佣有证据,心中十分佩服。
    他眼盯着张御史把状文看完,未等张御史开口,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大人,这只是都司替广宁的百姓兵丁带的部分状文。至于都司他本人的遭遇,也可以证实李氏父子罪恶如山。”
    接着,他一口气把李成梁如何勾结尼堪外兰,错杀女真平民,谋害努尔哈赤父亲祖父,欺骗钦天监,谋害努尔哈赤等等细节做了陈述。
    夜半,三人正唠得投合。
    忽听门外有人吵嚷,张御史一惊。
    张御史差总管到门外察看,原来是巡夜的更卒仇四,路过门口。
    近几年由于朝内派系斗争加剧,时常有密探四处窥视。
    这仇四是张御史的老乡,平日交情甚密。
    当他巡夜来到御史家门,见门边依然拴着女真人特制鞍座的高头大马,心里一怔,暗想:“这要叫作对的狗官发现,岂不又招来是非?”
    于是,他有意真不真,假不假地吆喝一声,以提醒张御史的注意。
    张府的总管走出门外,见是熟人,就招呼仇四进屋。
    仇四提着灯龙,摆了摆手,暗示快把马牵进院里,就扬长而去。
    总管把两匹马李进院里喂上草料,回到上门向张御史禀报了仇四路过的情景,又低头退下。
    张御史听了,对努尔哈赤笑道:“满朝上下都到了这种相互倾轧,戒备的地步,这是不祥之兆呀!”
    佟养性接着说道:“孔夫子早就说‘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我看大明朝分崩离析的局面,太令人痛心了!”
    “所以,作为朝延的御史,我不能袖手旁观,而应除恶扬善,把奸臣贪官除掉!”
    接着,张御史又向佟养性、努尔哈赤透露了朝廷上下对李成梁的看法。
    最后,他肃然而立,一拍桌子,说道:“不除掉李成梁,天理难容!”
    当晚三人分手,拱手告别。

举报

第十六章深夜入宫
    朱少阳在努尔哈赤处获得有关母鼎的消息后,决定设法寻找藏于皇宫中的一张四景图。
    但他对皇宫的内情并不十分了解,但有一点他心中可以肯定,那就是皇宫中的戒备肯定十分森严,取这张图肯定不容易。
    因此,他考虑了半个时辰,打定主意,决定先设法摸清皇宫中有关情况,再依次行事。
    主意决定之后。
    朱少阳便向街上走去,心想可能从老百姓那里能够获得一些情况于是他有意无意地问了些百姓。
    可是却一无所知,因为这些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皇宫的情况,一番打听下来,真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朱少阳真是累极了,回到客栈,吃了晚饭。
    他又沉思了起来,心中决定冒险去皇宫中取这幅画。
    夜渐渐深了,朱少阳打点好行装,打开窗户,施展轻功向皇宫飞去。
    他来到了10米多高的紫禁城的城墙上,只见东南西北名有四座城门,分别为东西午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华门。
    整个宫城以长方形呈现于朱少阳的眼前,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朱少阳俯首下望,只见四座城门各有兵上把守,且人数较多,看来戒备果然森严。
    朱少阳的所在正是紫禁城的正门一午门,在他的下前方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就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桥的北面则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猴守卫在门的两侧。
    朱少阳看清了四周情况,趁卫兵没有回来了之前,他施展轻功越过了太和门。
    刚越过太和门,眼前便出现了三座太殿,这三座大殿正是紫禁城的中心,正是太和殿,朱少阳小心地来到了台基下。
    由于是深夜,再加上朝廷下令晚上太和殿前不准有人出人,所以整座广场及殿前没有一个人影。
    但朱少阳心中不敢大意,静静地等了一会,才迅速地移到殿门前。
