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鼎记_黄易武侠小说全集

第三十三章破案结仇
    这天深夜,朱少阳正在房内思忖着下一步计划,忽听门外传报:“御史大人在前厅求见!”。
    朱少阳知道必有大事情发生,不然不会这么晚还来见他。
    忙起身赶往前厅。
    当他到达前厅时,张御史正在厅内来回踱着方步。
    看来又有难事使他一筹莫展了。
    张御史见朱少阳前来,并让他令人在外严加防卫,不准任何人随便入内。
    朱少阳见此,心知此事必须非同寻常。
    待朱少阳挥退一切下人之后,张御史便迫不及待地对朱少阳说道:“我这么晚也秘密来见你是有一件大事相商,希望你要保守这个秘密,暂不要说出去。”
    朱少阳闻之点了点头。
    张御史这才说道:“这事得从前去年皇宫中丢失了一对九龙杯说起,这九龙杯乃当今皇上十分喜爱之物,相信你也听过。”
    朱少阳当下颔首,不作言语。
    张御史接着说道:“此杯约有三寸高,系白玉雕成,每只杯上浮雕了九条龙,杯子白如雪,润如膏,细如脂,且好象还有阵阵薰香沁人心肺,确是皇宫中的精品!而且据说这对杯子最特别的便是当酒倒在杯中,会立刻出现这九龙腾飞之样,要是在月圆之际,将此杯放在月光下,还能听到有龙呜之声,如同击玉呢!”
    于是,对张御史说道:“那后来皇上对此事有何反应?”
    张御史叹了一口气,沉重地说道:“为此皇上曾龙颜大怒,还杀了后宫侍卫和宫女数百人,造成一大惨案。”
    朱少阳听了张御史的这番话后,才知道这对九龙杯的珍贵之处,他也知道当今皇上最喜欢喝酒,而他用的杯子也正是这对九龙杯,皇上对杯子也是十分喜爱,如今丢了,他必定暴戾失常。
    朱少阳一听,忙接口问道:“御史大人是不是知道了,那对杯子的下落了呢?”张御史微微颔首,缓缓说道:“而这对九龙杯现正在龙太师府中的栖凤楼中。”
    朱少阳一听,心中一惊。
    这龙千山胆子也太大了,竟然连皇上用的酒杯也敢派人来盗窃,当下说道:“那御史大人是想要我将杯子取回了?”
    张御史点了点头,又神色凝重地说道:“这九龙杯当然希望你能把它取回来,但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还要告诉你,那就是龙太师可能有通敌叛国之罪,据我所知,龙太师派人盗取这对九龙杯,就是为了将此杯献给倭国国君,让他们派兵攻打大明,所以我希望你能取得龙太师判国的罪证,不然,可能后果颇为严重。”
    朱少阳听张御史说龙千山居然有通敌叛国的嫌疑,不禁一怔。
    但张御史能说出此话,肯定有消息来源,不会有假。
    他又想起龙千山的种种行为,觉得也有很大嫌疑。
    为了能证实这一切是否真实,他决定去太师府中一趟。
    于是他对张御史说道:“御史大人,此事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去太师府中一趟,希望能取得龙太师的有关罪证。”
    张御史见朱少阳要去,当下十分高兴,又对朱少阳托附万千。
    夜深了。
    朱少阳穿起了黑色的夜行衣,用黑巾蒙起了自己的脸之后,施展轻功向太师府中飞去。
    到了太师府中的一处屋檐上,朱少阳向内一望,只见护院的人颇多,守卫也似乎挺森严的。
    朱少阳趁着守卫来回巡罗的空隙,飘然落地,悄悄地向栖凤楼走去。
    在绕过守卫之后,栖凤楼终于呈现在了朱少阳的眼前。
    栖风楼是太师府内建筑最壮丽的楼阁,龙千山特意叫人在府中造了此楼,将他半生搜罗的奇珍异宝全藏在了此楼内。
    只见此楼楼阁连天,雕梁画栋,四周密树丛茂,遮天盖日。
    朱少阳到近前,伏于密树之上,仔细观瞧,可楼内灯火全无,寂静无声,唯有远处守卫走动和更夫的锣响。
    朱少阳跃到飞檐之上,使了个金钩钓鱼,向里细看,见一层大厅内,一片明光提亮,闪闪夺目,无数的珍宝古玩,陈列其中。
    朱少阳暗想也许九龙杯就在里面,他纵身坠下,如一叶飘风,落在石阶上,见两扇朱门并未上锁,心中不免生疑。
    原来,龙千山在派人盗得九龙杯之后,倍加警戒,四下广布打手,在外围看守,内部却虚掩殿门,想引鱼上钩。
    朱少阳迟疑了片刻,暗忖道:“龙千山的家当尽放在这里,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如今既然到此,又怎能空手而回,待我进去看个究竟厂于是他双手将门推开,探身过去。
    进屋走了两步,不敢冒险,逐停下来向四处观瞧。
    只见大厅十分宽阔,靠边摆着长长的黑漆条案,案上摆着千奇百怪的珠花宝器,铜炉周鼎,金瓶玉瓦,珍珠猫眼,映得大厅闪闪烁烁。
    中间有一古铜缸,人一进来便发出“呜呜”之声,墙上一磁袅,两眼一开一合,蓝光照人。
    整个大厅显得阴森恐怖,使人不寒而栗。
    朱少阳。心想:“
    “这空中尽是无价之宝,却无人看守,屋门又是虚掩,莫不这里面有机关!”
