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总经理训话:“你整天只会撒谎、吹牛皮、没有半句实话,你说除了让你下岗还能怎么处置你?”
    挨训员工:“那让我去广告部去好了!”

(杜撰)潘石屹一次到新浪做节目,站在新浪落地窗前,见下面还有一大片空地,大喜,急电秘书:中关村还有这么大片空地我们都不知道,快看看卖了没有,没卖咱们赶紧买下来!
    少顷,秘书回电:潘总,那是北大!

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
    但是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 ...

史密斯惹怒了伦敦一个俱乐部的主顾们,因为他不是该剧俱乐部的成员,却经常在会议院的途中停下来使用该部的卫生设备,这使得对他没有好感的成员十分不快,他们要求管理人员制止这种“掠夺”。
    一天,他又若无其事地走进了该部的卫生间,马上跟进来一个侍者。
    他提醒史密斯注意本俱乐部有只对部内成员开放的规定。“哦,”史密斯随口说道:“厕所也是俱乐部吗?”

约翰是一名教写作的老师,他发现很难使学生相信修改文章的必要性。对他们来说,草稿即是定稿。
    最后,约翰在办公室门上贴上一张大标语,通过这一方法使好多学生养成了修改文章的习惯。
    标语上写的是:“哦,这很难,你知道。我决定不下是否自杀,你知道。”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场第一幕,草稿。“生,还是死,问题就在这里。”定稿。

富兰克林想做一个实验:用电流电死一只火鸡。
    不料接通电源后,电流竟通过了他自己的身躯,将他击昏过去。
    醒来后,富兰克林说:“好家伙,我本想弄死一只火鸡,结果却差点电死一个傻瓜。”

“我这是一枚5马克硬币,”著名的教授讲授着,同时用左手把钱举得高高的,以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
    “而这里呢,”这位科学家继续讲,并伸手去抓一只试管,试管里装满了一种不透明的、乳白色的液体,“这里有一管酸液,我现在就把这硬币扔进这试管中。”
    他带着几乎是忧愁的目光做实验。然后,他又面向听讲者,问道:“各位认为怎么样,女士们、先生们?这种酸液是否强烈得足以把这枚硬币溶解呢?”
    在座的都在思考。这时,从大厅的最后一排传来了回答声:“不会,无论如何都不会的!”
    “很好!这个回答是对的。那么, ...

(杜撰)某日,戈氏召开国民大会。同志们,目前国内形势有些紧张,望大家谅解!
    一工人站起曰:我们保证按时上班。戈氏大悦,继续说:在过些时日,大家会更紧张,也许会有人挨饿!
    工人又说:我们可延长时间干!戈氏有些感动:随时间发展,大概会有失业现象。
    工人回答:不要紧,我们将加班玩名的工作。戈热泪盈眶:谢谢,但是最后也许会有人饿死。
    工人大声说:我们24小时连续工作,怎么样,总书记?!戈狂奔下主席台,紧紧握住该人的手,说:……我该该我该怎麽说呢,您从事何种职业。工人受宠若惊,面露难色说:我…… ...

有一次,有记者向冯巩提出要求说:“我想采访您的妻子和儿子。”
    冯巩笑着说:“我的妻子和儿子,除了是我的妻子和儿子外,和别人的妻子和儿子没太大的区别,所以,还是不要采访他们。”
    那位记者紧接着说:“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大家很想了解你您的另一面,您不让采访怎么行?”
    听罢,冯巩把身子一转,一边用手将衣服往上一撩,一边背对着那位记者说:“你不是总想了解我的另一面吗?请看,这就是我的另一面!”

M·T·西塞罗(公元前106一前43年)是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他学识渊博,有胆有识,曾对凯撒的暴政和安东尼的野心进行尖锐的批评。后被安东尼派人暗杀。
    凯撒大帝当政时,古罗马的元老院对大政方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凯撤总是设法将亲信安插进去,这使一些老资格的元老很不满意。一天,一位新进元老院的元老来剧场看表演,找来找去,找到了西塞罗身边。
    西塞罗想冷落这位新贵,便说:“要是我已经觉得大拥挤了,我倒是很愿意请您坐在我旁边。”
    这位新元老很难堪,但他也不示弱,想到西塞罗在政治上一向反复无常, ...

鲁迅先生家的两个保姆,不知何故,发生了口角。先生受不了整日的吵闹,竟病倒了。
    隔壁的小姑娘不解地问:“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呢?”
    鲁迅先生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口角虽然可以暂时压下去了,但心里有气是压不下去的,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都失眠或者两个人失眠,那么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算了。”

六十年代初,唐生说,由校勘《西厢记》悟出“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不通,“西风紧”的时节如何还能有绿色的垂杨。
    过去搞《西厢记》的都没有指出这一点,可见权威之不足信云云。
    游国恩就揶揄他说:“如果他的住处没有垂杨,那就请他秋天到燕东园来看一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9-16 19:49 , Processed in 0.066449 second(s), 40 queries , Memcache On.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