    他四下又望了一眼,轻快地打开殿门进入了殿内。
    殿堂内黑漆漆的,朱少阳虽然能辨清有关物件,但为了找那幅图,他只有打开火熠,“依靠着点点微火,他边走边看。
    只见大殿正中是一个约有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朱少阳知道这是皇帝坐的,背后还有一个雕龙屏。
    朱少阳见这处没有便回首望去,只见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皤龙金柱,每根大柱上都盘绕着矫健的金龙,再向四周的墙上望去,并没有字书图画一类挂于墙上,朱少阳见此处没有,便熄灭了火焰,走出了殿堂。
    朱少阳又继续向后面谨慎地走去,在小。卜地躲过卫兵之后,他又陆续进了中和殿乃保和殿,可是仍然一无所获。
    朱少阳走出了何和殿之后。
    只见石极下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与前面不同的是,这里的卫兵显然多了许多,而且似乎戒备比前面还要森严。
    其实朱少阳不知道他已经来到了皇宫的内庭。
    原来朱少限眼前的这一片长方形小方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成前后两大部分。
    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华盖殿和谨身殿,称之为“前朝”。
    而广场的北面乾清门以内则为“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赶快在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由于此时为深夜,自然这里的戒备就更加森严了。
    朱少阳见如此情形,便小心谨慎地来到了一座殿堂前。
    只见门前有两个卫兵始终把守,且不时还有巡逻的卫兵往返巡逻。
    朱少阳见此,不禁感到有些困难,但他很快便有了计策,他趁着巡逻的兵士刚过,便旗展飞天步迅速来到了门前的两个卫兵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点了两个土兵的穴道后,便打开了殿门,进了殿内。
    与前面不同的是,这里面便有了烛光,里面也摆设着一张方台和一把座奇,里面还有些书架,陈设了不少竹简及古书,随即他来到子方台前,只见方台上还摆着一些卷宗,原来这里便是交泰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报的地方。
    朱少阳见书架及方台上并没有自己所寻之图,便又向四处看了看。
    忽然,他看见在方台的东西两侧的墙上分别挂了两幅图画,一幅为山水图,一幅则是风影画,他先走到山水图旁,只见图中山势磅磷,群山叠状,更有瀑布从山间直泻,真是一幅好图,朱少阳又望了望图中的题文,只见题文下方赫然有刘伯温的题字。
    看来,这正是自己所要找的一幅四景图了。
    朱少阳不禁有些心喜若狂,他迅速将画取下并卷好放入怀中。
    刚想出殿。
    突然,殿门被打开了,只见一位年约五十多岁,约有六尺之高的老者赫然出现在朱少阳的面前。
    老者一见朱少阳,不由大声问道:“来者何人,竟敢深夜闯入皇宫,快快束手就擒!”
    原来此老者名为盈剑清,乃是朝廷侍卫营的统领及教练。
    他曾拜五十年前江潮中的“风、火、雷、电、云”五大武林高手中的“雷廷快剑”卓一凡为师,习得一身武功,出道不久,便以一支快剑挑了当时在江湖中为非作歹的“金衣帮”的总舵。
    据说那一战,他以一支剑敌挡了对方五名高手的攻击,且将对方一一杀死。
    虽说他之后身负重伤,养病达一年之久,可他从此一夜成名,而难得可贵的是他在此之后更将单剑改为双剑,创了一套剑招。
    据传,江湖中很少有人能在他的双剑之下走过十招可是十年前,此人便在江湖中不见了踪影。
    没想到他居然坐了朝廷的侍卫营统领。
    今日恰巧是他负责整个皇宫的防卫。
    因此孟剑清也不得不出来巡视,当他路过交泰殿前,发现门口的两个卫兵神色有点不对,细细检查,原来是被人点了人道,以至全身不得动弹,他又见殿内有人影闪没,便断定有人潜入皇宫。