    朱少阳正在迟疑。
    忽听墙上的碰袅“嘎嘎”大叫两声,接着,枭尾一翘,“嗖嗖嗖”发出一阵箭雨,直向朱少阳射来。
    朱少阳耳明眼快,急忙将身一纵,飞跃一丈有余。伏于墙角之上。
    心中纳闷道:“我未移动半步,这磁枭为何会自动发箭?”
    他喘息未定,那磁枭又“嘎嘎”叫了两声,墙的四角有物“啪哒”一响。
    同时发出十二支强管对角射出。
    朱少阳大吃一惊。
    忙纵身,想跳回原处。
    不料他的脚尖一着地,那磁袅“嘎嘎”又叫了两声。
    立即腿下滚板翻起,扇出一股狂飘,阴寒刺骨。
    随着狂激发出一束束银丝般的芙蓉针,迎风飞散,射人双目。
    朱少阳机警过人,手脚灵便,见滚板一翻,早已纵身飞起,直奔磁果这边奔来。
    他使了个“壁虎游墙”,帖紧身形,伸手去按磁枭的双目。
    说也奇怪,磁枭的两眼,经这一按,立即合起来,而且也不再鸣叫了。
    大厅内立刻死一般的寂静,这铜缸也不再了出“呜呜”之声了。
    原来这机关叫做九连环,九处机钮连在一起,只要一处起动,八处就立即感应,是机关暗器中最厉害的一种。
    这个磁枭设制精巧,非同一般。
    它的腹内装着一种特殊装置,只要吸生人的气息,立即引起各处机地的连锁反应。
    幸亏朱少阳刚刚破了它,不然再迟片刻,风火雷电,弓弩剑矢,陷阱刀山,一齐发动,恐怕就算他有十条性命,也得葬送于此了。
    朱少阳破了机关之后,又—一巡视了遍,并不见有九龙杯及龙太师的有关罪证,不禁有些失望。
    于是,随手取了几颗珍珠猫眼,转身出了厅门,他刚出厅门。
    不久,便见有不少人向栖风楼奔去,他不禁觉得好笑,便向要中一处楼阁飞去,这楼阁乃是飞云阁,是太师府中最高的一处楼问。
    朱少阳穿屋越脊,直向飞云阁而来。
    在月光下望去,高人天际,地处高坡,树木丛杂掩映,一处沟堑,水深数丈,并用铁网围护,凡人难以通过。
    飞云阁下有房舍排列,打更护院之人,往来不绝。
    朱少阳藏身暗处,听了一会儿,待到二更已过,遂纵身跃过沟堑,足踏树枝轻捷如飞鸟。来到飞云阁下,仰望绝顶,被云雾遮掩,不知其高。
    他看看四下无人,纵身一跃,登上了廓檐。
    刚迈出一步,就觉脚下一颤,发出“啪哒”一声响。
    朱少阳心中一惊,暗道:“怎么这么多机关。”
    他已经多少懂得机关的奥秘,脚踏下去,只要不抬起来,机关就不能发动。
    他从脚上顺手摸去,只觉一物触,知是机纽处所在,遂用力搬。
    只听“哗哗”一声,将机关的飞轮卸掉,只觉身子一沉,险些掉了下去。
    定眼一看,见弹簧板下装着八支响箭,倘若此箭发出,直冲云天,发出牛吼般叫声,护院之人也会立即出动。
    朱少阳不觉吓出一身冷汗。
    幸亏先将它破了。
    不然的话,立刻被发觉,未等上去,就得束手就擒了。
    他站在栏杆头向一望,见每层楼的结构布局大致相同,心想:“既然破了这一道,下一道也照章办理就是了。”
    他想着,一个筋斗翻上了二层楼,双足踏上栏杆。
    正要伸手去摸那机纽。
    忽觉栏杆如车轴般猛地身下翻转,直将他折了下来。
    他紧迫之中,脚尖在地上一点,使个飞龙钻云,纵身跃起,帖在廓柱之上。
    说时迟那时快,他脚尖点地时,一下触动了机关。
    只听一阵梆子响。
    “唆!唆!唆!”!
    十二支毒弩如飞蝗般横空射出。
    幸亏他动作敏捷,早已避开。
    他听了一会儿,楼下并无发觉。
    隐隐传来一阵哈哈笑声,料想那些守院护舍之人正饮酒玩乐,这才放心。
    他顿时改变了主意,纵身蹿至墙角,倒身向下,双腿钩住墙角,纵腾而上。
    顷刻之间,已到了百丈绝顶。
    他向室内望去,见里面点着灯烛,半明半灭。
    他轻轻攀援而过,纵身跃上窗台,向里细看,室内并无一人,遂推门而入。
    刚一推门,门忽的自动拉开。
    只听轰隆一声。
    从门两厢伸出两只铁爪,同时向他抓来。
    他仓皇间欲进不以有,欲退之时,门已自动关闭。
    那两只巨手一合,将他挤在中间,而且越合越紧,只觉有千钧之力,势不可挡。
    朱少阳一时急得汗流频频,用尽全力将铁爪抵住。
    但这只是瞬息的工夫,倘若力气不济,稍一放松,就会技成肉饼。
    朱少阳暗自伤感万分,想不到自己果然中了机关,今夜就要丧生在这万丈高楼之上了。
    他不禁陷入了绝望,勉强挣扎着直起身子向上望去。
    忽见门顶上有一铁环,顿时心中一动,用力挣扎出右手,去拉铁环。
    只听“咯噔”一声,似有机轮转动。
    说也奇怪,那两只巨手,顿时松开,慢慢向两厢退去。
    朱少阳心中一松。
    扑通一声坐在地上,喘息了一会儿,暗道:“好险!好险!”
    他悄悄步进了屋子,见那烛光已将烧尽,好似曾有人来过。
    屋中陈设简单,但很洁静。
    壁上挂著名人字画,案上堆满了书籍,琴床香案,光洁无尘,书案上放着一个楠木匣,精致无比。
    朱少阳见了,忙向前伸手去拿。
    忽然墙角四处灯光一亮,紧接着管箭齐发,从四面向他急雨般射来。
    朱少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急忙就地使了个“青龙戏朝”,将身躯一滚帖在壁上。
    转眼功夫只听噼噼啪啪,就地掀起了三块滚板无数强弩如急风般向屋顶射出,吓得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待箭雨过去,他才从壁根上跳下来,将各个机钮解了,不由得松了口气。
    这才伸手打开了楠木匣,只见里面放的正是九龙杯,另外还有一封信。
    朱少阳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字:呈倭国国君:今日献上九龙杯,以表吾之诚意,希望贵国能与老夫来个里应外合,尽早发兵,吾必积极响应,希国君能慎重考虑。
    龙千山字朱少阳看到这,自言自语道:“今夜虽然有了些风险,但总算没有白来一趟。”
    于是沿着来路悄悄出去,如走平地。
    到了室外,仔细听了听,已经是四更,当下展轻功,连夜将九龙杯和这封信交给了张御史。
    次日早朝后。
    万历皇帝召见了龙千山,在这些罪证面前,龙千山再也无法抵赖,终于认了罪。
    当即,皇上将龙千山革职,打入天牢交给刑部处理。
    再说,龙仙儿这段时间一直呆在金陵的府中,整日无所事事,不是出去游玩,便是与几位朋友一起打牌。
    可她的心中就是忘不了朱少阳。
    这日,她正想出去散心。
    忽然从亦中传来消息,说父亲要被皇上给斩首了,而且这事还是那个可爱又可恨的镇亲王朱少阳操办的。
    龙仙儿听了后,不禁昏倒在地。
    下人忙将她抬到房中。
    过了片刻,龙仙儿醒了过来,她的心中对朱少阳的恨意更加重了。
    想到父亲被他一手害死,还伤了自己的心,她一辈子也忘记不了此人。
    她心中念道:“好一个朱少阳,本小姐不为父亲大人报得此忧,誓不为人……”
    第二天,当下人进房收拾时。
    发现龙仙儿不在房中。
    府中寻了一阵,也不见这位龙大小姐的下落,就这样,龙仙儿失踪了……

举报

第三十四章再访辽东
    万历皇帝在斩首了龙千山之后不久,便收到了广宁总兵张承荫的奏折。万历皇帝看过之后,不禁脸上又露出了忧悉之色,随即退了早朝,又将朱少阳留在也殿中。
    朱少阳见此,低声问道:“皇兄,不知又有何事如此困惑啊!”