    于是他便推门而入,准备将潜入之人一举擒下。
    朱少阳见行踪业已败露,知道在这种情况之下,多说无益,便运起功力,单掌向孟剑清劈去,同时施展轻功,准备夺门而逃。
    然而孟剑清似乎早知朱少阳的企图因此并不闪躲,左掌消解了朱少阳的掌力,同时右掌击向朱少阳的前胸。
    朱少阳见此,只有再出掌来化解孟剑清的这一掌“砰”的一声,双掌妆实,双方同时感激到对方的功力深厚,于是毅然撤掌,朱少阳也被逼退了回去。
    他没想到在皇宫中也有此等武林高手,的确是戒备森严。
    孟剑清见朱少阳退了回去,不禁嘿嘿笑道:“有这等身手和功力,年轻人,你又为何要潜入皇宫盗取字画呢?这样做,可不是武林中人的行为。”
    朱少阳听对方言语中夹杂着讽刺之意,心中不禁有些火恼,说道:“在下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希望前辈能不要阻拦,手下留情,让在下能出得皇宫。”
    孟剑清听罢,问道:“年轻人,深入是宫已经犯了死罪,你还不知死活,现在你还不束手就擒,看在你还知道些礼貌上,老夫向皇帝求个情,说不定能免你死罪。”
    朱少阳听罢,接口说道:“在下射谢老前辈的好意,只是在下还不想束手就擒,前辈,看来,在下要冒犯了。”
    说完,向孟剑清抱了抱拳,双方都知道这番拳脚之争是少不了的啦。
    孟剑清见对方已起了动武之意,知道再作如何劝说也无用处。
    于是运起功力施展出闪电掌法向朱少阳攻击,他知道眼前的这位年青武功厉害。
    因此心中不敢大意,出招快而迅速,且一击不中就转为防守之势,而朱少阳则也明白对方功力深厚,加上时间又不能拖延。
    所以他决定速战速绝,震天掌法夹杂着十成功力向孟剑清攻去,一掌接一掌,打得孟剑清心里的震惊也是越来越大,他心想年青人究竟是谁,不仅功力深厚,而且掌法也玄妙无比,看样子似乎是震天掌法,可震天堂法怎么可能从他手中使得出来。
    看来,自己要尽全力而为了。
    否则,可要晚节不保了。
    当下,双掌加深了功力,进攻也比得比刚刚刚积极多了,双方尽全力而为,看情形,似乎一时分不出个高下来。
    朱少阳忽然听到外面的脚步声越来越多,而且也很整齐。
    看来,卫兵已经发现了他的行踪,他只有尽快脱离皇宫,否则就太危险了,一套震天掌使完,虽然能将孟剑清逼得有些招架不住,但还不行。
    于是,他使出了气为两用之术,将自己的功力发挥到极至,迅速使出震天掌的连环三绝“天惊地动”“天地俱灭”“天网恢恢”,孟剑清见对方的掌力似乎比刚才还要霸道与浑厚,他不敢冒手去接,于是他施展出迷踪步,狼狈地躲过了这三招,而朱少阳则次施展飞天步,向殿门外出去,迅速极快,就要快出殿门之时,只见两道剑光如闪电般向自己的颈脖及胸部攻来。
    朱少阳知道如果再被逼回去,那真是凶多吉少了。
    于是,他挺而走险,一掌挟杂着十二成功力向攻向自己胸部的剑平推过去,同时迅速收腰低头,闪电般的一刹那功夫,朱少阳在荡开攻向胸部的一支剑后,只觉一条剑影将自己的领口斜着刺开了,但他仍然躲开了这双剑,同时也逃出了殿外。
    可是,当他一出殿外,就再也不敢乱动了。
    原来在他的四周都已站满了手持火绳枪的卫兵,朱少阳很清楚,如果一作移动,他就可能死于这些火枪之下。
    而这时,孟剑清也追了出来,见了如此情形,他也清楚朱少阳不敢有所轻举妄动,于是他迅速走到了朱少阳的身旁,伸出手指,点了朱少阳的穴道,封了朱少阳的功力,朱少阳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的真气使不出了。
    随后,孟剑清便带了朱少阳及两名卫兵向乾清宫的方向走去。
    到了乾清宫,在得到了皇帝的准许,孟剑清便只身带着朱少阳进了宫内。
    而万历皇帝此时也知道了有人深夜潜入宫中之事。
    他坐在了御榻上听完了孟剑清的叙述后,才缓缓地将目光注视到了朱少阳的身上。
    一看之下,他不禁心中一震,随即示意让孟剑清退了下去,而朱少阳也感觉到了万历皇帝看自己的目光有些奇怪。
    孟剑清退下之后,万历皇帝起身来到了朱少阳的面前,一把抓住了朱少阳脖子上挂的玉佩。
    只见他很认真地看了看玉佩之后,又回到了御榻上,长长地出了口气,对朱少阳问道:“你脖上的玉佩是如何得来的呀?”