    万历皇帝反问朱少阳道:“少阳,你可知道努尔哈赤这人?”
    朱少阳一听。
    知道这事必与努尔哈赤有关,当下说道:“多与努尔哈赤曾见过几面,皇兄,是不是与努尔哈赤有关啊!”
    万历皇帝冷嘿了一声,说道:“不错,此事是与他有关,努尔哈赤现在建都称汗,明明在与我大明为敌之意,现在他的地盘不断扩大,联想如若不尽早除去此人,可能大为所患,因此朕想派兵去剿灭努尔哈赤一伙,不知你有何意见?”
    朱少阳听到努尔哈赤的名字。
    马上脑海里浮现出那英姿飒爽,浓眉阔眼的年青人,没到这么长时间不见,他竟然已经建都称汗了,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可是当他听说皇上要派兵去攻打建州之时。
    他不禁有些担心,想了想,才回答道:“皇兄,我看此事还得从长计议为好?”
    万历皇帝听了,问道:“为什么还要计议?朕刚接到张总兵的奏折,说努尔哈赤不久就要攻打辽东了,总不能等他攻占了辽东各城之后,联再派兵攻打不成?”
    朱少阳听罢,说道:“皇兄,我看咱们还是‘先礼后兵’为好?”
    万历皇帝听了,不知是何意思问道:“如何‘先礼后兵?”’“咱们先派人去建州拜访,向他讲明咱们的态度,再说如果万一打起仗来,双方都有人员伤亡,这样都没有好处。”
    朱少阳忙向皇上解释道。
    万历皇帝听了朱少阳的建议后。
    想了片刻,点头说道:“少阳,你所说的不失为条良策,只是该派何人去呢?”
    朱少阳心想:“自己如去与努尔哈赤一见,正好可以问清图中的秘密。”
    于是说道:“皇兄,我与努尔哈赤见过几次面,也有点交情,就由我去吧!”
    万历皇帝见朱少阳主动请缨,而如今朝中又无其他人可以重用。
    于是点头答应了他。
    翌日。
    朱少阳带着万历皇帝赐给努尔哈赤的线罗绸缎及一些古玩,另外又带了百十个随从及护卫向赫图阿拉城进发了。
    经过了十多日的奔波。
    这天,朱少阳一行终于来到了赫图阿拉城下,只见城楼上的哨岗上军士来回走动,戒备十分森严,守城的卫士见城外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忙用女真语问他们是干什么来的。
    朱少阳听不懂女真语。
    于是叫了一名译官去告诉了守城卫士他们来的目的。
    卫士听说是明朝的官员来拜访他们的将军,忙叫人会通报给努尔哈赤。
    此时努尔哈赤也在为是否攻打抚顺城而举棋不定。
    忽听军士来报说明朝派了官员来拜访他,一时也不明白究竟是何事。
    但他仍整衣下了魁星楼,并叫了卫士开了城门,他自己带了众大臣及八位旗主到了城门亲自迎接。
    随着努尔哈赤的一命令,城门一打开了。
    当努尔哈赤看见明朝派来拜访自己的官员竟是朱少阳时,他的心里真是惊讶万分。
    万万没想到这么长时间不见,他居然当起了朝廷的官员来了。
    但更惊讶的是朱少阳是镇亲王,乃大明皇室一族。
    努尔哈赤听罢,按照汉人的礼节接受了万历皇帝赐给他的物品。
    随后便领着朱少阳一行向城内走去。
    努尔哈赤命令下人宰牛杀羊,设宴款待了朱少阳一行人。
    在席中,朱少阳提出要与努尔哈赤单独谈谈,努尔哈赤答应了他。
    酒席散去之后。
    努尔哈赤便带朱少阳来到了魁星楼,双方坐下之后。
    朱少阳客气地对努尔哈赤说道:“佟兄,许久未见,真是风采依旧,如今又当汗王,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
    努尔哈赤也说道:“朱兄不是也是一样,如今它至镇亲王,想必也是风光不少啦!”
    朱少阳见气氛有点不对。
    他急忙缓了缓口气,说道:“好了,佟兄,咱们不说这个,这次在下是奉皇上之命来拜访你的,另外皇上希望你不要轻举用兵,这样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努尔哈赤这才知道朱少阳此行来的真正目的。
    于是他笑了笑,说道:“朱兄,我知道你这次来必有目的,但没想到你是为了劝我而来,我想问问你,如今的朝廷是怎样的朝廷,黎民百姓又是生活在怎样的处境之下,我相信这些你肯定比我更清楚。说话回来,如果不是朝廷腐败无能的话,我也不会冒然起兵的。”
    朱少阳听了努尔哈赤的这番话后,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但也有些偏激之处。
    当下仍然劝道:“佟兄,我知道你有你的抱负,你也有你的雄心,但我也希望你能慎重考虑用兵的问题,毕竟打起仗来,老百姓还是最大的受害者。”
    努尔哈赤听了朱少阳这些至诚的言语之后,也觉得有些道理,但又觉得似乎不必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
    于是说道:“好了,朱兄,咱们就别在在此问题上争论了,对了,我应谢谢你帮我报了杀父祖之仇呢!”
    说完,便要跪拜在朱少阳面前。
    朱少阳忙伸手托住了努尔哈赤的身子,说道:“佟兄,万万不可,如此大礼,在下又怎能接受得起呢?再说,我们双方都是互有条件的,不用如此道谢!”
    努尔哈赤只好站起了身子,说道:“那好,朱兄,就算在下欠你一个人情吧!对了,朱兄,我告诉你的四幅图你可取到了吗?”
    朱少阳听起努尔哈赤提起此事。
    这才想起,忙说道:“对了,傅兄,我正想问道此事,四幅图我已取到了两幅,可是我怎么看也没有什么秘密之处啊!”
    努尔哈赤听了,想了想,说道:“朱兄,说句老实话,我也不知道这四幅图中有何秘密,但有一点我却可以肯定,那便是你要寻的那只鼎的所在肯定在这四幅图中。”
    朱少阳见努尔哈赤如此肯定,他也不知道画中的秘密,看来只有靠自己去找出来了。
    当即又说道:“佟兄能有今日的成就,想必必有过人之处,我相信佟兄日后必能成为一代豪杰的。”
    努尔哈赤听朱少阳如此说他。
    不禁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忙说道:“朱兄,千万不要这么说,兄弟能有今日的成就,也是靠一群兄弟的支持,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实说句老实话,我一直希望朱兄能加入批们的队伍里面来,能够力挽狂澜!”
    朱少阳笑了笑,换了口气道:“佟兄能邀请我加入军中,是我的荣幸,只不过我不能答应佟兄的要求,我知道佟兄对当今的朝廷颇有不满之处,但我仍希望佟兄能慎重考虑出兵一事。”
    努尔哈赤见朱少阳仍不肯加入他的军中,心中不免大失所望。
    但他仍劝道:“朱兄,现在朝廷腐败无能,就算我不起来推翻它,也会有他人来推翻的,朱兄,你要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并不是你一个人所能阻止的,我会一直等你来加入我军的,我也希望你能认真考虑一下。”
    朱少阳见对方如此的诚恳。
    可是自己身上又有使命,绝不能再拖延时间。
    于是应付地点了点头,两人又继续作了一番长谈,直至半夜。
    第二天,朱少阳一行便告辞了努尔哈赤,回京去了。
    而这时,万历皇帝却下了圣旨。
    他让张承荫骚拢建州,挑起事端,以便一举歼灭努尔哈赤。
    同时,努尔哈赤也得到了消息。
    于是,立即招集众人商议。
    众人一起来到了魁星楼,努尔哈赤待众人坐下之后,对众人问道:“各位,抚顺一战,何为良策?”