    朱少阳知道他的玉佩得以显露,正是被孟剑清的剑所刺穿衣服领口所成,而他并不知道皇帝问此话是何意。
    于是,直言道:“这块玉佩及在下祖传之物。”
    万历皇帝听后,不由仰头说道:“真是天意,天意呀!我大明江山,真如刘大军师所言,会有贵人相助,真是太好了。”言语之间,不禁透露出喜悦之色。
    朱少阳听了,不禁有些迷糊了,他听不懂万历皇帝的言下之意。
    原来,明朝成立之时,明太祖朱元津曾获得美玉一块,并将之一分为二,打造成龙形,且刻有朱字,送给了以后的两位儿子,并令他们妥善保管。
    而这时,大军师刘伯温夜观天相,发现了一个秘密,告诉了朱元璋,那便是在200多年之后,会有一位贵人出现,他会帮助以后的大明朝长盛不衰,况且此人也应是皇室一族。
    因此这个秘密一直只有皇帝才知道。
    万历皇帝见朱少阳一表人才,且气宇轩昂,一看便知不是凡人,心中真是高兴极了,他也没想到刘大军师所说的话竞如此灵验。
    况且如今朝廷中的官员相互党派代异,贪赃枉法的事也越来越多,可他丝毫无能为力,只能每天沉迷于酒色之中,如今真有贵人相助,他怎能不心喜望外。
    于是,一把将朱少阳拉到了自己的御榻前,同他聊了起来。
    朱少阻见皇帝如此客气对待自己,不但不治自己的罪,反而以宾客相待,他不禁有些奇怪,也有些忐忑不安。
    万历皇帝并没有问及朱少阳的一些日常生活情况,而是问他为何要深夜潜入皇宫盗图。
    朱少阳则巧妙的回答说自己很喜欢收藏字画,知道宫有此画,于是便萌生盗意。
    万历皇帝听了,哈哈大笑,不仅没有怪罪,反而竟将这幅图就送给了朱少阻,便同时他让朱少阳以后要听从自己的安排,帮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
    朱少阳见这种情形,万般无奈只有答应了万历皇帝的这番要求。

举报

第十七章京中遇艳
    朱少阳被万历皇帝留在朝中之后,总觉得有些拘束,他并不熟悉宫中及朝中的规矩,好在万历皇帝对他颇为照顾,文武百官也对此并不计较。
    而没过多久,万历皇帝封他为镇亲王。
    如此一来,朱少阳的府邸拜谏之人特别多,送礼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弄得朱少阳疲惫不堪。
    这日,朱少阳便装出游,以看看京中景色。
    一路上,行人颇多虽然此时关外战火纷起,时事颇乱,但京城中仍是十分热闹,人们四处购物游玩。
    朱少阳的心中也是十分兴奋,左观右望,虽说古时的各种物品没有现代的品种繁多,但做工十分细致,朱少阳不由心中暗赞古人心细手巧。
    正在朱少阳观看一耍杂技的戏班时。
    忽然一阵吵闹及尖叫声传入了他的耳中。
    他回头一看,只见一辆马车从远处疾驰而来,惊得人们四处乱窜。
    马车过处,将一些摊子弄得一团糟,整个路上都是瓜果及物品。
    朱少阳见驱车的人并不停车,仍直挥马鞭,心中不由一阵怫怒,心想:“京城之中竟有如此放肆之徒!”
    于是,决定对这驱赶马车之人施惩一番。
    不一会儿,马车就来到了朱少阳的前方三四尺处。
    朱少阳往路中一站,驱赶马车的人见有人横在路当中,忙一勒马疆,将马车急停下来。
    随后便下了马车,怒气冲冲地走到朱少阳的面前,大声叫道:“小子,敢请你是找死,竟敢拦我家主人的马车!”
    朱少阳见此人如此嚣张,心中不由怒气更盛,对其喝道:“光天化日之下,有你如此驾车的吗?使得百姓如此慌张,你的眼里有没有王法?”
    那人听了后,哈哈笑了笑,说道:“王法!小子,你敢拦我家主人的马车,便是犯了王法,让我来教训教训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说罢,一拳便向朱少阳脸面打来。
    朱少阳身子一侧,躲过了这一拳,而那人一拳未中,又出一拳。
    朱少阳见此人如此紧逼,于是伸手出了一掌向那人打去,而那人并不躲闪,双方各中对方一击,但都没事,两人不由同时一怔,没想到都未能将对方击倒。
    双方正准备再度出手时。
    忽然,从人群中冲出来一队官兵将两人围住,为首的官兵对他们俩吼道:“京城之中,也敢打架惹事,你们胆子不小,来啊,将他们带走。”
    “是谁说要带人的呀?”
    忽然,从马车里传来一种银铃般的声音,紧接着众人只觉眼前一亮。
    只见一位绝色佳人走出了马车。
    只见她有如画中仙子,气质高贵,艳丽绝伦,只是觉得她的神情很冷,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那女子又问道:“刚刚是谁说要带人的啊!”
    为首的士兵忙用低下的语气说道:“啊!原来是龙小姐,既然是龙小姐的人,那我们就不带了!”
    说完,望了望朱少阳,手一指,对手下的兵上说道:“将他带走!”
    几个士兵听后,正要上前带人。
    忽然,那银铃般的声音再次响起:“怎么,又要带人?还不给我滚?”
    为首的官兵一听,忙说道:“卑职不敢,不敢,卑职这就滚!”
    说完,手一挥,便有如老鼠见了猫一般地走了。
    那被官兵唤作龙小姐的美丽女子望了望朱少阳,心中暗叹:“好一个美男子,怎么自己以前在京师从来没见过此人?”
    但她脸上仍是冷冰冰地,高傲地对朱少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何要拦本小姐的马车?”