    坐在人群中的范文程说道:“汗王,上次我已跟你说了明军人心浮动,厌战的军情,这是一点,再加上抚顺游击李永芳本是李成梁的本家,现在李氏家族在朝内已经失庞,再则大明朝内贪官当道,涂炭百姓,民心已丧。只要向他申明大义,晓之以理,李永芳会弃暗投明的!”
    努尔哈赤听了,不由站起来,踱着步子,沉思不语。众人见他如此费神,都坐在椅上,凝视不语。
    “啪!”努尔哈赤突然猛击腰间的刀柄,笑道:“有了,我要亲自去一趟!”
    “汗王”众人马上跪下,齐声说道:“汗王,去是得!去不得呀!”
    “为什么?”努尔哈赤笑盈盈地问道众人。
    “他们会杀害你的!”
    努尔哈赤哈哈笑道:“为了顾全大局,不冒点儿风险,能行吗?”
    众人仍执意劝努尔哈赤不要去。
    “请放心!”
    范文程胸脯一挺,说道:“我和多罗甘珠已做了周密的安排,汗王,您放心,保你无事!”

举报

第三十五章初战明军
    黎明时分,范文程带领努尔哈赤来到了抚顺游击李永芳的住处。
    李永芳正在洗漱,范文程走近他身边,介绍说:“游击大人,这位是满洲汗王……”
    李永芳听到“汗王”二字,听得双手哆嗦。
    半晌,他摇了摇头,强打起精神,把努尔哈赤让进客厅。
    不一会儿,仆人端来叶赫奉献来的奶茶,倒满三杯。
    忽然探马气喘吁吁地推门禀报:“游击大人,长白山努尔哈赤率领的几万大军,已到了城东小房身!”
    “知道了!”
    李永芳故作镇静地答道。
    然后转脸问努尔哈赤。
    “汗王何故出兵?”
    努尔哈赤连忙从腰间掏出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兴师伐明的檄文,递给李永芳。
    李永芳仔细地讯了一遍檄文。
    然后说道:“汗王,您知道我是明朝的将官,今日您发兵来到我境,我想,您是会知道我该作如何处置的。”
    努尔哈赤猛然站起,双手朝后一拢。
    笑道:“那就请您把我绑上,送到北京,邀功请赏吧!”
    李永芳慌忙站起,说道:“岂敢!岂敢!”
    他连忙把努尔哈赤让到座位上,又说道:“卑职久闻汗王大名,心中佩服万分,今日,贵军如若先退,我将保全大王的性命!”
    努尔哈赤笑道:“我若怕死,何必到你府上自投罗网?”
    “那,大汗的意思是……”
    李永芳试探地问。
    “如今,我数万大军已兵临城下。对您来讲,只能有两条路:或战,或和,战者,我三个打你一个,和者……”
    “那和又该咋办呢?”
    “若和,可以不动一枪一刀。一则可以保全全城性命;二则,可以保你全家团聚,三者,你官职不变,等待提升!”
    说话间。
    忽然闯进三名军土,前来向李永芳请战。
    其中有一个名叫哈达哈的军士,是塔昂开列的弟弟,早就认识努尔哈赤。
    他禀报完毕,站在一旁,瞥见努尔哈赤。
    不禁一惊,叫道:“努尔哈赤!”
    其他两个军士峻地拔出长剑,逼近努尔哈赤。
    哈达哈刚刚举起宝剑。
    突然咬咬连声从房梁上飞下三支尖刀,哈达哈同另两名军土应声倒下。
    接着,房上嗖嗖跳下两个人,一男一女,马上将努尔哈赤护卫起来。
    努尔哈赤抬头看去,禁不住小声惊叹道:“多罗甘珠!”
    李永芳见此情形,马上伏案提笔,写下“唯命是从”四个大字,递给努尔哈赤。
    红日东升。
    抚顺城四门门楼上,立刻换了大旗。
    吃过早饭,努尔哈赤又亲率八旗大军,迅速地攻占了抚顺城周围的大小城堡十余处,小村落几千个。
    傍晚就地宿营。
    努尔哈赤立即传令道:“此次兴师,已获全胜。凡俘获之人,不许剥衣服,不许奸淫,勿使夫妻离散,更不许妄加杀毙,此布,各军必须严加尊守。违者,必惩!”
    城民得到安抚,流离者其少,许多村民,还出来迎接努尔哈赤的队伍,有的还为满洲兵做向导,尽义务。
    第三天,努尔哈赤命兵上拆毁抚顺城墙,填平城外护城壕沟。
    就带着大军离开抚顺城,来到嘉班城,与攻占了东州(今抚顺县东州村),玛根丹城(今抚顺县马郡)
    兵将会师,论功行赏。
    这一天,努尔哈赤率军岂旋,当大军行至距辽东边墙二十里的谢李甸。
    忽然哨探策马来报:“广宁总兵张承荫追来了!”
    努尔哈赤当机立断,命令全军占据有利地形,就地安营扎寨。
    顿时,马嘶人拥,向四下散去。
    努尔哈赤的军队攻破抚顺,东州、玛根丹等地的消息,很快传到广宁。
    辽东巡抚李维翰听到消息的当晚,就下令火速传报辽阳副将皮廷相,海洲参将蒲世芳,发兵万人,星夜赶赴抚顺城。
    三路军马各自走了两天一宿,来到高尔山下,聚齐后,沿着浑河北岸,直逼满洲兵的营地。
    夕阳落山,张承荫,皮廷相,蒲世芳率领的一万大军,分三处宿营。
    入夜不久,只见张承荫,莆世方的营地炊烟遍地,簧火片片,颇有些“兵众如星”的气氛,可是辽阳副将皮廷的营地漆黑一片,雅雀无声。
    张承荫自营帐星走出来,遥望皮廷相的兵营如此冷清。
    暗自思忖:“历来兵家主张‘昼战多旗旗’,‘夜战多鼓战’,以兵势威慑敌军。”
    皮廷相从军多年,难道这类军法常识他一点也不懂吗?“张承荫想到这里,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道:“难道皮副将存有贰心?”
    “人心隔肚皮,难说呀!”
    跟随张承荫多年的一位参将走出营帐。
    张承荫回头瞥了老参将一眼,借着灯火,用眼神反问道:“何以见得?”
    老参将叹道:“当今朝内党派林立,各自有主呀!”
    一呼话提醒了张承荫。
    原来皮廷相曾多年追随御史张鹤鸣,此人出任,辽阳副将,也是张鹤鸣在朝内的斡旋。
    因张鹤鸣与张承前有隙,皮廷相当然要站在御史一边,不会对张承荫言听计从喽。
    想到此处,张承前叹息道:“朝内一盘散沙,兵卒自然捏不到一起噗!嗳!
    长此下去,岂不毁于一旦!“
    “总兵大人,皇上整天不问朝纲,您忧国忧民,又有何用?”
    老参将无可奈何地说道。
    此刻,皮廷相正坐在军帐里的地毯上,与三名心腹饮酒清谈,他穿着白色的单衫,手握着银蛊喝着,慢条斯理地说道:“张承荫这老东西,一心想升官发财,总想在皇上面前露一手,可惜呀,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今哪个人能敌得了努尔哈赤?”
    “对!对!”
    那个圆粗的胖子马上接着说道:“努尔哈赤命大心细,武艺超群,说不定,他就是第二个金太祖阿骨打!”
    皮廷相哀叹了一声,酒气熏天地说道:“我不能让儿子当兵打仗,挨枪受累的都是咱这些扛枪骑马的,享清福的都是那些穿朝靴的!今天,想叫我白送死,办不到!”
    说着,他身不由己地站起来,撩开帐慢,想透透风,散散心。
    此刻,努尔哈赤也坐在自己的军帐里。
    他正从众旗主,部将研究对策。
    这两天因一直刮南风,到了白天风沙弥漫,叫人睁不开眼。
    而恰恰明军偏居西南,八旗军位于东北。
    努尔哈赤正为顶风打仗的事发愁。
    忽然范文程想出一借风的妙计,他对努尔哈赤说道:“汗王,请莫发愁。当年诸葛亮能借东风我们就不能借吗?”
    “怎么借法?”
    图鲁什焦急地问道,随后给范文程倒了一碗葡萄酒,范文程喝罢,把碗还给图鲁什,反问道:“今天刮的什么风?”
    “南风呀!”
    “刮几天啦?”