    朱少阳听了女子的口气,似乎是在对一个下人问话,心中不禁十分反感,于是冷冷说道:“在下的名字,龙小姐就不用知道了,只不过你的下人胡乱驾车,惹得百姓如此慌张,希望龙小姐以后多管教管教府中的下人。”
    说完,便转身离去。
    龙小姐不由被朱少阳这番态度及言语给说怔住了。
    待她回过神来。
    朱少阳早已走无了,望着朱少阳的背影,她生气地对驾车的人说道:“孔三,替我打听清楚这人的来历后告知于我!”
    说完,便进了马车。
    孔三听了后,心中不禁奇怪,“怎么小姐会对一个拦车的小子这么有兴趣?难道说要报复?不会呀,要报复,可以叫那些官兵把这小子给带走吗?又何必这样麻烦呢?难道……”
    “孔三,还不赶车。”
    “是,小姐,”
    孔三忙从思绪中回神来,上了马车,赶着马车离去了。
    随着马车的离去,路上又恢得了热闹吵杂的场面。
    朱少阳逛完街后便回到府中。
    刚坐下不久,便有人来报:“王爷,龙太师求见!”
    朱少阳一听,心中暗忖:“怎么他会到自己府中来?”
    忙让下人领他进来。
    原来龙太师便是如今当朝太师龙千山。
    此人自万历皇帝登基以来,以先皇之命辅政,从而掌握了朝中政权,权倾天下,而在京师,更可以说是只手遮无。
    只见一位身着绛紫色长袍,四方脸,项下长须,颇有官威的五十几岁的人走了进来,他便是龙千山。
    龙千山进了府中,对朱少阳笑了笑说道:“王爷,今日老夫上门求见,不知可有冒昧之处?”
    说完,又对外面说道:“还不抬进来!”
    朱少阳不由有些莫名其妙,只见两个下人抬了一口箱子送来。
    龙千山随后打开箱子,只见里面竟是一箱金子。
    朱少阳见此,忙问道:“龙太师,你这是何意卢龙千山笑着说道:“王爷,老夫今天乃是替小女向王爷道歉的!小女今日和下人对王爷有所冒犯之处,希望王爷还望见谅!“朱少阳听完龙千山的这一番话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接着说道:“龙太师,您太客气了,这箱金子太师还是带回去吧!另外,希望太师以后能严加管教自己的女儿和下人。”
    龙千山听了之后,心中微怒,但他脸上并不作色,附和着说道:“王爷说的是,那这样吧,王爷既然对金子不感兴趣,那还是让小女当面向王爷道歉吧!”
    说完,便对外面叫道:“仙儿,进来吧!”
    原来,孔三在打探清楚今日拦车之人竟是如今皇脾红人。
    据说又是皇亲国戚,官至镇亲王的朱少阳后,知道自己和小姐惹了大祸,他忙将今日之事告诉了龙千山。
    龙千山听后,暗自觉得不妙。
    他知道镇亲王朱少阳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况且皇上与他称兄道弟,如若他将此事告知皇上,自己必有麻烦。
    于是,他探得知镇亲王回到府中之后,忙让下人准备了一箱金子,带上女儿到王府登门道歉。
    随着龙太师的叫声。
    今日在街上朱少阳遇见的那位年青美丽女子出现在了朱少阳的眼前。
    朱少阳这才知道这女子原来是龙太师的女儿龙仙儿,怪不得她的态度那么高傲。
    龙仙儿走到龙太师的面前,叫了声:“爹爹!”
    龙千山听了后,对她说道:“快,还不去替王爷基茶道歉!”
    龙仙儿碍于父命,只得拿起桌上的茶杯,沏了一杯茶,端到朱少阳的面前。
    朱少阻见她虽说此时做的是下人做的事情,但她的气质仍是十分高贵,神情仍是十分高傲,他这时才明白原来龙仙儿的人就是这样,于是也不多说,接过茶杯,一口喝了下去。
    龙太师见朱少阳喝完了茶,哈哈笑道:“王爷真是大人有大量,这样小女与王爷的误会也就解决了,仙儿,还不谢谢王爷!”
    龙仙儿听了后,心中不禁一怔,她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两个字,而如今父亲却要自己对这个令自己曾在下人面前出丑的人说这两个字,她是怎么也不会说的。
    于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龙千山见上,知道这个宝贝女儿又要起小姐脾气来了,忙说道:“仙儿,快去呀!”
    朱少阳知道龙仙儿是不会这样的,于是对龙千山说道:“好了,太师!既然误会解除了,想必太师也没有他事了!”
    龙千山见朱少阳下了逐客令,只好起身告辞。
    龙仙儿也跟着出去,只是在临走之前,用了种奇怪的眼光看了看来少阳。
    朱少阳一时也有察觉,待龙太师父女走后,他也回到了房中休息去了。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7 05:27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