    “三天。”图鲁什焦急地欠起屁股道:“你这读书人斯文得叫人坐不住。”
    范文程依然自若地双眼盯着图鲁什,说道:“老话说,北风不受南风欺。我看今晚风平浪静,预兆明天风向会变,北风回头之后,很快就会刮起东北风,而且风势会更大。”
    努尔哈赤趁众将说说笑笑之际,步出军帐,仰望着钻出云层的圆月,以及月亮四周发白的光环。
    蓦然想起“月晕而风”的俗谚,高兴地一拍大腿,转身回到帐内。
    声音低沉而果断地说道:“明天吃过早饭,出兵迎敌!”
    清晨,皮廷相吃过早饭。
    坐在军帐门口的马鞍子上,背靠着帐篷,一边晒太阳,一边哼着小曲,似乎周围并非军营,而是自家的后花园。
    他抽完了一袋,刚装上第二袋烟。
    忽然张承荫派来的传今兵急驰而至。
    翻身下马道:“皮副将,张总兵传令,让您整军待命!”
    “谁先迎敌?”
    “当然是您率领的左翼大军喽!”
    “那么右翼蒲世芳呢?”
    “随您之后。”
    传令兵说完又翻身上马,拨马而回。
    皮廷相望着传令兵的背影,不满地说道:“哼!拿我当垫背的,他奶奶的休想!”
    他烦躁地把脚往地下一掼,转身钻进帐篷,仰面朝天地躺在地毯上。
    过了一会儿,卫士见副将不传令,就焦急地闯进帐内,说道:“副将大人,您赶快传令吧!若贻误了战机,张总兵不会饶过你的!”
    皮廷相苦笑道:“我宁肯死在努尔哈赤的刀下,也不愿替他去卖命!”
    此时,张承荫站在山顶,翘首遥望皮廷相的兵营按兵不动,心中十分焦急。
    日至东南,忽然西北角方向烟尘四起。
    他不禁一怔,随之惊叹道:“看来努酋要先发制人疗站在他身边的右翼参将蒲世芳,惶恐地说道:“努酋历来出兵神速!恐怕此战少妙,唉!皮廷相偃旗息鼓,是真想把咱们出卖了呀!““他有几个脑袋?”
    张承荫愤然摸了一下剑柄,“再过半个时辰不到,我就下令轨首示众!”
    说话间,忽然探马来报:“禀报总兵大人,努尔哈赤率军四万,正向吾营靠近!”
    “唉呀,四对一!”
    站在张承荫身后的老参将惊呼道:“我们只有兵马一万!兵力相差太悬殊喽!”
    “好了!好了!”
    张承荫满腹酸楚地说道:“现在大敌当前,不是怨天怨地的时候,蒲参将,赶快回去准备带兵下山吧!”
    传令兵立刻传令各路兵马,击鼓出战。
    号角声响彻山谷,明军列队下山,明军刚到山下。
    突然卷起一阵旋风,为首的几面大旗连杆带旗,被卷到半空,接着尘烟四起,飞沙扑面,刹那间天昏地暗,一个个明军被狂风吹得头重脚轻,犹如醉汉。
    两军越靠越近。
    走在八旗军最前头的图鲁什,顺风出征,犹如离弦之箭,心中喜不自禁。
    他眼见两军约离半里路光景,便翻身下马,命令兵立立刻将驮来的干草,辣椒堆成五堆,点起大火。
    张承荫率领大军走到前头,他初见大火并不在意,暗想:“山下天地甚广又非赤壁连舟,几堆野火,又奈吾何?”
    他眼见八旗军近在眼前,便身先士卒,冲了上去。
    他刚抽出长剑,猛然一股浓烟热浪滚来,顿觉鼻酸眼辣,随之咳嗽不止,泪水倾注,不一会儿,明军阵列中,咳声迭起,喷嚏声声。
    这时图鲁什抓住有利战机,挥着长刀,吼叫着冲向敌军,明军阵地顿时模尸遍野,惊马嘶鸣,黑压压的败军如同潮水,涌向峡谷。
    张承荫站在乱军之中杀卒督战,图鲁什趁机从他右侧靠近。
    当张承荫举着血淋淋的宝剑劈向自己军内的一个老兵时,图鲁什手起刀落,便结果了这个不可一世的明将的性命。
    明军眼见总兵阵亡,一个个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将,追杀四十余里,此战斩杀明军部将五十多人,俘获马匹九千,铠甲七千副,兵器无数。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5-8 04:57 , Processed in 0.281250 second(s), 24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